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区级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虹口区“十四五”成绩亮眼

0
分享至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十四五’以来,虹口锚定‘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战略定位,以北外滩开发建设为引领,地区生产总值从1000亿进阶至1500亿元,年均增长4.8%;区级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从百亿级迈过200亿元,年均增长15.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亿元扩大到300亿元,年均增长7.8%。”

11月12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虹口区亮出了一组亮眼的经济数据。“十四五”以来,虹口区区域发展能级实现新跨越、城区全域更新释放新空间、“文化三地”激发了新活力。

区域发展能级实现新跨越

虹口位于上海“一江一河”交汇处,是世纪同框最佳观景台、世界会客厅所在地,区位优势、文化禀赋、开放基因等特质深厚而鲜明。“十四五”是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的第一个五年,形象面貌焕新跃升。

480米浦西新地标以一天一米的速度拔节生长,年底将突破百米。“一江一河”3.4公里滨水岸线贯通开放,国际邮轮、游艇、游船同靠,已成为国际大都市靓丽风景线,正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此外,北外滩还成功创建上海市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首批自贸联动创新区、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实体运营,已成为“五个中心”融合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五年来,航运和金融区域贡献超过40%。外商投资国别数实现翻两番,总部企业达112家、增长5倍。

对于一系列功能区的创建,虹口区委书记李谦打了个比方:它们就像是虹口一片片苗圃里精心培育的一批种子,“十四五”已长成“树苗”。“十五五”关键就要让每棵“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也要让“大树”之间和谐共生,最终形成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的虹口高质量发展“雨林生态”。

顺应“科技回归都市”浪潮,虹口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去年底,全区科技服务业规模达到800余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10%。通过市区协同推进绿色低碳“一把手”工程,虹口区成功举办中国碳市场大会,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近800亿元。并聚焦智能检测装备、生物技术等细分领域,因地制宜建成“天工开物孵化中心+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等科创共同体,集聚专精特新企业240余家、实现总量倍增。


城区全域更新释放新空间

在瑞虹新天地,记者看到一派人潮涌动的繁华景象,随处可以看到在餐厅里聚餐聊天,在演艺空间里享受音乐,或是在宠物商店带着宠物闲逛的人。从“虹镇老街” 的棚户区到如今集住宅、商业、办公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城区,瑞虹新天地社区的蜕变,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巨大变迁,也展示了一种前瞻性的社区规划理念。

城市更新,始终是虹口区的重要任务。“十四五”期间,虹口区历史性完成旧区改造。2022年6月全面完成全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今年8月接续完成零星旧改,总体完成“拎马桶”改造;年底可完成小梁薄板改造任务。

与此同时,虹口区近五年累计盘活低效产业用地26.4公顷,以点带面推动周边区域整体更新。四川北路“丰字型”城市更新列入上海市首批示范项目,片区更新面积约37公顷。北外滩和北中环科创集聚带实施“双北联动”,19号线、20号线、南北通道即将陆续开工,虹口南北贯通将更加快速便捷,区域空间重构迎来重大历史性机遇。

此外,虹口区创新性探索了可持续更新。百年弄堂“瑞康里”,试点置换腾退、回购、回租等多种安置方式,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资金平衡机制。同时,创新研发上楼、垂直混合等城市更新模式,有效促进了职住平衡。


瑞虹新天地月亮湾

“文化三地”激发新活力

在滨港商业中心观景步道“甜爱廊”拾级而上,今潮8弄完整保留修缮的8条弄堂与66幢老建筑尽收眼底。连续五个周末,十余场不同主题的弄堂屋顶音乐会在粉色爱心海接连上演,观众抬手即可定格“百年穿越、古今同框”的氛围大片。

虹口是“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文化三地”这一重要理念不仅是对虹口历史文化特质的精准定位,也成为虹口建设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基石。

截至目前,虹口区全域“大思政课”打造了百个思政场景,先进文化持续强化价值引领。中共四大纪念馆突破百万参观量,“鲁迅文化周”超百万人次参与,精武文化遍布82个国家和地区。

虹口区重拾了“过河看影戏”的老虹口记忆——百年前这里是剧院扎堆的“演艺热土”,如今从德云社相声到脱口秀,再到沉浸式剧场,各类演艺头部IP纷纷落户,四川北路又成了年轻人追着看演出的“观演高地”,真正实现“一场演出带活一片商圈”。胜利电影院、群众影剧院、今潮8弄协同焕新,构建形成演艺新空间集群。

通过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咖啡文化节、次元音乐嘉年华、游戏开发者大会等新IP轮番登场黄浦江畔,虹口区年均各类演艺活动超3000场。“邮轮经济”也成了入境游的“新引擎”,“十四五”期间虹口累计接待境外邮轮旅客13.8万人次,从专属欢迎仪式到定制旅游线路,再到联动“ShanghaiPass”简化入境流程,让境外游客下了邮轮就爱上这里。

“十四五”期间,虹口区还建立了全市首个文化人才公寓;和平书院点亮了城市夜晚的“文化之光”,年接待读者超过200万人次,获评全球“年度公共图书馆”。

这五年来,虹口区对民生也十分关切。民生投入占区级财政支出45.3%,较“十三五”末提高1.8个百分点。通过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乐业虹口等国家试点项目,联动市民驿站,丰富完善了“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让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今潮8弄

原标题:《区级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虹口区“十四五”成绩亮眼》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周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82617文章数 7577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