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会议 | 202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年会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

0
分享至

导读

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年会以“城乡融合进程中的小城镇:新使命·新路径·新未来”为主题,在同济大学顺利召开。

本文字数:6806字

阅读时间:21分钟


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入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国家提出“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小城镇被赋予“强化县域空间连接城乡的核心节点功能”的新时代坐标。为落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小城镇在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中发挥枢纽作用。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年会以“城乡融合进程中的小城镇:新使命·新路径·新未来”为主题,在同济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规划设计企业和行业学会的近200位资深专家与学界代表,以及万余名关注小城镇发展的各界人士,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小城镇发展的前沿议题。


会议现场照片


主持人:彭震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小城镇规划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开幕式由小城镇规划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彭震伟教授主持。出席大会的领导、嘉宾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文忠教授,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许健先生,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润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王兰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尚武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卓健教授、《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主任黄建中教授,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乡村规划处顾守柏处长,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罗镔,《小城镇建设》杂志杨一帆主编,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地理研究所格哈德·汉克尔(Gerhard Henkel)教授,小城镇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华阳国际咨询公司副总裁温春阳,小城镇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游宏滔,小城镇规划分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立副教授等业内资深专家与学界代表。

彭震伟教授首先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他谨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嘉宾、委员,向承办与协办单位,以及学术与媒体支持单位,并向来自全国的小城镇管理工作者、规划设计同仁及高校师生,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与最诚挚的感谢。


张文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授

张文忠教授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对小城镇规划分会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指出小城镇作为城乡连接的关键节点,是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聚焦城乡融合优化空间治理,以全域规划理念统筹乡村布局、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乡要素高效流动,让小城镇成为融合发展 “转化器”。在产业与风貌建设上,应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同时要深挖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资源,守护乡土根脉,彰显小城镇独特魅力。他还提出,科技赋能是关键动力,需推动绿色技术与城镇发展深度融合,以科技提升运行效率与宜居性,打破地理限制、激活内生活力。最后,他呼吁规划界凝聚力量,紧跟国家战略,通过学术交流与实践指导,助力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提升。


许健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许健副局长代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致辞,他指出城乡融合是高质量发展必答题,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的关键链接,正成为创新引擎。上海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及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以新市镇为空间支点推进城乡融合,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一是构建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夯实发展基础;二是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四链”融合;三是挖掘本土文脉打造文化IP,发展特色融合产业;四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圈。他坦言上海仍面临公共服务设施动态调整、规划非保留村发展等挑战,亟需学术界智慧支撑。


刘润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

刘润教授代表同济大学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问候,向长期支持小城镇规划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指出,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入关键期,国家明确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小城镇承担起连接城乡的核心节点功能,本次年会以“城乡融合进程中的小城镇:新使命·新路径·新未来”为主题,聚焦小城镇在要素流动、产业承接、公共服务辐射等方面的作用,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刘润教授介绍了同济大学在小城镇与城乡规划领域的深耕成果: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开创性研究,到承担多轮国家重点课题,再到近年探索城乡融合前沿;教育领域率先开设“乡村规划设计”课程,坚持“真题真做”推动产教融合。自2016年小城镇规划分会秘书处设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来,学校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他期待与会者在本次年会中能够碰撞思想、凝聚共识,为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献智,并预祝年会圆满成功。


王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王兰院长代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言,她指出小城镇是深度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节点。多年来,国家持续探索适合我国高密度、大人口规模国情的城镇化模式。如今在城乡融合理念下探讨小城镇规划,是扬长避短的重要举措,期待此次会议能总结交流小城镇规划领域的思考与实践成果。

王兰院长还介绍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小城镇规划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学院坚持以 “双轮驱动” 推进发展,一方面强化国际化,另一方面发力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战略将为小城镇规划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最后,她预祝年会顺利举行,并欢迎大家常来学院交流。

主旨报告

(11月1日)

主旨报告环节由小城镇规划分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立副教授主持。

本场报告依托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县域城乡融合的模式、路径与空间应对研究”(24SGC084),是该课题的一次阶段性学术交流。课题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同济大学联合承担。


主持人:张立

小城镇规划分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导

主旨报告1: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规律与路径探讨


张文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授

报告首先梳理国际城市化转向,指出“人的需求、环境建设、社会公平”是核心议题,回顾中国五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阐述城市发展逻辑从“重产业经济”到“重生态宜居”等关键转变。

在建设规律方面,报告提出五大要点:一是“以人为本”,打造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城市空间;二是注重城市系统协调性,平衡大中小城市发展;三是遵循城市成长演化阶段,从“增量增长”转向“存量更新”;四是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配自然条件;五是尊重城市发展差异性,探索特色路径。

在路径探索上,强调六大方向:一是推动创新城市建设,激活街区活力;二是聚焦宜居城市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与社区基础设施升级,补齐民生短板;三是强化生态修复,借鉴徐州贾汪沉陷区治理经验;四是筑牢安全韧性底线,完善应急避难设施,呼吁加强应急宣传培训;五是深化智慧化建设,以智慧路灯、社区平台提升治理效能;六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活化特色街区,留存城市文脉。

