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涂梦蝶
通讯员 郑轩
实习生 魏楚楚 刘婧妏
11月11日,湖北省政协举行月度专题协商会,聚焦“推进城乡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开展协商议政。目前,学前教育适龄儿童数量减少,部分幼儿园面临招生难题,但同时0-3岁托育服务存在缺口。如何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减轻家庭育儿压力?省政协委员建议,探索“全群体覆盖”的育儿假制度,搭建“城乡统一育儿指导平台”。
![]()
专题协商会现场
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作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关键环节,既能满足公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解决幼儿园招生问题,又能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还能提升教育保育质量,减轻家庭育儿压力,促进三孩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实。但是,在调研中,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会发现,目前托幼一体化服务存在管理体制分离、场地资源紧张以及专业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
因此,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会建议,明确职责分工,增强教育部门在规划、管理和监督“托幼一体化”中的作用。采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单位分担模式”,将托班幼儿纳入学前教育经费拨款范围,与幼儿园学生同等对待,多元分担减轻家庭负担。
针对托幼一体化服务资源供给不均衡的问题,民盟湖北省委会建议各地因地制宜,盘活存量资源。在人口净流出地区,推行“校园灵活多用”机制,指导闲置幼儿园向需求更大的中小学校园改造转化。对经济发达地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等人口净流入地区,推行“场所适托化改造”机制。同时加大师资队伍交流力度,满足群众入托需求。
在人才培养方面,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会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复合型师资人才,畅通“托幼一体化”师资培养路径,定期组织保育师、育婴员技能等级培训和考核,为幼儿园提供“双证上岗”(教师资格证+保育师证)师资,提高从业人员待遇。
“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是实现托幼一体化服务‘城乡平等’的核心支撑,更是保障农村儿童享有优质成长资源的关键。”湖北省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党委书记袁芒建议,城市托育机构、幼儿园定期向农村托育点输送培训资源,实现“精准传帮带”。统一托幼师资认证标准,将农村托育工作者纳入地方财政补贴范围,避免因待遇差距导致农村师资流失。真正实现城乡托幼师资“能力同质、待遇同标、发展同步”。
另外,袁芒还建议探索“全群体覆盖”的育儿假制度,将灵活就业者、个体工商户、农村劳动者纳入育儿假保障范围,可通过“弹性休假+补贴补偿”方式避免制度性排斥;对落实育儿假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确保假期“能休、敢休”。线上搭建“城乡统一育儿指导平台”,提供免费课程、咨询服务;线下针对留守儿童家庭、低收入家庭,组织“入户指导队”,上门发放科学育儿手册、开展实操培训等。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