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服役后,中国海军航母基备了基本的航母轮换部署条件,官方媒体也承认了新航母的存在,和外界的推测不谋而合。
同时呢,网上也同时出现了两型10万吨的新型航母,中国海军要两条腿同时走路,即将达到美军规模的5成?
![]()
003的“8万吨+电磁弹射”:国产航母的技术门槛就这么定了
要聊现在的航母发展,得先从003福建舰说起,这船可不是“比辽宁舰、山东舰大一点”那么简单,直接把国产航母的水平拉到了新档次。
![]()
之前辽宁舰是6万吨级,甲板还是滑跃式的,山东舰虽然是自己造的,但底子还是照着辽宁舰来的;到了福建舰,8万吨的船身一出来,首先解决了“能装多少东西”的关键问题——船大了,能多带舰载机、航空燃油和弹药。
比如之前辽宁舰最多带24架歼-15,福建舰保守估计能带到36架,还能塞下空警-600预警机和直-20反潜机,这可不是简单多几架飞机,而是能形成“天上空战、远处预警、水下防潜艇”的完整圈子,战斗力一下就上来了。
![]()
更关键的是电磁弹射器,这玩意儿是真“厉害”。之前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用的是蒸汽弹射,每次弹飞机都要消耗大量蒸汽,还得等锅炉重新加压,平均45秒才能弹一架,遇上海上高盐高湿的环境,还老出故障。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就不一样了,用的是咱们自己研发的中压直流供电技术,比美国福特级的中压交流还靠谱,平均90秒就能弹一架,故障率还低。
不管是30吨重的歼-15T,还是更轻的歼-35,甚至是装满设备的空警-600,都能稳稳当当“弹”上天。
![]()
要知道,舰载机只有满油满弹起飞,才有真战斗力,滑跃甲板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电磁弹射一解决,歼-15T就能带着反舰导弹满油出击,作战半径从辽宁舰的800公里直接提到1200公里,这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点,就是8万吨船身背后的造船本事。造这么大的精密船,得有特种钢材——比如甲板用的钢,得扛住舰载机起降的冲击,还得防炸弹爆炸的冲击波,这钢以前只有美国能造,现在咱们不仅能造,还能批量用在福建舰上。
![]()
而且福建舰是“模块化建造”,就是把船拆成好几个大块儿,各自在厂里造好,最后再拼到一起,比传统造船快了一半还多,这说明咱们的造船工艺已经摸到世界顶尖水平了。
说白了,003福建舰一出来,国产航母的技术门槛就定死了:以后再搞新航母,没个电磁弹射、没个大吨位船身,都不好意思叫“新型国产航母”。
核动力+10万吨常规动力:为啥要“两条腿”走路?
![]()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人民日报都明说要搞核动力了,为啥还琢磨003的改进型?其实这儿的门道很简单——“两条腿走路”不是没办法,是根据实际需求来的,既要顾着“长远能打”,又不丢“当下能用”。
先说说核动力这条腿。核动力航母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加油”,只要反应堆不出问题,在海上跑二三十年都不用靠岸加油,中间只需要补点弹药和食物就行。
这对中国海军太重要了,咱们不像美国那样在全球有几百个海外基地,想在远海长时间待着,就得靠航母自己能“扛”。
![]()
而且核动力不用装大量重油,省下来的空间能多装5000吨航空燃油和2000吨弹药,舰载机就能一直飞、一直打,持续作战能力直接翻倍。
现在已经有卫星拍到大连造船厂在造一艘11万吨左右的大船,比美国福特级还大,不少专家都猜这就是004核动力航母,人民日报说“核动力技术已掌握”,意思就是这船不是画饼,已经在造了,很快就能看见实船。
![]()
