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笔法,地位崇高,乃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核心,历朝历代的名家,均由此发迹,攀至顶峰,不夸张的说,只有将其掌握,才能写出神韵、质感,算是掌握书法,比如日本书道,早在唐朝之前,水平差劲,没有体系。
![]()
唐朝时期,各国之间的交流加强,日本派送“遣唐使”来朝,他们拜师学艺,搜购真迹,并带到日本,广泛传播和教授,使其悟得魏晋风韵,以及“二王”笔法,自此日本书道完善,真正踏入正轨。
![]()
也是从这一时期之后,日本产生诸多能匠,例如“三笔三迹”的空海、小野道风,还有江户、明治时期的“幕末三笔”,即卷菱湖,贯名海屋、市河米庵,皆是一等一的书法高手。
![]()
后三者了解的人不多,他们所处世代,对应元明清,因“遣唐使”带回真迹保存完善,此3人得见真迹,深谙古法,用笔纯正,反观“赵董”等人,因真迹大多流散,参考范本偏少。
![]()
从中学到的技巧,本就不够完善,他们还删减古人笔法,更显质感浅薄,水平远不及“幕末三笔”,尤其是卷菱湖,实力最强悍,他出身书法世家,门第显赫,堪为“富二代”,家内藏帖丰富,故而得见名家真迹。
![]()
据说他一生只看晋唐法帖,没有沾染分毫的刻刀、简化之风,门下弟子多达10000人,其字纯正遒和、典雅灵动,每一笔详尽精到,充分还原古法,达到了晋唐水准,超越“赵董”不在话下,当代专家看后,也是无地自容。
![]()
譬如这幅《细草千字文》,字字醇厚,蕴含晋唐草法,还是罕见真迹,笔画清晰完整,墨色润丽,细节也详尽可察,非常值得临摹,此帖采用细草,乍一看外型,跟“二王”、怀素等人,并不相似。
![]()
他的笔画瘦劲飞动、连转遒逸,势态果断干练,颇为锐利,并且体势开阔,字字舒展明朗,一别晋唐的缠绕、秀逸,这种风格和构势,更利于观察内部构造,以及细节变化,虽然外在不似,但是内层笔法,仍是回归晋唐。
![]()
多用中锋运笔,尖锋和侧锋辅助,前后衔接畅意、自然,气脉畅通,尽显动态、妙趣,还能深化质感,耐得住品析,近期范本盛行,可时常临摹,学习正统古法,用笔沉着自如,日后衔接晋唐拓本时,也会更加顺利。
![]()
而今,我们对卷菱湖《细草千字文》,进行1:1超高清复刻,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蝴蝶装,装裱精美,便于翻折,适合临摹与查找,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
![]()
如此精善的范本,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