报告最后指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需聚焦内涵界定、多维度融合、科学评估等课题,未来需探索六大课题,包括科学内涵、建设理论、更新机制、空间改造、智能化评估及数字孪生技术等。

主旨报告2:德国乡村与小城镇的变迁(1945-2025)——兼论国家与社会引领者及精英的作用


格哈德·汉克尔(Gerhard Henkel)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地理研究所教授

报告系统梳理了1945年以来德国乡村空间的演变历程,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自战后重建与农业改革以来,乡村经历了人口外流与强外部干预、批判性反思与遗产保护,以及倡导“内生性发展”的转型。进入2010至2015年后的错综复杂期,全球化、移民潮及数字化持续影响着乡村地区的发展。

总体而言,尽管面临基础设施衰退等挑战,德国乡村依然展现出韧性和新的活力。尤其疫情后,其吸引力持续上升,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完成学业与职业培训后的定居选择。经济上,乡村地区贡献了德国超过50%的经济增值,是众多“隐形冠军”企业的摇篮,其繁荣得益于较高的自有住房率及邻里亲友间互助往来的“非正式经济”。

主旨报告3:收缩背景下的乡村集群发展与规划响应


曾鹏

学会理事、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报告首先指出,在全球及中国乡村人口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乡村聚落面积却呈现持续膨胀,反映出乡村空间利用低效的问题,应在城乡融合的视角下重新理解“乡村收缩”。“乡村收缩”并非单向的衰败,而是以常住人口减少为核心表征,进而引发经济产业、资源要素、公共服务等社会层面多要素耦合流变,其本质是一个价值中性、内涵丰富的客观发展状态。

报告提出“人→地→业”耦合乡村收缩识别框架,通过“两步识别法”先判断乡村处于增长或收缩状态,再评估其发展模式属于“精明”或“粗放”,最终将乡村发展划分为8种具体类型。

报告最后提出“乡村集群发展”策略,通过多要素统筹配置,实现乡村节点间的空间增效、服务共享、产业联动,提升乡村空间与发展的效率、效益和效能。

主旨报告4:城乡融合中的财富增长与分配逻辑——浙江实践与启示


陈前虎

学会理事,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报告指出我国城乡融合已进入以县域为载体、重构财富分配秩序的新阶段。浙江省2003年起以“千万工程”推动政府主导的第一次循环,实现城市资源反哺乡村;2011年后引入工商资本下乡,形成政企合作的第二次循环,虽带动增长但伴生空间异化与社会极化;2018年以来,依托“强村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实现乡村资本自主化与收益内循环,形成政企社协作的第三次循环。通过三次资本循环探索出兼顾增长与公平的融合路径。

报告强调,城乡融合不仅是经济整合,更是权力结构与制度机制的重构。唯有从“建设思维”转向“运营思维”,赋予乡村发展权与资本话语权,才能真正实现“增长又发展”的共同富裕目标,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浙江方案”。

(11月2日)

11月2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由小城镇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华阳国际设计集团总规划师温春阳,小城镇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游宏滔共同主持。


主持人:温春阳

小城镇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华阳国际设计集团总规划师,广州大学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系系主任,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主旨报告1:苏北地区小城镇特征、问题及规划对策


段威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

报告围绕苏北地区小城镇的特征、问题及规划对策展开。指出江苏小城镇在城乡发展中地位关键,隋唐至明清形成密集体系,改革开放后“以工兴镇”迎来高潮,十八大后融入都市圈推动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其实力强劲,2024年全国千强镇占251个,2025年镇域经济500强占128个,建成区人口和面积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与此同时,苏北地区小城镇也面临诸多问题:全省67%小城镇人口净流出,苏北达87%;公共服务设施需提档,医疗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投资低,居民收入低、就业不稳定;风貌趋同,存量开发压力大等等。

对此,报告提出分类引导(县域统筹、组团联动、择优培育)、体检评估(建指标体系与项目库等闭环机制)、激发动能(数字经济、板块经济、资源下沉)、镇村联动(整合资源、打破边界、保障项目落地)的发展路径,其经验对全国小城镇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主旨报告2:大城市边缘区城乡空间演变格局特征与问题聚焦


荣玥芳

学会理事、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院院长

报告聚焦大城市边缘区城乡空间演变格局进行开展,以北京市为例进行研究,指出城市边缘区正从“圈层蔓延”向“多中心、网络化”转型,存在诸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乡镇建设用地斑块30年间扩大7倍,空间重组引发生态挤压、公共服务滞后等多维冲突。

围绕这些冲突,报告揭示了政策、经济、社会与自然要素共同驱动的空间演化机制,并强调边缘区作为城乡融合关键地带,需通过“圈层适配、精准施策”提升韧性。并针对性提出,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优化治理模式,推动城乡要素流动,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治理。报告为超大城市边缘区规划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对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主旨报告3: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运营模式及其发展路径


