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砸数十亿强制清中企,5G技术倒退半年,中方怒怼:损人不利己
大家好,我是闻叔!欧盟要跟风拆华为、中兴设备,而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更让各国企业在这个网络中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关系。
但11月11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的一则提问,却打破了这份行业默契,彭博社记者直指欧盟正研究强制成员国,逐步将华为、中兴从其电信网络中移除。
这步看似“守护安全”的操作,究竟是规避风险的明智之举,还是会让欧洲通信行业自吞苦果?
中国企业的欧洲价值不止于设备供应
很少有人留意到,华为、中兴在欧洲的存在,早已超越“外资企业”的简单定位,成为深耕数十年的行业伙伴。
中兴的业务覆盖欧洲数十国,从德国慕尼黑的工业5G基站到西班牙马德里的民用通信网络,两家企业的设备已服务超千万欧洲用户。
中国企业始终以合规为核心原则,严格遵守欧洲各项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
华为设备全面符合欧盟电磁兼容(EMC)、低电压(LVD)、电子废弃物(WEEE)等多项指令,通过CE认证并建立完善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主动接受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的监管。
在经营过程中,它们不仅带来了稳定可靠的通信技术,塞浦路斯100%的基站、奥地利67%的基站均来自华为或中兴,德国59%的4G/5G射频模块由中国厂商提供,更深度融入当地经济生态。
与德国博世、意大利菲亚特等企业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欧洲本土元器件供应商发展。
![]()
在慕尼黑、巴黎等研发中心培养大量本地技术人才,直接创造数千就业岗位,间接带动相关行业数万就业机会。
对欧洲民众而言,这意味着更低的通信资费、更广泛的网络覆盖;对当地企业来说,这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这些价值早已被市场与时间充分验证。
“拆设备”的代价是真金白银与发展滞后
事实上,个别国家此前已尝试过强行拆除中国电信企业的设备,而结果早已给出明确答案:所谓的“安全保障”,最终变成了“自酿的苦果”。
![]()
丹麦斯特兰德咨询公司10月更新的《欧盟5G依赖度地图》显示,德国若全面拆除华为、中兴设备,需新建基站8.2万座、重新规划1.3万公里光纤,直接成本高达120亿欧元,工期至少4年,这也是德国数字化与交通部在内部文件中坦承“无法短期完成替换”的主因。
从欧盟整体来看,欧洲电信协会(ETNO)11月7日发布的行业简报指出,若严格执行“去中国化”政策,欧盟5G建设支出将新增600亿欧元,平均每户月费至少上涨6.7欧元。
技术层面的麻烦同样接踵而至:瑞典、丹麦等已完成替换的国家,5G覆盖率提升速度低于欧盟平均值8个百分点。
法国、意大利部分地区替换设备后,因兼容性问题频繁出现网络中断,当地企业跨境办公、电商运营受严重影响,5G套餐涨价后甚至出现用户流失回4G的现象。
某欧洲中小企业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网络不稳定导致其跨境订单交付周期延长,客户流失率增加,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欧元。
这些案例清晰表明,将经贸合作“泛安全化、政治化”,只会让欧洲陷入“成本飙升+技术倒退”的双重困境。
无凭无据的限制违背市场本质
欧盟这一计划最核心的矛盾,在于缺乏支撑其决策的实质依据。
11月9日,欧盟委员会向成员国发出“5G安全进度表”,再次将华为、中兴列为“高风险供应商”,要求逐步排除其设备,但文件既无强制效力,也未提供任何能证明企业存在安全风险的实证。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指出,华为、中兴在欧洲运营20余年,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且欧盟委员会2020年发起的“5G安全风险评估”至今未公开任何技术细节。
这种“无凭无据的行政干预”,本质上违背了全球公认的市场原则与公平竞争规则。
市场的运行逻辑本应简单直接:企业的优劣与去留,理应由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性价比与用户口碑说了算。
华为能在欧洲专利申请量中稳居前列,中兴的5G技术标准必要专利占比全球领先,这些都源于持续的创新投入与市场认可。
通信行业的全球化属性决定了其无法“闭门造车”,从芯片研发到设备制造,没有任何国家能独立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
强行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外,不仅打破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更破坏了行业生态平衡,最终只会让欧洲消费者失去选择,让欧洲通信企业丧失竞争动力。
开放合作才是长久之计
通信行业的底色是“连接”,而非“隔绝”,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没有任何地区能脱离合作实现技术突破。
中兴与西班牙电信合作打造的5G智慧港口,已成为欧洲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这些实践都证明了合作共赢的可能性,企业获得市场空间,欧洲获得技术红利,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目前仍有14个欧盟成员国未对中国设备出台任何限制,这背后正是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与对发展成本的考量。
我们敦促欧盟摒弃偏见,回归理性,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这并非特殊待遇,而是对市场规则的尊重,更是对欧洲自身发展的负责。
若坚持推进限制计划,不仅会损害中国企业赴欧投资的信心,更会让其他国家企业对欧洲市场产生疑虑,削弱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说到底,欧盟的选择,本质上是在“短期偏见”与“长期发展”之间做抉择。
强行移除华为、中兴,看似是“掌控安全主导权”,实则是放弃了成熟的技术、稳定的服务与共赢的机遇。
5G的深度应用、6G的研发布局,都需要开放的合作生态。
唯有坚持开放合作、公平竞争,才能让通信行业持续进步,让民众与企业真正受益,这不仅是通信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更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
而那份因“闭门羹”产生的账单,最终只会由欧洲的经济发展与民众福祉来承担。
信息来源:看看新闻Knews——要禁华为?德国铁路急了:拆除设备将损失4亿欧元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欧委会要求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外交部:损人不利己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欧盟想强制成员国剔除华为和中兴设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