那常规动力这条腿为啥不能丢?首先是“快”——003的技术已经成熟了,江南造船厂造过福建舰,有经验,再搞改进型,比如把吨位放大到10万吨级,不用从头研发,能快速造出来。
海军现在对航母的需求挺急的,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加起来才3艘,要保证“一艘训练、一艘修、一艘随时能上”,至少得4艘;要是等核动力航母造好再部署,中间可能会有“断档”,用003的改进型补上,刚好能接上。
其次是“省”——核动力航母太贵了,美国福特级一艘造出来要130亿美元,整个服役期花的钱超过300亿美元,是常规动力航母的两倍还多。
![]()
咱们现在既要发展远海战力,也得算着钱花,10万吨级常规动力航母刚好平衡:吨位够大、能装电磁弹射和更多舰载机,成本又比核动力低,适合多造几艘。
以后6艘航母里,放2艘核动力撑场面,4艘常规动力保够用,既不浪费钱,又能满足需求。
还有个没明说的原因,就是“保产能”。现在江南、大连两个船厂都有造航母的生产线,要是只搞核动力,大连船厂有造核动力船的资质能接着干,江南船厂没资质就只能歇着;生产线一停,工人和技术团队就散了,以后再想重启就难了。
![]()
继续造003的改进型,能让两个船厂都动起来,保住这两支会造航母的队伍,以后就算要多造,也有基础。
这不是瞎操心,美国当年就是一门心思全搞核动力,把常规动力航母的生产线拆了,后来想补数量都没地方造,咱们可不会犯这个错。
现在为啥是“最佳历史时期”?全靠产业链“托底”
官方敢放出“核常一起上”的消息,不是喊口号,是因为现在中国已经有了支撑航母大发展的底气,从造船到造舰载机,再到能源技术,全产业链都跟上了,这才是“最佳历史时期”的核心。
![]()
先看造船的本事,这是基础。这些年海军新舰“下饺子”不是神话,背后是全球第一的造船产能在撑着。
截至2024年上半年,“十四五”期间咱们接的船舶订单占全球的62%,连续16年都是世界第一,而且造的还不是简单的货船,是LNG船、大型集装箱船这种难造的——比如LNG船的殷瓦钢焊接,比航母甲板焊接的精度要求还高,咱们能批量造LNG船,造航母的焊接技术自然没问题。
还有之前提的模块化建造,造福建舰时最大的模块有几千吨重,靠的是咱们自己研发的巨型龙门吊,江南船厂的龙门吊能吊1600吨,大连船厂的能吊2000吨,全球没几个国家有这设备。
![]()
说白了,只要海军需要,咱们的船厂能快速把图纸变成真船,这就是硬实力。
再看舰载机这块儿,航母的战斗力全靠它。现在咱们的舰载机已经凑齐了“小分队”:歼-35是隐身的,能躲着敌人打制空权;歼-15T是重型机,载弹量大,能挂反舰导弹、巡航导弹,负责打军舰、打地面目标;空警-600是预警机,能在几百公里外瞅见敌人的飞机和导弹,给航母当“眼睛”;还有直-20反潜机,能找潜艇、防潜艇偷袭。
![]()
这几样加起来,啥活儿都能干,而且全是自己造的,不用看别人脸色。之前造辽宁舰的时候,舰载机只有歼-15,还是在苏-33的基础上改的;现在才十几年,就从“跟着别人学”变成“跟别人齐头并进”,甚至有些地方比别人强,航空工业的进步直接给航母插上了硬翅膀。
最后得说上面的规划,很稳。从2012年辽宁舰服役,到2019年山东舰入列,再到2024年福建舰用上,这12年咱们走的是“小步快跑、稳步升级”的路子:先改一艘二手舰摸技术,再自己造一艘练本事,然后直接上电磁弹射搞突破,每一步都踩得很稳,没盲目冒进。
![]()
总的来说,人民日报提核动力、《玉渊潭天》说003后续,不是两个没关联的消息,是一套“组合拳”:核动力管长远,能走得远、打得强;10万吨常规动力管当下,补数量、保够用;003福建舰就是这套拳的“底子”,把技术标准立住了,把工业本事练出来了。
接下来几年,咱们很可能会看见核动力航母下水、10万吨常规动力航母开工,中国海军的航母队伍肯定越来越强——毕竟咱们做事向来是“有多大本事干多大事儿”,没十足的把握,不会随便往外说这些消息。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