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幻文艺跨媒介研究中心”在哈尔滨成立
聚焦媒介融合
助力科幻未来
2025年10月30日,由哈尔滨市科普作家协会牵头筹建的“科幻文艺跨媒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旨在回应中国科幻文艺在《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成功引领下所进入的媒介融合新阶段,通过专业化、系统性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中国科幻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当前,科幻文艺的创作生态正经历深刻变革,文学、影视、游戏等媒介形态边界持续消融。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中心应运而生,致力于整合多学科学术资源与行业实践力量,聚焦科幻作品与跨媒介文化产业,力图产出原创性研究成果、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中国科幻在跨媒介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心名誉顾问尹传红对中心寄予厚望,期待其能汇聚创作、技术、产业与学术多方力量,协同构建中国科幻的叙事体系与话语方式。 他在贺词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介融合深刻重塑文化表达的时代。他强调,科幻文艺因其未来导向与技术敏感性,已成为跨媒介实践中最活跃的前沿阵地。针对当前部分作品在跨媒介转化中存在的“符号搬运”与“改编变味”问题,他提出,跨媒介研究亟需构建“超学科”研究范式,打破学科壁垒,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节点式知识生产”,推动学术从“事后解释”转向“事中介入”。“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再是‘改编’未来,而是‘协同’未来。”
哈尔滨市科普作家协会执行主席刘静波介绍了中心成立的背景与规划。他表示,协会将充分发挥平台与资源优势,为研究中心提供全方位支撑,包括搭建跨领域协作平台、组织创作培训与赛事、推动作品孵化与推广等,团结全国科幻创作力量,将中心建设成该领域内具备全国影响力的高地,“为中国科幻文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龙江智慧、贡献北方力量”。
科幻文艺跨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张天航阐述了中心未来的发展路径。他表示,中心将围绕“研究—创作—产业”三位一体系统推进三大重点举措:一是搭建跨媒介内容研发与IP转化平台;二是开展跨媒介叙事理论攻关与创作实践,探索东方美学风格的科幻世界构建;三是大力培育具备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青年人才。中心立志立足哈尔滨、辐射全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研究高地,系统性输出原创理论成果与产业标准。
中心的成立获得了全国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庞贝等业界专家均发来寄语,由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杨昊宇代为宣读。山西省作协近年来持续关注类型文学与青年创作,推动设立科幻、网络文学等专业委员会,鼓励作家探索叙事边界、拓展表达可能。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精神,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提出希望日后晋、粤、黑等地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围绕科幻创作、跨媒介转化与青年培养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在融合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中国的未来史诗。
据悉,该中心组建了一支跨学科、高水平、年轻化的团队。由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院长何成洲、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新军及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尹传红担任名誉顾问,汇聚了来自文学、影视、游戏、数字技术等领域的众多知名学者与青年研究员。未来,中心将聚焦跨媒介基础理论、中国科幻特色研究及IP运营模式三大方向,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与工作坊等形式,深度推动中国科幻文艺的理论创新与产业升级。
中心组织架构与人员构成
以首字母排序公示如下:
名誉顾问
何成洲 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院长
武新军 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尹传红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顾问
鲍远福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陈楸帆 中作协幻委会副主任、
香港都会大学助理教授
陈柳岐 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
研究院副院长
陈若谷 山东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教授
崔昕平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
太原师范学院教授
段晓华 教授、主持人、导演、制片人
杜彬彬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郭 伟 中华诗词创新研究会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副教授
姜振宇 中国首位科幻博士、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副研究员
侯春林 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金 钢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裴 萱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晓星 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导演
詹 玲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助理、教授
中心主任
张天航
常务副主任
杨昊宇
副主任
孟正皓、杨逸云、孙怡柠、王云轩、冯春阳
研究员:
高玮明 德国弗莱堡大学博士研究生
胡建强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何 阳 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慧慧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 诺 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文奇 山西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世灿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天柱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淼 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万子俊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谢生萍 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许耀义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颜 冰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赵双娟 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蔡亚斌 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杜钊远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 双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致博 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橙蒲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吕其卿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谢 昊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
肖嘉敏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启凡 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秘书长
杨昊宇(兼)
副秘书长
吴琦、杨泓一、张佳洋
秘书
刘泽昊、王静远、张爽、赵芯蕊
中心简介
![]()
科幻文艺跨媒介研究中心由哈尔滨市科普作家协会发起成立,组建了一支跨学科、高水平与年轻化的学术与实践团队。团队由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院长何成洲、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新军两位著名学者以及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尹传红担任名誉顾问,由国内外跨学科、跨媒介、科幻研究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为研究主力,形成“学术专家+青年学者”的多元协作格局。中心以产出原创性、影响力研究成果为核心,聚焦三大方向开展工作:一是深耕跨媒介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传统科幻文学向新媒介文艺形式的转化规律,探索科幻故事世界的构建机制与美学特征;二是聚焦中国科幻特色研究,重点剖析经典科幻作品的IP跨媒介改编案例,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幻未来想象的结合路径;三是构建跨媒介文艺批评体系与IP运营模式,建立适配融合生态的评价标准,为科幻文化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中心将通过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与工作坊的形式致力于推动跨媒介科幻文艺、数字人文等前沿领域的理论研究,为科幻文艺跨媒介创作与交流提供学术支撑。
来源 科幻文艺跨媒介
转载 高校科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