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eVTOL发展前景洞察,三大巨头谁将领航?
2025年的中国低空赛道,热得像一场不眠的风暴。在航展、城市示范区、媒体镜头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正一次次以“首飞”、“签约”、“交付”刷屏。
但在闪光灯之外,这个行业开始出现温差:资本收紧、适航审查趋严、地方项目停滞,叙事的热度正被现实的冷气包围。
在这场天空竞赛中,三家采用倾转构型的eVTOL公司格外引人注目——沃飞长空、Joby、Archer。它们都押注“倾转”架构,宣称自己代表“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主流方向”。
01 行业现状:从热钱涌入到理性务实
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迎来关键转折点。随着政策东风持续吹拂、资本持续注入,eVTOL作为先进空中交通的核心载体,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运营的转折点。
据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eVTOL产业的核心集聚地,企业数量突破70家,其中15家已接近商业化阶段,行业进入从技术验证到适航取证与商业运营的攻坚期。
行业格局正在重塑。从融资角度看,一级市场对“重资产+长周期”的容忍度下降;部分基金退出,剩下的投资人要求“看到真实的交付节奏”。
在技术路线上,市场开始逐步理解eVTOL的技术路线,并逐步趋同,认可倾转旋翼是主流技术路线这一观点。
尚未启动适航或流程停滞的企业将面临融资寒冬,行业洗牌在即。
02 沃飞长空:领跑中国的倾转构型eVTOL
![]()
在众多中国eVTOL企业中,沃飞长空凭借其技术路线、研发进度和商业化能力,成为国内行业的领跑者。
公司背景
沃飞长空是吉利科技在低空出行领域的核心业务载体。自2016年成立以来,公司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近600人的团队,涵盖研发、生产及运营管理等多个板块。
与传统意义上从0开始的创业公司不同,沃飞长空自创立起就获得吉利在供应链、运营生态、资源方面强有力的支持。
代表机型与技术路线
沃飞长空的AE200是目前旗下唯一的eVTOL系列产品,使用半固态电池的纯电动力,采用“八轴内四倾转”的倾转旋翼构型,无需跑道即可完成起降。
飞机内部配置了2-6座灵活布局座舱,第3排座椅采用电动坐垫翻折技术,可在载人与载物之间任意切换。
机型航程可达200km,巡航速度230km/h,主要应用于低空文旅、低空出行和应急救援三大场景。
沃飞长空在一次构型变更中,将AE200从“前面四个倾转旋翼+后面四个升力旋翼”变更为“八轴内四倾转”,即内层四个倾转旋翼+外层四个升力旋翼。
这样即使飞机的倾转旋翼在空中发生故障/失效,依靠外层的四个升力旋翼,飞行员也能安全、平稳地让飞机降落着地。
最新进展与取证进度
2025年9月29日,沃飞长空面向低空出行研制的国内首款载客eVTOL——AE200-100首架机在成都正式下线。
这标志着AE200-100首架机的机体大部段对接和核心机载系统安装工作正式完成,产品即将达到载人试飞状态要求,并由此迈入适航取证全面冲刺与量产机型预生产阶段。
作为国内最早启动适航申请的载人eVTOL机型,AE200的适航审定进度领先行业平均周期1-2年。
在《航空周刊》全球eVTOL研发企业前十的上榜企业中,沃飞长空整体的研发和取证速度位居第一。
商业化订单与产能布局
沃飞长空当日还宣布,目前AE200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首年产能正有序释放并已获市场踊跃认购,订单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要经济区域。
首批用户包括四川航空、华龙航空、深城交、泰国SIT等企业。
在生产方面,沃飞长空在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的全球总部基地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6年正式投产使用。
该基地建成后,将构建起集研发、生产、测试、交付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大幅提升AE200及后续系列产品的产能规模与生产效率。
03 Joby Aviation:美国市场的领头羊
就在中国eVTOL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美国市场的Joby Aviation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公司介绍
Joby Aviation成立于2009年,是美国eVTOL领域的先行者。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创始团队来自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Joby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相对成熟的适航认证进度。
代表机型
Joby的S4原型机采用六倾转旋翼设计,具备出色的悬停效率和巡航性能。该机型设计航程达241公里,最高时速320公里,可搭载一名飞行员和四名乘客。
其独特的大直径螺旋桨设计使得噪音控制在相对较低水平,为城市环境运营创造了条件。
最新进展
2025年,Joby Aviation取得了多个关键里程碑。2025年8月,该公司成功完成两个公共机场之间的首次eVTOL飞行。
在适航认证方面,Joby已进入FAA适航认证的TIA(型号检查授权)阶段,这是获取机型适航认证的最后一步。
2025年至今,Joby Aviation已由7名不同飞行员完成了超过600次测试飞行。
商业化准备
Joby Aviation采用的是垂直整合业务模式——不仅制造飞机,还计划自己运营服务。这与许多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比。Joby不打算大规模向第三方销售飞机,而是通过提供运输服务直接获得收入。
以经营现金流出计算,这些资金可支撑约35至39个月的运营,这段时间足以让其在美国获得机型适航认证。
04 Archer Aviation:资本助力下的追赶者
公司概况
Archer Aviation成立于2018年,相比Joby是市场的后来者,但凭借强大的融资能力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快速崛起。公司定位为“城市空中交通的实践者”,专注于中等密度航线的运营解决方案。
代表机型
Archer的Midnight(午夜)机型采用十二个倾转螺旋桨设计,重点优化了短途高频次飞行场景。该机型设计航程约160公里,专为连续20-30分钟的短途通勤设计,可在充电10分钟内完成后续飞行。
最新进展
Archer在2025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结束,Archer Aviation现金储备达到17亿美元,几乎是其最近竞争对手的两倍。
六架“午夜”飞机生产已开始,这与公司作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官方空中出租车提供商的角色相一致。
05 挑战与前景:eVTOL的商业化之路还有多远?
尽管eVTOL企业进展迅速,但全面商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
适航认证门槛
适航认证是eVTOL企业必须跨越的关键门槛。在中国,eVTOL需要获得“三证”——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与单机适航证(AC),这是行业唯一合法的门票。
截至2025年底,亿航的EH216-S是唯一拿到CAAC型号合格证的中国eVTOL。
而对于倾转类机型,安全性要求更为严格。民航局对AE200安全性的要求是一亿分之一,比同级别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安全性高出一个量级。
成本与基础设施挑战
业内估算,一款5座级载人eVTOL从研发到取齐CAAC三证的总成本约10-12亿元人民币,当前售价普遍在2200-2600万元,距离大众化仍有距离。
同时,城市内高密度起降场、电网扩容、低空通信网络等建设尚处早期。
商业模式的探索
eVTOL行业普遍还在卷研发和取证,2026年后才会开始卷商业。对于沃飞长空而言,他们选择直接做载人机型而非先做载物,是因为看重“空中车票费”而非“空中快递费”。
前者比后者高出一个价格层级。
沃飞长空预计,以15分钟左右的航程为例,乘坐eVTOL的价格可压缩到直升机价格约1/3-1/5的水平,是地面专车价格的2-3倍,但耗时仅仅是地面出行的1/5。
eVTOL企业正从“造机”向“运营”转变。2025年初,国家发改委提出“先载物后载人”的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多数主机厂忙着推出载物机型。
而像沃飞长空这样坚持先攻载人机型的企业,正试图抓住“空中车票”这一更大的商业市场。
天空依然在那里,只是飞得起的公司,少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