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过一个很实在的观察:“人一旦不再担忧别人怎么看自己,就能获得难以想象的自由。”
可偏偏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傻事——
伸长耳朵,想听清别人在背后是怎么议论自己的。
为什么说这样的行为很愚蠢,因为这就好像追着自己的影子跑。
这种行为最终的结果就是,越追越累,可自己永远也追不上。
想知道评价,等于把方向盘交给别人
扪心自问一句,自己活着,真的甘愿是为了活成别人嘴里的故事吗?
把评判自己的权力交给外人,其实这种行为很愚蠢,同时这也是最不划算的买卖。
毕竟,这就好像把我们自己这一辆开往人生旅途之车的方向盘,交给了别人。
三国时的庞统,当时号称“凤雏”,与诸葛亮齐名。
可他刚到刘备手下时,因为相貌不出众,只被安排当个小小的县令。
他自己也心知肚明别人在背后怎么议论他——貌丑、无能、名不副实。
但大部分的时候,他毫不在意,心无波澜,到任后天天喝酒睡觉,三个月不办公。
直到张飞来视察,他才当众升堂,半日就把积压的公务处理得清清楚楚。
他用自己的实力说话,而不是去解释或打探,沦为一个闲人和小人。
最终,靠自己的个性能力,他赢得了刘备真正的尊重和重用。
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确实,别人怎么看你,那是他们脑子里的事,我们是改变不了的。
但是,你若当真,就是把情绪的遥控器交到了别人手里。
然后,任由别人左右自己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心情,甚至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
要知道,你的价值,不该是别人口中的定价,而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
打听来的评价,往往最失真
有个很真实的现象,就是你当下听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听到的。
真话难听,但你听到的,大多是包装过的客气话。
所以说嘛,人性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虚假。
一个人连自己都会欺骗自己,何况是别人?
唐太宗时期有个大臣叫许敬宗,他身上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
有一次他忍不住对唐太宗说:“臣子们常在背后议论陛下,您不想知道吗?”
唐太宗回答得妙:“卿自不正,故引来众人之议。若能清正,纵有流言,何足惧哉?”
说白了就是,你自己行得正,就算有流言又怕什么?
许敬宗碰了一鼻子灰,心情暗淡,他没想到,真正强大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些闲言碎语。
《增广贤文》里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的确,任何人都会被别人评价,甚至自己起码也评论过别人。
但是,如果一直活在别人的评价里,那无非就像对着哈哈镜打扮自己。
这个时候,你永远也看不清真实的模样。
与其那么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倒不如及时把精力从“打听”转到“修炼”上。
然后,看自己的镜子正了,影子自然就直了。
放下评价,才能活出分量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只有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稳住自己,才能活出分量。
当你不再左顾右盼,脚步就稳了,当你走路的脚步稳了,生活才能安定,繁荣。
说白了,当你的心不再随风摇摆,别人说什么就都不重要了。
诗人里尔克说:“你要接纳你心中的疑问……最重要的是,活在问题本身里。”
生活当中遇到困惑,遭遇困难,别急着寻找关于自己的答案,更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待。
当你停止追问“别人怎么看我”,开始思考“我该如何生活”时,说明你已经真正成熟了。
所以,别再做那个追影子的人了,转过身,面向阳光。
始终要记住,你的价值,不在别人的舌尖上,而在你自己的生活里。
当你真正活出自己的样子,那么那些所谓的评价,不管好的坏的,其实都成了自己身后的风,无关紧要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