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玉林市福绵区针对社区工作者后备人才“储备弱、能力散、实践少”痛点,立足本地城乡治理特点及服装产业服务需求,创新“三航育新”机制,通过“选、带、练”一体化培育,打造扎根基层的后备人才队伍,为社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注入强动能。
政治领航,筑牢信念根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注重“后继有人”选干部,围绕社区的发展定位,以“个人自荐+社区推荐+上级党委考察”的方式,筛选35岁以下返乡青年、退役军人、服装产业工人等优秀人才,组建覆盖7个城市社区、共71人后备人才库。构建“1名政治导师(镇班子成员)+1名业务导师(社区书记)+N名后备人才”的“1+1+N”帮带体系,组织政治导师每月开展“谈心课堂”、结合主题党日组织“红色研学”,通过参观革命旧址、优秀书记事迹分享等形式,强化思想淬炼。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22场,实现71人党的创新理论轮训全覆盖,其中5名表现突出的优先发展入党,进一步筑牢政治根基。
业务护航,提升专业能力。聚焦城乡治理差异,定制“基础+特色”课程,通过18场“案例教学”,覆盖社区党建、矛盾调解等通用技能;特色课结合本地实际,开设“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服装园区务工服务”等专项内容,邀请产业骨干任实践导师,编写1套教材。为每人建立《成长档案》,明确“季度学业务、半年练技能”目标,每季度对照档案测评业务掌握度——优秀者优先推荐参加区级以上培训。目前,后备人才累计参与“政策解读培训”14次,33人能独立完成社保办理、纠纷调解等6项核心业务。
实践续航,锤炼实干本领。注重在现场一线锻炼本领,推行“导师带项目、人才跟一线”的模式,由镇、村级的业务导师带领本社区的后备人才开展“敲门入户行动”,在矛盾化解方面,当好群众“化解员”,积极协助解决群众身边矛盾问题;在环卫清洁、安全生产方面,当好“宣传安全员”实行“导师示范+人才实操”,传授群众工作技巧;在服装产业发展方面,当好企业“服务员”,组织后备人才参与协调解决企业招工用工、子女上学等问题。目前,累计开展“实战练兵”70余次,完成社区设施改造16个、办理便民事项120件、调解纠纷89起。侧重在工作中识别人才,每月统计后备人才实践任务完成量,将群众满意度纳入评价体系,与社区“两委”后备推荐、正式工作者录用挂钩,以实践成效检验培育质量。(李光华、唐健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