吴一洲

学会理事、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报告聚焦“乡村运营”这一关键环节,旨在探索如何破解当前乡村普遍存在的外部依赖性强、可持续运营难、内生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以实现真正的振兴。

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26个乡村运营案例,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提炼出五种推动乡村高绩效发展的共生路径。这些路径包括以政企合作为主的产业升级型、村集体主导的技术驱动型、资本驱动的产业转型型、村企联动的产业技术驱动型,以及多方参与的资源盘活型,展现了不同要素的组合模式。

研究表明,单一要素无法促成乡村的成功运营,资本投资、集体治理和产业转型是核心驱动因素。其中,拥有强力的村集体带头人至关重要。研究也发现,资本与产业转型可能存在冲突,而集体治理与政府支持、资源禀赋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缺乏优质资源和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则是主要障碍。

报告最后指出,为提升乡村运营效能,政策层面需优化资本下乡模式,重点培育村集体的自主运营与治理能力。同时,应跨部门协同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盘活资产,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兼顾各方利益的风险共担与收益分配机制,从而保障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


主持人:游宏滔

小城镇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级规划师

主旨报告4:新时期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规划适应性策略研究


周学红

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党委委员、副总规划师,正高级工程师

报告基于2024年度自然资源部部省合作立项课题,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以文化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系统活化利用为核心任务。汇报介绍了广义遗产资源概念,明确了五项任务:首先是构建分级保护利用体系,其次研究特色分区划定方法,并搭建资源要素价值体系,制定分区用途管制规则,以及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

报告结合四川实际,四川共有35座历史文化名城、74座名镇(国家级31座)可分为商贸交通、军事防御等五类,但规划存在衔接表象化、对象碎片化等五大问题。最终提出精准诊断、目标导向、整体保护、系统活用四大适应性策略,推动遗产保护从单点到系统、同质到特色、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为城乡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活力。

主旨报告5:新发展阶段城乡融合: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


唐常春

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基于新发展阶段特征解读城乡融合新要求,创新构建城乡融合理论框架,分析新发展阶段城乡融合驱动力与核心维度。在此基础上,以长株潭生态绿心乡村(社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从人口就业融合、产业经济融合、公共服务融合、国土空间融合四个维度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空间特征进行测度分析,并对绿心地区城乡融合与生态保护水平进行耦合协调分析。

最后,通过进一步运用计量模型对城乡融合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深层次剖析绿心地区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优化对策建议。

主旨报告6:Desakota的演进、范式转型与启示——印尼雅-万地区的Desakota类型


张立

小城镇规划分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报告对Desakota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基于印尼雅-万地区的实地调查,论证Desakota本质上是对特定空间现象的类型学描述,其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概念泛化、边界模糊等问题。通过对印尼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当代城乡交错地带已呈现出与原始假说不同的新范式,如政策保护下的传统农业村、外资主导的工业飞地、大型基础设施带动的发展区等。

研究发现Desakota理论缺乏对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忽视制度要素的根本影响、与当代发展现实脱节,应注重理论在地化建构,突破行政壁垒实现协同治理,加强大型基础设施与周边区域联动,并建立弹性管控机制,构建更能反映城乡互动复杂性、融入制度分析和治理维度的新理论框架,为中国城乡交错地带提供更准确的分析工具,为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具时代性与实践性的理论工具。


11月1日下午,三个平行论坛以主题报告+论文宣讲+专家点评的形式展开。平行论坛共完成6个主题报告、24篇论文宣讲,6位小城镇规划分会专家对宣讲论文做出精彩点评。平行论坛一的主题为“小城镇在城乡融合格局中的平台价值”“小城镇推动城乡融合共生的路径创新”,平行论坛二的主题为“小城镇空间治理模式创新与规划转型”“小城镇服务能级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平行论坛三的主题为“小城镇产业承接能力提升与发展路径”“小城镇文化传承与特色风貌塑造”

11月1日晚,小城镇规划分会召开了2025年分会工作会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文忠出席会议,小城镇规划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彭震伟教授主持会议。

详细报道如下(点击下方标题查看文章详情)。

会议总结

11月2日上午,分会主任委员彭震伟教授在本次年会的最后进行总结,他对会议的主旨报告、主题报告和论文宣讲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些报告视角多元、案例丰富,共同构筑了一场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的学术讨论,为理解小城镇在城乡融合进程中的“新使命”、探索其“新路径”、展望其“新未来”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与方向指引,有效凝聚了会场共识。

同时,他也对今后小城镇研究与分会工作提出了三方面思考与展望:一是新时代小城镇研究应更紧扣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二是小城镇研究应关注规划、建设、运营和治理全周期工作,聚焦特大镇、特色镇等不同类型;三是要强化小城镇规划分会和分会年会的学术平台作用,支持青年学者成长,凝聚力量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最后,彭震伟教授感谢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们的支持以及所有参会代表的热情参与,也对会议的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表达感谢,并宣布会议圆满结束。


参会代表合影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会议 | 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学术年会在辽宁沈阳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会议 | 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学术年会在四川自贡顺利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成功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incentive-icons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知规划动态、晓行业前沿
5532文章数 19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