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依托其在低碳科技与ESG领域的深厚积淀,携手上海乾于丰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蓝碳经济发展论坛”。
![]()
作为 2025 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之一,本次论坛围绕 “激发蓝碳经济潜能,助力国家低碳发展与产业绿色转型"”这一核心主题,深入探讨蓝碳在核算方法、市场交易、技术应用等层面的前沿动态,旨在为我国蓝碳经济的发展凝聚共识、指明方向。
![]()
论坛现场,政策制定者、学者专家与企业代表济济一堂,围绕蓝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技术创新、市场机制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展现了多方协同推进蓝碳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从蓝碳的科学内涵与战略意义、全球蓝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实践路径、中国蓝碳经济的探索与突破、未来蓝碳治理体系和政策创新的方向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展望未来,周汉民表示,需要构建多层次的蓝碳治理体系,实现从“项目驱动”到“体系治理”的转型,其中中央层面应建立国家级蓝碳数据库与碳核算标准,地方层面应形成沿海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政策联动,国际层面应积极参与《巴黎协定》下的海洋碳汇规则制定。同时,他还提出要推动“蓝碳+渔业”“蓝碳+文旅”“蓝碳+新能源”等产业链的纵深融合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学界支撑、企业主体、国际参与的协同模式,共同推动蓝碳经济发展。
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向“蓝”寻“绿”,挖掘海洋的固碳潜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紧密对接行业发展的特色高校,上海理工大学长期致力于绿色低碳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本次论坛,正是学校整合校内优势学科资源,联动业界顶尖力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服务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献上的“上理方案”。
近来年面向“双碳”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攻克关键科学难题与核心技术瓶颈,为双碳战略提供硬核科技和软科学智囊。“作为一所致力于服务社会的理工科高校,我们深知,大学的使命不在于独行,而在于同行。”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表示,学校迫切希望来自产业一线的、最真实、最紧迫的技术需求,能够直接“嵌入”高校的研发链条,以来自市场前沿的真问题、大难题,来倒逼和驱动高校的科研创新。
![]()
在论坛闭幕环节,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陆冰清向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正式授予了碳中和证书,标志着本次论坛通过购买并注销碳信用的方式,实现了全程碳排放的精准抵消。此次碳中和实践正是多方携手推进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从议程设置到会务执行,从嘉宾邀请到材料制作,低碳理念贯穿于论坛的每一个环节。
文字|毛信慧
图片|毛信慧
编辑|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