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11 月 6 日的联合国总部,本应是各国齐聚一堂、共商气候治理与全球安全的重要平台,却因美国代表的一番言论演变为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外交交锋。
3
美方代表表面谈论环保议题,实则暗藏玄机,刻意聚焦中国碳排放总量,影射中国“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试图将全球目光引向发展中国家。
4
![]()
5
出乎意料的是,中方并未选择低调回应,而是由代表耿爽强势出击,以翔实数据和清晰逻辑展开有力回击,逐条揭穿美国在气候议题上的双重标准与虚伪立场。
6
这场针锋相对的辩论不仅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陷入被动,更促使全球舆论重新审视:所谓“环保先锋”的美国,其真实动机究竟是应对危机,还是维护霸权?
7
![]()
8
一、反复横跳的 “老赖”:美国的气候烂账甩不掉
9
若论全球气候合作进程中的最大干扰者,美国难辞其咎。
10
它在《巴黎协定》上的所作所为堪称国际外交史上的奇观——两度退出,一次由奥巴马签署加入,一次由特朗普宣布退出,另一次又由拜登重新回归,政策朝令夕改,毫无战略定力可言。
11
![]()
12
当世界各国基于科学共识寻求协同减排时,美国前政府竟公然宣称“气候变化是骗局”,将数十年科研成果贬为笑谈,这种对全球公义的轻慢令人震惊。
13
如此反复无常的态度,严重削弱了多边机制的信任基础,也让其他国家对其承诺的真实性产生根本性质疑。
14
光喊口号却不履行义务,美国更是全球环境基金的最大拖欠国。
15
![]()
16
一边高呼“共同责任”,一边拒绝支付应分摊的资金份额,这种“只动嘴不动手”的做派,早已被国际社会看穿。
17
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强调富裕国家必须兑现资金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反复敦促发达国家落实承诺,这些呼吁无一不是直指美国的失信行为。
18
![]()
19
然而美方对此充耳不闻,非但未补缴欠款,反而频频转移视线,将矛头指向他国排放数据。
20
殊不知,作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美国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据全球总量前列,这笔沉重的“生态债务”至今未还。
21
![]()
22
如今却妄图用当前年度排放量来掩盖历史责任,企图让后来发展的国家承担不应有的负担,这不仅是逻辑错位,更是道德失序。
23
二、自家着火的 “伪君子”:国内环保乱成一锅粥
24
美国在国际场合指责他国破坏环境,却对其国内日益恶化的生态状况视而不见,甚至主动倒退环保政策。
25
![]()
26
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联邦层面的环境保护方针发生剧烈逆转,从遏制污染转向纵容高碳产业扩张,背后折射出能源财团对政治决策的深度操控。
27
大型石油公司不仅能影响内阁任命,还能推动出台为其量身打造的法规体系。
28
![]()
29
例如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区,这片面积超过2300万英亩的原始地带,原本受法律保护禁止开发,却被政府强行解禁用于大规模钻探作业。
30
此举不仅威胁北极生态系统,更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
31
为刺激油气开采热情,联邦政府大幅下调特许使用费用,实质上等同于向企业发放巨额补贴。
32
![]()
33
更有甚者,为了加速推进能源项目落地,行政部门试图修订《濒危物种法》,拟允许企业在关键栖息地进行建设活动,变相使生态破坏合法化,此举引发环保组织强烈抗议。
34
就连本应独立运作的美国环保署(EPA)也未能幸免于难。
35
![]()
36
机构内部经历多轮裁员,数百名资深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因理念不合选择离职,导致核心职能几近瘫痪。
37
官方文件中禁止出现“气候变化”字样,转而使用“极端天气事件”等模糊表述来回避问题本质。
38
![]()
39
环保署官网曾公开的《清洁电力计划》相关内容也被悄然移除,信息透明度严重受损。
40
此外,加州规划多年的高速铁路项目本意在于减少交通碳排放,却因地方政府属民主党阵营,遭到联邦政府断然撤销41亿美元财政拨款。
41
![]()
42
一项利民减碳的重大基础设施,就这样沦为党争牺牲品,充分暴露美式治理的分裂本质。
43
自身环保体系支离破碎,却还想充当世界教师爷,岂非荒谬至极?
44
三、霸权作祟的 “算计者”:气候问题成打压工具
45
美国在联合国会议上的发言看似理性客观,实则步步设局,意图操纵叙事主导权。
46
![]()
47
起初以“某常任理事国”代称,制造悬念并引导舆论联想,待中方作出回应后立即点名中国,并自我标榜为“减排典范”,企图构建道德高地。
48
这一策略的核心目的,正是要将讨论焦点从“人均排放”与“历史累积排放”转移到单纯的“年度总量”之上,借此对中国施加道德压力。
49
![]()
50
但耿爽当场予以精准反击:中国虽排放总量居前,但人均水平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而美国尽管人口较少,却是历史上累计排放最多的国家,人均排放长期位居世界前列。
51
这组数据彻底瓦解了美方的话语陷阱,揭示其刻意回避自身责任的真实意图。
52
![]()
53
美国真正想颠覆的,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全球气候治理基石原则。
54
该原则明确指出,发达国家因其工业化进程早、排放历史长,理应率先采取深度减排行动,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与技术援助。
55
而美国不愿承担与其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责任,反而要求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接受超越国情的减排目标,本质上是要遏制后者的发展空间。
56
![]()
57
这种做法并非出于环保考量,而是服务于维持全球霸权的战略目标。
58
国际社会对此心知肚明:巴西总统卢拉公开呼吁避免将气候议题政治化,哥伦比亚与智利领导人更直言批评特朗普时期的气候否认主义,称其为“对地球未来的背叛”。
59
![]()
60
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美国口中的“绿色议程”不过是披着环保外衣的地缘政治工具,内核仍是零和博弈思维与权力控制欲望。
61
历史旧账未清、内政混乱不堪、战略动机不纯,这三大缺陷共同构成了美国在全球气候舞台信誉崩塌的根本原因。
62
63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人类唯有携手合作才能共渡难关。
64
结语
65
中国始终是全球气候治理中最坚定的践行者之一,无论是设定“双碳”目标,还是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布局,抑或积极参与南南合作,均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66
相较之下,美国不仅曾公开否定气候变化的科学性,两度退出《巴黎协定》,还在履约资金、技术转让等方面持续缺位,已成为阻碍国际合作的关键障碍。
67
围绕气候议题,谁在脚踏实地推进减排,谁在推诿卸责逃避义务,谁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谁沉迷于打压对手巩固霸权,国际社会自有公断。
68
最后仍借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的话强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是团结协作,而非相互指责与责任转嫁。
69
信源:
70
澎湃新闻
71
72
央视新闻
73
7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