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悟社|张志雪
刚刚结束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东软集团的展台前挤满了人。副总裁关鑫一句“AI化和全球化是汽车产业的核心引擎”,直接点透了当下智能汽车行业的生死密码。而东软亮出的一系列“黑科技”,不仅让同行眼前一亮,更让咱们看清了中国车企在全球智能汽车战场的突围路径。今天咱就好好聊聊,东软这波操作到底有多牛,又给行业带来了哪些新机会。
![]()
一、“汽车大脑”升级:从“能开车”到“懂你心”
以前开车,导航是“指路工具”,语音助手是“指令执行者”,可东软的OneCoreGo® 6.0 Plus,直接把汽车变成了“贴心伙伴”。咱先说说这个AI交互中心One Mate,简直是强迫症福音——复杂语义理解能听懂你的“弦外之音”,场景级任务执行能帮你一键搞定“导航去公司+预约充电+订早餐”,多模态交互让语音、手势、触屏无缝切换,最绝的是情感声音克隆技术,能复刻家人的声音陪你聊天,长途开车再也不孤单。
更厉害的是导航系统,引入视觉语言模型后,结合增强现实(AR)技术,不仅能精准导航,还能实时提醒路况风险,这项技术已经拿了卫星导航定位创新应用奖银奖,还搭载在吉利、长城、日产等130多款量产车上,欧洲、日本市场都卖爆了。现在东软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份额高达14.58%,5G T-Box更是以26.56%的市占率稳居榜首,妥妥的行业领头羊。
![]()
二、AI测试“神器”:解决车企的“致命痛点”
做过汽车行业的都知道,软件测试是个老大难。传统测试全靠人工,周期长、成本高,漏测率还高达25%,稍微有点疏忽就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东软推出的One Furnace直接把这个痛点给治了——AI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端到端全流程测试,人员规模缩减30%,测试周期缩短40%,极端场景覆盖率提升40%,死机、卡顿等严重问题发生率直接下降60%。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现在欧洲、日本的车企都抢着合作。要知道,智能汽车时代,软件迭代速度就是竞争力,东软这波操作,相当于给车企装了个“加速器”,让新车上市速度翻倍,成本还降了不少。难怪有车企负责人说:“有了这个方案,我们终于能把精力放在创新上,不用再被测试拖后腿了。”
![]()
三、全球化布局:从“产品出海”到“生态统治”
中国车企出海早就不是新鲜事,但以前大多是“卖车”,现在东软要帮车企实现“生态出海”。One Store全球车载应用商店能提供一站式内容运营,One Pay车载支付中心支持全球主流支付方式,加油、停车、充电直接车机付款,不用再掏手机。
更关键的是合规布局,东软在全球各地都设了法务部门,还和当地律所合作,帮车企避开海外市场的“合规坑”。这种“技术输出+本地化运营”的模式,已经让东软的解决方案在海外落地生根。202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达6800亿元,中国占比超40%,东软这步棋,显然是要抢占全球市场的核心话语权。
四、千亿赛道的新玩法:中国车企的“突围密码”
现在的汽车行业,早就不是“马力比拼”,而是“脑力竞赛”。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美元,中国将占据一半的销量份额。东软的布局,正好踩中了这个风口。
![]()
从智能座舱到AI测试,再到全球生态,东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闭环。对车企来说,不用再东拼西凑找供应商,一套方案就能搞定智能出行的所有需求;对消费者来说,未来的汽车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贴心;对行业来说,东软正在把中国的技术标准推向世界,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不过话说回来,智能汽车行业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特斯拉的软件订阅制、欧洲的安全标准、美国的算力优势,都是强劲的对手。东软的生态出海能否成功?中国车企能否借助这些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商悟社由资深媒体人张志雪创办,全平台内容分发,全网百万粉丝,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