近日,一则喜讯从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现场传来: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中心校区高三(1)班学生刘子言,凭借出色的理论功底与稳定的临场发挥最终斩获全国金牌。南都N视频记者与这位新科金牌得主及其教练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试图探寻金牌背后,一名优秀学子对物理的纯粹热爱、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及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思考。
![]()
物理启蒙:从科教频道到竞赛赛场
“小时候看科教频道的节目,里面介绍宇宙的浩瀚、微观世界的奇妙,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作为人类,能够去探索和了解这些深刻的规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这份童年时期的好奇心,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真正踏上竞赛之路,源于初二升初三时的一次 “不满足”。“当时课内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我想追求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 于是,刘子言主动向初中部级长堤出请求,希望能被推荐到中校区学习物理竞赛。在老师的支持下,他成功开启了物理竞赛的学习之旅。
![]()
![]()
学习秘籍:思考为基,交流为翼,劳逸结合
刘子言认为,学习物理首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遇到一个知识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记忆,要深入思考它背后的思想和动机,还要主动去想这个知识点能延伸出哪些问题。” 在他看来,只有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才能灵活运用。
交流也是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和同学、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往往能迸发出更多新的想法,很多困惑也能在交流中迎刃而解。” 刘子言坦言,自己并非孤军奋战,竞赛路上的思想碰撞让他受益匪浅。
对于在物理学习中感到迷茫的同学,刘子言给出了切实的建议。“首先要把基本的知识点和原理吃透,这是根基。其次,刷题量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要应对考试。但刷题也有技巧,遇到瓶颈期时,不妨先放一放,放松几天再回来做,效果往往会更好。” 他解释道,大量刷题后容易出现 “脑子过拟合” 的情况,成绩反而下降,这时候适当放松能让思维 “复位”。
这种 “松紧结合” 的学习策略,是他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放松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我平时会下棋、跑步,有时候还会多坚持一段距离。也会和同学聊天,谈谈心里的事,释放压力。” 刘子言强调,良好的体力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学习非常消耗体力和精力,只有身体好,才能支撑长时间的学习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他的日常作息紧凑而有规律:早上 7 点起床,到学校后便投入学习、做题或考试,一直到 12 点吃午饭;午休被他看作 “重中之重”,充分休息后,下午 2 点到 5 点继续学习、考试或看书;5 点之后是固定的跑步时间,跑完步吃饭、和同学聊天放松,晚上再学习一段时间后回家,简单学习整理后便洗漱休息。“我精力比较好,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就算不学习也会保持这样的作息。” 除了物理、跑步和下棋,弹吉他也是他的爱好,虽然现在练习时间不多,但这份热爱一直未减。
笔记心法:错题与思路相融,记录与复盘并重
笔记是刘子言梳理知识、突破难点的核心工具,他的笔记方法兼具实用性与逻辑性,更是他竞赛路上的 “提分利器”。“遇到很难的题,我建议大家一定要记笔记。” 刘子言强调,竞赛中的难题往往蕴含巧妙的解题思路,很难在考试有限时间内快速掌握,“不能简单抄题,要把解题步骤、关键思路,还有自己卡壳的地方都记下来,尤其要标注‘为什么这么想’‘这个思路的突破口在哪’,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解题逻辑。”
他的笔记还有一个鲜明特点 —— 与错题本高度融合,拒绝割裂。“我不会把笔记和错题本分开,而是把不会的题、易错的题和知识点笔记记在一块,形成连续性的学习记录。” 这样做能建立知识与问题的强关联,“翻看的时候,既能回顾知识点,又能同步想到对应的题型和易错点,避免孤立记忆,让知识形成网络。”
更关键的是,记笔记不是 “一劳永逸”,而是 “二次加工” 的开始。“记完不是放那吃灰,我会定期翻看,进一步思考‘类似的题能不能用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解题思路’,慢慢整理出一套自己的解题体系,用它来解决一系列同类问题。” 这种 “记录 — 复盘 — 提炼” 的闭环笔记法,让他在面对复杂题型时总能快速找到破题方向,也让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偶遇波折:在挫折中成长,在鼓励中坚持
三年竞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刘子言坦言,自己曾两次遭遇挫折。一次是高一时期,他沉迷于学习考试范围之外的理论物理知识。“当时对四大力学、量子力学、统计物理这些超纲内容特别好奇,觉得学起来很有趣,就花费了大量时间。” 但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出去考试的时候被别人‘爆杀’,成绩越来越差,打击特别大。” 好在他及时调整,在老师的提醒下,把重心转回普通物理学习,成绩才慢慢回升。
对于如何平衡课余知识和考试知识,刘子言给出了建议:“更应该在学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学超纲知识。对大多数人来说,先把该学的、该做好的事情做好,学有余力再去探索这些内容,对提升解决压轴题的能力还是有帮助的。” 遇到难题时,他会记笔记,“把不会的题和笔记记在一起,整理出一套自己的体系,思考类似题目能用什么方法解决,形成连续性的学习笔记。”
未来展望:深耕理论物理,助力人类认知进步
短期来看,刘子言的目标很明确:“进入一所好大学,学习物理系。” 而长期目标,则承载着他对物理的执着追求:“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为人类对物理的认知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他对世界运行的本质问题充满好奇,“比如宇宙是怎么诞生的,物质最深层次的结构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吸引着我。”
![]()
生活中,他也会不自觉地将物理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比如看到我国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方面的研究,会想这和平时学的知识有什么关联,尝试自己建立模型思考。”
教练解密:要学会建构“熟悉模型”
刘子言最终获得国赛金牌。他身上最可贵的特质是什么?深圳高级中学(集团)物理竞赛主教练邓世强揭晓了答案:“首先是对物理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是最关键的。其次是愿意为学习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怕吃苦。” 在教练们看来,兴趣是支撑学生在竞赛路上走下去的核心动力,“物理竞赛的思维难度和计算难度远远高于高考内容,学起来很辛苦,没有足够的兴趣是坚持不下来的。”
针对家长关心的 “如何学好物理” 这一问题,深高教练团队给出了接地气的建议:第一,多思考,善反思。“做物理题时,遇到做错的题目要多反思,搞清楚为什么用这个公式和定义,而不是其他方法,真正理解物理过程。”第二,熟悉模型,高效应试。“有些物理模型经常考,虽然考点可能不同,但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是相似的。熟悉这些模型后,考试时思考和计算时间都会大大缩短。”第三,总结方法,提升效率。“总结物理学习中一些特殊且有效的方法,虽然思维上可能要多花点时间,但能缩短计算和思维过程,用更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对学习非常有帮助。”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何思敏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任朝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