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记者手记 | 青年眼中的文化之美:小东门模特队

0
分享至

按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海派文化精髓,“学习强国” 上海学习平台携手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组织青年学生开展 “青年眼中的文化之美” 系列采访拍摄活动,鼓励青年用镜头捕捉非遗传承、建筑文脉、青年创作的鲜活场景,聚焦呈现青年视角下的上海文化之美。

“青年眼中的文化之美” 系列视频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融合新闻报道》、《融合新闻工作坊》两门课程学生拍摄、制作完成,是传播学院将 “大思政” 教育与文化传播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探索。

选题是短片拍摄的基础。在了解到“老年模特队”的故事时,我们都很为阿姨爷叔们的自信姿态、优雅风度所打动。确定这一目标后,我们对报道模特队的新闻稿展开了收集和探讨,获取到“退休老人走T台”“海派文化”“旗袍美学”“社区文化建设”等关键词,并以此为线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选题正式开始阶段,我们并未急于着手拍摄,而是先与项目负责人线上沟通了解情况,并到达现场踩点,对环境形成初步了解,寻找可供拍摄的内容以及可挖掘的细节。在完成了初步了解之后,我们围绕短片结构、拍摄方式、叙事逻辑等方面进行讨论,设计出符合我们预期的拍摄脚本,以此来支撑后期的实地拍摄。

采访拍摄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挑战。模特队训练室前后都安装了完整镜面,拍摄时易出现穿帮问题。且走秀过程的跟拍镜头由于缺少稳定器,画面抖动较为明显。好在拍摄对象都很配合,叔叔阿姨们精神饱满、身姿挺拔;交流过程中乐于分享,讲述了许多自己与模特爱好、与模特队的联结、与社区的深厚情感。项目负责人更是表现出对队员们关心与了解,在谈及队伍一路走来的经历时甚至激动落泪,深深感染着我们。遗憾的是,由于这一动人画面发生在采访后的闲聊中,我们未能及时打开相机、捕捉瞬间,在之后的采访拍摄中应当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避免错失宝贵内容。

剪辑工作看似简单,似乎只需按照前期脚本进行拼合,实则却恰是串联故事、展现青年眼中文化的关键之线。在拍摄时,我们两次跟拍叔叔阿姨们的训练日常,并记录下他们参加走秀比赛的精彩瞬间,获取了大量素材。然而问题在于,虽然几次拍摄的场景各不相同,我们也尽量采取了多景别、多角度的拍摄,但来回走秀的镜头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似甚至雷同的视觉效果。如何在恰当的剪辑节点使用这些镜头,让“小东门时装队”的故事既显生动又不会因相似画面的出现而令观众疲乏,是我们最为纠结头疼的难题。经过多次讨论与剪辑时的反复调整,最终我们选择从叔叔阿姨们的旗袍、长衫引入,由充满文化韵味的服饰过渡到小东门这群被文化之趣“环抱”的人。我们筛选出尽量差异化的走秀镜头,点缀在整条故事线之中,与服装展示和人物采访相互配合,展开“小东门时装队”的故事,也试图呈现出蕴藏其中的人与服饰、人与人之间的文化联结。

文化从来不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也并非文人学者之专属,它可以融入在具体而微的生活与行动中。拍摄记录“小东门时装队”的这些叔叔阿姨们,让我们得以部分窥见他们这一代人对于文化的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其中一种生动展现形式。

团队成员 | 胡非凡、武飞洋、王雨舒

编辑 | 董欣桐

审核|朱文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网易号
1570文章数 1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