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刚刚拿到了两个保险行业内部的最新数据。
第一个数据:截止今年9月底,保险一线的有效销售人员不足80万人了,也就是说到今年三季度为止,还能卖出去保险的业务员不到80万了。
第二个数据:今年上半年保险行业从业者的月中位收入相较于前一年的1700块钱,整整涨了100块钱,达到了1800块,超出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最低收入水平,可喜可贺。
说实话,这两个数据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从业多年,我非常清楚一件事儿,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卖保险这个事儿本身就是一个骗局。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人是卖不出去保险的。
我们先来看这不足80万的销售人员。我记得,最巅峰的时候,中国的保险销售人员那是接近1000万的,到现在不到100万,是减少了900多万吗?
错了,而且大错特错,最保守的预估那得是减少了1500万人。为什么1000万减1500万?那不知道减成负数了吗?我不知道大家小学的时候做没做过这么一道数学题:一个脑子有点问题的游泳池管理员一边接水一边放水。
道理是一样的,保险公司就是那个神经病一样的游泳池管理员,而业务员那就是水池里边的水,一边接一边放,就这么玩着玩着就玩儿到只剩下不到100万人了。至于说中间浪费了多少水呢?没人在乎,毕竟每个被忽悠来卖保险的傻子都是来“创业”的,对吧?“创业”呢,意味着什么?就不用发底薪,成本是趋近于零的。
保险业务员入职了,先肯定是培训嘛,然后就是打鸡血,再培训,再打鸡血,如此循环往复。你别以为这是让你有足够的勇气去开口卖保险,错啦,这是让你脑子一热,觉得保险有用,让你自己去买保险。
最常见的话无外乎是什么“爱与责任”“人生的七张保单”“留爱不留债”之类的。你买完自己全家老小的,第一个月算下来,连着佣金算上什么新人奖励之类的,觉得还挺挣钱的,就开始盘算身边人了,也就是开发“缘故”了。
再然后你的客户从哪儿来的?你别跟我说什么陌生拜访,你自己琢磨一下自己接到保险推销电话的反应是不是马上挂断;你也不要跟我说什么转介绍,都说中年人的最终归宿是卖保险,别人自己的人脉,凭什么交给你?他自己变现不香吗?
当然了,自己下定决心买保险,再加上开发身边的人,总是要有个时间周期的,把你压榨干净的这个过程当中,保险公司刚好招点新人,完成压榨的循环。等你没有客户可以开发了,自然混不下去就离职了。
这段经历在你的简历里边,就变成了“某世界500强保险公司的理财规划师”之类的内容。不过可惜的是,但凡是个脑子还正常的HR,那都很清楚,你就是混不下去了,干了一年的保险,然后又没混下去,又被淘汰了。
正常来说,一个销售的行业,正常而且理性的商业逻辑应该是“获取客户—销售—获取客户—再销售”的这样一个循环,但是保险这个行业的商业逻辑现在是什么?是“获取客户—让客户自己去买保险—再获取客户—然后再让自己买完保险的客户赶紧去滚蛋”。你琢磨一下,这是一个健康合理的商业逻辑吗?说穿了,保险公司招的那就不是业务员,是客户。
搞清楚这件事儿,其实收入也就说通了。相对于中位数收入的1700,保险业务员去年的平均收入还高一点,达到了2450,但是这对于每个具体的保险销售人员来说更可怜。稍微懂一点统计学的应该理解,这种偏态分布的右偏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业务员的收入是远低于1700块钱的。
即便我们不考虑平均数的位置,我们只看中位数,每个月1700,十二个月一共2万多点,这刚好差不多是一家三口一人一份重疾险的佣金,加上新人奖励。
所以说,卖保险真的就是个骗局,而这个骗局之下是没有幸存者的,最终剩下的,就只剩下还没有死透的那80万可怜虫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