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促“四育”融合,校地协同助非遗焕新。近日,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首届“匠心传承 拾忆非遗”校园非遗节在学校演播厅盛大启幕。
此次活动紧扣“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的年度主题,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纽带,深度融合思政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与创意设计专业特色,汇聚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40余位,此次活动得到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双城区委宣传部、双城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道外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将联合共建校园非遗工作坊,将在非遗资源整合、文创产品研发、非遗活动策划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同时与国家级非遗剪纸传承人倪秀梅、省级非遗黑陶传承人李春共同筹建大师工作室。
学校党委书记杨琳擘在为与会嘉宾介绍学校非遗展厅、参观非遗集市时讲到,“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能融入课堂、滋养心灵的‘活教材’。”近年来学校已开设非遗主题课程多门,组建剪纸、陶艺等学生非遗社团多个,累计孵化学生非遗创意作品200余件。他期望以本次校园非遗节为起点,让更多师生成为“非遗传承的参与者、文化创新的实践者、龙江文旅的传播者”。
![]()
科校地协同建平台:大师工作室与非遗工作坊落地赋能
省级非遗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春老师为现场师生讲授了一堂生动、鲜活地黑陶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思政大课”。同时,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文化处孙锐峰处长表示,“工作坊的成立是‘校地协同保护非遗’的生动实践,将助力非遗从‘小众传承’走向‘大众共享’,从‘传统技艺’走向‘现代生活’。”
![]()
![]()
![]()
![]()
专业融合探新路:创意设计为非遗注入“青春活力”
创意产业学院在活动过程中举办了非遗+专业的交流座谈会,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了解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并将非遗设计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将开设“非遗+设计”跨学科课程,“用剪纸技法设计现代海报,用扎染工艺打造室内装饰——非遗与设计专业的融合,让传统技艺有了‘当代表达’。”
![]()
非遗展演润心灵:歌舞琴音里奏响“文化共鸣”
一场沉浸式非遗主题文艺演出点燃全场热情。电影学院学生带来的独唱《乌苏里船歌》,用悠扬旋律传递赫哲族文化风情;国家一级演员、马头琴呼麦非遗传承人白青山带领学生表演《万马奔腾》《草原颂歌》,琴音激昂间展现草原儿女的豪迈。
![]()
![]()
![]()
![]()
![]()
据悉,本次非遗节将持续一个月,后续还将开展非遗手工课、非遗知识竞赛、非遗文创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学校副校长朱秀波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校地协同、专业融合’的非遗传承模式,让非遗文化真正融入校园、滋养成长,培养出既懂传统又懂创新的‘文化摆渡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