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诊那天,我盯着报告看了半天,眼泪止不住地流!不是难过,是终于不用再摸黑找答案了!”在宁德市医院的病房里,42岁的周女士攥着基因检测报告,声音里带着释然。
这个被夜盲、视野缩窄折磨了24年的女人,终于知道困扰自己的“元凶”叫视网膜色素变性(RP),这是一种被列入国家首批罕见病目录的遗传性眼病。更让她感动的是,这场“解密之战”,不仅没花冤枉钱,还让她彻底告别了“病急乱投医”的日子。
![]()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24年的黑暗
从“有点看不见”到“世界越缩越小”
周女士的记忆里,“夜盲”是最早出现的信号。她回忆,18岁时在夜里看东西就模模糊糊,视野还像被悄悄“缩边儿”的窗户,一点点变窄。前几年她总觉得“人随着年纪大了都可能会这样”。
直至最近视力下降得越来越明显,看东西总像隔层雾,周女士这才慌慌张张跑去医院眼科。
今年4月,周女士慕名找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德医院(宁德市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郑志。
郑医生看完检查说,大概率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在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提及该病,但确诊需要做基因检测作为“金标准”。
![]()
周女士通过查资料、问病友,打听到全基因组测序要几万块,还不一定能找到致病位点。“那时候真觉得,这病可能要跟我耗一辈子了。”周女士绝望地说。
医生为患者省下万元
更破了“未知恐惧”
周女士偶然得知,宁德市医院不仅是国家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专门成立了罕见病诊疗小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联系上了小组负责人方桂桔主任医师和彭志文主治医师。
“别慌,我们帮你找最适合的路径!”诊疗小组仔细分析周女士的病史和检查数据后,没有直接推荐最贵的全基因组测序,而是根据她的临床特征,锁定了全外显子组测序——精准度更高,费用更低。
更让周女士意外的是,小组主动帮她申请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罕见病诊疗项目,直接减免了全部检测费用!
最终,基因检测报告印证了猜测:周女士携带EYS基因突变,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虽然目前还没法根治,但至少知道了‘敌人’是谁!”周女士红着眼眶说,“不用再盲目试药,还能给孩子做遗传咨询,这钱省得太值了!”
罕见病诊疗
这群医生在做“有温度的精准”
“罕见病难就难在‘找不到、治不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罕见病诊疗小组负责人方桂桔说。
2023年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依托国家罕见病联盟资源,专门为这类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从临床表型分析到精准检测,从费用减免到遗传指导,全程护航。
近3年,该科室已帮助多位罕见病患者“破案”,其中不乏像周女士这样辗转多年未确诊的案例。
关于视网膜色素变性
还有这些你要知道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绝症”。
症状:早期夜盲、视野逐渐缩窄(像通过管子看东西),晚期可能失明;
病因:超300个致病基因变异,遗传方式多样;
现状:暂无根治方法,但明确诊断能延缓进展(如营养支持、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等),更能为后代规避风险。
“确诊不是终点,是希望的起点。”周女士说,现在她最想做的,是把这段经历告诉更多病友:“别放弃,总会遇到愿意拉你一把的医生。”
(张帅)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编辑:林淑婷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