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裴诗语/文 赵杰/摄)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59周年纪念日,“回家——台胞王怀璞先生捐赠邮刊邮品专题展”在中山陵正式开展,同步首发的还有中山陵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片《凝望》。这场以“回家”为主题的展览,不仅是文化的回归,更是一场跨越海峡的情感奔赴。
![]()
![]()
王怀璞先生于1923年出生于苏州,自幼接受传统启蒙教育。抗战时期,他辗转重庆,在半工半读中培养了对工程机械的浓厚兴趣。1948年,他只身赴台,投身印报机研制工作,因注重印刷的精致与套色的准确等细节,对邮票产生浓厚的兴趣,于1960年开始集邮,自1975年起系统收藏邮刊等邮政资料。六十余年来,他潜心收藏,汇聚了涵盖近代中国邮政转型、抗战邮路、海峡两岸邮政资料等方面的丰富藏品。
![]()
![]()
今年5月,102岁高龄的台胞王怀璞先生将其毕生收藏的邮刊10608本、邮票2966套25348枚无偿捐赠予中山陵。这批珍贵邮品涵盖晚清至21世纪的邮政史料,包括抗战时期邮路档案、两岸通邮见证及多国邮政文献。
![]()
![]()
孙中山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卢立菊介绍,邮刊作为集邮文化与邮政历史的重要载体,由邮政部门、集邮协会等主办,内容涵盖邮票、邮史、邮政用品等,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王怀璞捐赠的邮刊类型多样,包括著作、期刊、特刊、校刊、页刊、目录、报纸及研究论文集等。
![]()
“今天站在中山陵,心情非常激动。”王怀璞长子王岳忠代表父亲参加了捐赠仪式。他动情地说:“父亲花费60多年系统搜集整理两岸邮刊邮品,始终认为这些属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公共财富。他年事已高不便出行,特委托我们夫妇将其珍藏捐给中山陵,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中国邮政的发展历程、两岸交流的情谊与民族情感的延续。”
![]()
王岳忠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王氏家族至今仍严格遵循字辈排行命名,“即使素未谋面的亲戚,一提名字便知是一家人”。这种血脉相连的认同感,也延续至对下一代的教育中——王怀璞特意为刚考上大学的孙子设立“专款奖学金”,叮嘱其“必须用来参观故宫、长城,这是作为中国人必须了解和传承的根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