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10月乘用车市场数据出炉,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攀升至57.2%,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绝对主力。
![]()
在这一数据背后,潜藏着一场深刻的技术路线变革:曾经高歌猛进的增程式电动车,连续5个月销售占比下滑,从与纯电平分秋色到仅剩26%的份额。与之相比,纯电车型则逆势崛起,在新势力阵营中占据74%的份额。
![]()
在《一品汽车》看来,曾被视为“续航救星”的增程式电动车,正在遭遇市场的冷眼。而纯电市场却高歌猛进,一场技术路线的争夺战已然分出了阶段性胜负,并进一步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
01
市场转折:数据背后的路线更迭
Part One
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24.2万辆,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0.1%。整体市场微跌之下,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分化愈加明显。10月燃油车国内零售同比下降10%,而纯电动市场零售同比增长20%,成为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
![]()
增长势头最猛的纯电与下跌的增程形成鲜明对比。10月,增程车零售同比降幅扩大至7.7%,而批发销量虽达到12.1万辆,但同比下降1.9%。
对此《一品汽车》认为,这一跌一涨之间,市场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要理解当前增程市场的下跌,首先需回顾其曾经的辉煌。2021年至2024年,是增程车的黄金时期。在这四年间,增程车销量增速分别达到218%、130%、154%和70.9%,市场份额也从微不足道的3.6%一路攀升至9.1%。
在那段时期,“可油可电”成为增程车无往不利的销售利器。理想汽车凭借增程技术一鸣惊人,虽然圈内很多人都质疑增程技术的落伍,但并未阻止理想汽车凭此坐稳新势力榜一大哥的位置。
事实上,增程车在前几年的成功并非偶然。一方面,当时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续航焦虑困扰着潜在电动车消费者;另一方面,电池成本高企,使得纯电动车价格居高不下。
增程式电动车达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理想桥梁。而增程车失宠的核心原因在于其赖以生存的根基正在被动摇。
![]()
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幅提升是首要因素。五年前,纯电车平均续航仅400公里,而2025年新上市纯电车平均续航已突破500公里,主流车型甚至达到600-700公里,已无限接近燃油车一箱油的行驶里程。
充电基础设施的极速完善同样关键。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1281.75万台,同比增长49.11%,是五年前的8倍多。
今年春节,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的新闻已显著减少。同时,电池成本正在大幅下降。高盛预测,2025年动力电池成本将降至99美元/kWh,比2022年下降40%。当成本跌破100美元/kWh时,电动车有望与燃油车实现“无补贴平价”。
由此可见,电池成本下降、续航里程提升、充电设施完善,这三股力量共同推动了纯电车的崛起,并将增程产品进一步推向舞台边缘。
02
代表企业:理想跌宕与蔚来上扬
Part Two
企业层面的表现更为直观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变化。
理想汽车已连续5个月同比下滑,10月交付新车31767辆,相比去年同期销量51443辆,同比下滑38.24%。
![]()
与去年销量超50.05万辆相比,今年理想汽车销量暴跌已成定局。更为严峻的是,理想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令人失望。理想汽车的港股股价从2024年5月最高的每股182.9港元,跌至每股78.6港元,跌幅57%以上。
与理想汽车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蔚来汽车正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10月蔚来公司交付新车40397台,首次月销突破4万大关,连续三个月创历史新高。
![]()
其中,蔚来品牌交付17143台,乐道品牌交付17342台,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5912台,三大品牌协同效应显著。
蔚来全新ES8与乐道L90两款纯电大三排SUV的表现尤为亮眼。全新ES8在41天内交付破万台,创下4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交付破万的最快纪录。
![]()
而乐道L90上市三个月累计已交付33348台,连续3个月位居纯电大型SUV销量第一。
基于此,近期越来越多的以大三排SUV为代表的纯电产品,销量开始跃升,增速远超增程、插混和燃油大三排。
在《一品汽车》看来,市场表现说明曾经被理想汽车比喻为“仨瓜俩枣”的纯电和换电技术,已然成为增程技术退市的加速器。
03
路线进化:大电池增程车的自我革新
Part Three
面对挑战,增程车技术路线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从早期的“小电池+大油箱”转向“大电池+小油箱”。
![]()
零跑D19增程版电池容量直接到80度,纯电续航达500公里;智己LS6(参数丨图片)增程版电池66度,纯电续航450公里——这已超过了市面上很多纯电动车的电池容量。
头部车企也在尝试通过技术升级挽回败局。广汽推出的星源增程技术,油电转化率高达3.73kWh/L,昊铂HL增程版纯电续航350公里,综合续航1369公里。
![]()
但这种路线也引发行业分歧。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直言:“我不建议一味地把电池越做越大,天天背个增程器跑来跑去真的是浪费的。”他认为增程的纯电续航实打实能开200公里就最好。
虽然当前市场份额下滑,但业内普遍认为增程车在特定场景下仍具价值。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一品汽车》表示:“增程应该还有机会涨起来。”在充电网络尚未完全覆盖的广大地区,在用户对“绝对续航自由”仍有执念的场景下,增程车依然有其独特的生存空间。
有趣的是,正当理想汽车加速向纯电转型之时,一直聚焦纯电技术的小鹏汽车,却高调推出首款超级增程车型。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透露,从2019年起,他本人曾五次推动增程动力,这才推动了小鹏汽车首款增程车型的问世。
在“蔚小理”阵营中,没有出现“折返跑”的只有蔚来。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多个场合强调,用户从纯电技术带来的体验收益,已经大于因为加电不便带来体验损失的拐点。
市场从未停止变化。回头看,增程车如同一位曾在舞台上闪耀的演员,在纯电技术突破和基础设施完善的灯光渐亮时,慢慢退到了舞台边缘。
当然,技术路线之争从未停止,也没有真正的终局。唯有消费者的选择,才能决定谁最终称王。车企们也已悄然开启“技术对调”,小鹏开始拥抱增程,理想加速投向纯电。但类似“矮子看戏 随人说妍”的失败案例已然太多,而相比技术之争,用户需要的也只是靠谱与安全而已,有些沉迷转型的车企还需对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