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看完九三大阅兵之后,金正恩信心大增,一回国就没工夫休息,马上就跑去工厂视察了朝鲜新型洲际导弹的最新进展,并为其研制和试验工作作出了亲自指导。
看得出来,金正恩最近是真的很忙啊。在看完九三阅兵、结束访华行程回国之后,他连休息都顾不上休息,就马上来到了朝鲜导弹总局与化学材料研究院下属的科研工厂,亲自观摩并指导了朝鲜新型大推力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第9次,也是最后一次地面点火测试,作出重要指示。
![]()
金正恩表示,新型发动机的研发成果,是朝鲜近期推进的国防现代化事业中“最具战略意义”的突破,它预示着朝鲜核战略力量即将实现“重大转变”。
这条新闻我是在美国媒体(CNN)上看到的,大概是美国人也感受到了金正恩在访华结束后那不同以往的气场变化,所以他们还给这篇报道起了个意味深长的标题:
《金正恩访华几天后,信心倍增,亲自指导朝鲜新型火箭发动机的测试》
![]()
要想理解金正恩此刻的信心从何而来,我们就得回顾一下他此次访华的几个关键细节。这是时隔6年,中朝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与以往的双边互访不同,这次会晤发生在中国主场的多边外交舞台上,本身就赋予了朝鲜一种与大国平起平坐的特殊地位 。
然而,比高规格接待更重要的,是会谈后中方官方声明中一个“不寻常的沉默”。在两国元首过往的5次会晤中,“坚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始终是我方声明中雷打不动、必须强调的核心立场。但这一次,这句关键的话语却低调地了匿去了踪影。
这种在高级别外交中“该说而未说”的省略,其传递的信号远比长篇大论更加清晰和震撼。外界普遍将此解读为中国对朝政策“可能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的信号”。这或许不意味着中国公开支持朝鲜拥核,但至少表明,面对日益紧张的地区局势和中美之间加剧的对抗,中方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正在变得更加务实,可能正在悄然放弃过去那个理想化的“无核化”目标,转而默许,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接受朝鲜作为拥核国家的既成事实 。
![]()
对于长期因为发展核武器而遭受西方国家最严厉制裁的朝鲜而言 ,这份数十年血盟中国的“默许”,无异于一颗最强效的定心丸。
而紧随其后的,则是我们在9月9日这天,就朝鲜国庆77周年发去的一封热情洋溢的贺电,电文中再次强调“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朝关系,始终是中方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并重申了双方“共同规划的两党两国关系发展蓝图”。朝鲜最权威官方媒体之一的《劳动新闻》,也于当天罕见地刊登了我们这份贺电全文,将其中的政治分量烘托到了最高层次 。
过去,外界常常将朝鲜自诩的“强盛大国”视为对内宣传的口号。但今时不同往日。随着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朝鲜的自我战略定位,正在从一个被动防御的小国,向一个“主动塑造牌局的地区大国”和转变 。而金正恩的此次北京之行,其实就是这个新角色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
朝鲜在战略上表现出来的这种进取心,离不开其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离不开中国的认可和默许,也离不开朝鲜另一个关键盟友——俄罗斯的坚定支持。
如果说中国的支持为朝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后盾,那么与俄罗斯关系的急剧升温,则为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军事和战略支撑。
![]()
在过去不到两年时间里,金正恩果断抓住了俄乌冲突带来的地缘变局,通过向俄罗斯提供大量急需的军事装备,甚至是精锐部队,迅速将俄朝关系从“普通战略伙伴”升级为了“同志加兄弟”般的军事同盟 。从俄朝元首互访到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双方承诺在任何一方受到攻击时,将动用一切可用手段为对方提供立即的军事援助 。
这种准军事同盟关系,极大地增强了朝鲜的战略胆识。而也正是在中俄双重战略支持的背景下,朝鲜此次的新型火箭发动机试验,其意义便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
根据朝中社的报道,金正恩此次视察的新型固体燃料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于需要数小时准备、容易被侦测到的液体燃料导弹,固体燃料导弹更加稳定,可以被方便地移动和隐蔽,并在接到命令后数分钟内就能发射,这使其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都大大增强。
![]()
更重要的是,这款强大的新型固体燃料发动机,将为朝鲜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火星-20”提供动力。该弹目前虽然尚未试飞,但有分析指出,“火星-20”的设计目标,和中国在最近两次阅兵式上展出的东风-41、东风-61两款固体燃料洲际导弹是高度接近的,都是要求在发射之后能够打击到美国本土的任何一个角落。
选择在朝鲜国庆日这个特殊节点,在刚刚结束访华、获得巨大政治成功之际,高调展示一种决定着朝鲜未来战略威慑能力的核心技术,金正恩此举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说白了,这就不是一次孤立的视察活动,而是一次向全世界,尤其是向华盛顿发出的强硬宣言:一个更加自信、拥有更强实力、并且背后站着中俄两个强大邻邦的朝鲜,已经在历史舞台上刷新了自己的站位。“世界最强八零后”这句广大中国吃瓜群众昔日的调侃,如今看来越来越像是某种对未来的预言了。
![]()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主观进取当然重要,但金正恩要想真正将朝鲜带到“地区大国”的地位,客观支持同样是必不可缺。把话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中俄,尤其是中国的背书与支持。中国的态度,才是朝鲜日后能否力争上游的决定性因素。没有中国的支持,就算朝鲜能把“火星”造得无限接近“东风”,恐怕也同样飞不出孤立的困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