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午后两点,我把车停在一条老城区的背街小路。路边刷着蓝白相间的格子,地上新喷的箭头还没干透。一个穿反光马甲的小哥凑上来,递过来一块二维码牌子:“姐,扫下码,按小时算。”我抬头看了眼电线杆上的公示牌,边角卷起来了,字不全,收费标准那一栏模糊得看不清,投诉电话一截没了。
那一瞬间,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钱该不该交?交了算不算被“套路”?
这几年,我跑了不少城市,问过不少车主。有人吐槽“停十分钟收一小时”,有人抱怨“明明写着免费两小时,照样被划走十块”,还有人被“拦车不让走”,越想越憋屈。情绪很真实,纠结也很日常。
我得把话说在前面:马路两侧的停车位,不是谁家店门口谁就有权收费,它是公共资源,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谁能收、怎么收、收了干啥用,国家早就把边界画清楚了。
这事儿有个核心前提,合法收费必须同时满足三件事,缺一不可:
说白了,资质要真,公示要全,去向要明。三者一起到位,收费才算站得住。
法律背书也不是空口说白话,《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都在框架里明确了公共道路、公共资源的管理边界。合规与否,按这个尺子量。
那哪些是铁打的“红线”?我给大家把典型的“四宗罪”摆出来,撞上任何一条,你可以当场拒绝:
别怕对峙,拿起手机,把现场拍下来,把话说清楚:“你们的审批文件能看下吗?收费标准在哪里?投诉电话呢?”合法合规的,拿得出;拿不出,心里有数。
还有几类场景,很容易被带偏,我得单拎出来说清楚:
![]()
这些都是车主容易栽跟头的地方,认清楚,心里才有底。
那真遇上“乱收钱”的,怎么把钱和理都要回来?我给大家一套“过招”方法,四步走,既稳又硬:
这套流程,我在不同城市都试过,效果看证据。证据越硬,处理越快。
评论区问得最多的几个问题,我也一并答了:
讲真,别把矛头全甩到一线收费员身上。很多人是外包岗位,挣的是辛苦钱。问题在于某些地方的授权混乱、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到位。让车主和收费员硬碰硬,是最差的解决方式。
我更期待看到的,是每个泊位口岸都能挂上清清楚楚的牌子,扫个码能看见审批编号、计费规则、免费时段、投诉电话;每季度公布收益用途,哪条路修了、哪批标线换了,一目了然。这样,交钱的人心里不膈应,收钱的人更坦荡。
把重点再捋一遍,大家记好这句顺口溜:先看公示、再核标准、留存证据、依法维权。遇到乱收费,别怂,拿起手机,拍、录、存,敢于举报。公共停车资源不是某个人的提款机,公共秩序也不是一句“你懂得”就能搪塞的。
你在什么地方遇到过“离谱停车费”?有没有成功维权的经历?也有没搞明白的现场,拍了牌子还是看不懂?评论区聊聊,把故事、照片、问题甩过来。我会继续跟进,向有关部门求证,给大家把事儿捋干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