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拟限新能源车默认加速,不是锁性能是守安全
最近新能源车圈讨论最火的,莫过于新国标征求意见稿里“默认零百加速不小于5秒”的规定。不少人一看“限制”俩字就急了,觉得是剥夺驾驶乐趣,其实仔细琢磨下,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
先把新规说明白:不是不让车跑得快,而是每次启动后默认进入“温和模式”,零百加速得超过5秒。要是真有急加速需求,手动切运动模式就行。另外还要求有踏板误踩抑制功能,静止或蠕行时踩错油门会限制动力,还会声光提醒,有点像华为辅助驾驶里的“请抬脚”提示。
![]()
为啥要搞这规定?根源还是电动车的特性太“暴躁”。燃油车动力是慢慢上来的,而电动车电机启动就峰值扭矩,二三十万的车就能做到3秒破百,这在以前是百万超跑的性能。但问题是,咱们拿的都是C1驾照,培训时练的都是1.6L排量的家用车,突然掌控这么强的动力,真有点hold不住。
![]()
给大家算个直观的账:3秒破百的加速度差不多是9.3m/s²,相当于座椅再给你加一倍体重的推力。没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尤其是新手,一脚电门下去很容易慌神,去年小米SU7 Ultra交付后,就有车主在城市道路飙到300km/h被抓,就是典型例子。数据也显示,很多加速失控事故,都是司机对高功率模式准备不足导致的。
![]()
网上的观点挺分裂的。支持的人觉得很合理,汽车博主韩路就说“5秒已经很快了,手动切换也是自我提醒”,毕竟驾校教练车和大部分油车都比这慢,大家更适应。反对的人比如“不是郑小康”,觉得这是一刀切,解决不了飙车问题,不如加强驾驶培训,让喜欢快的人去赛道玩。
![]()
我倒觉得,新规是个不错的“安全缓冲”。它没否定高性能,而是把选择权交给司机,但多了一道“手动切换”的门槛。这让我想起日本的经历,上世纪90年代车企马力竞赛导致飙车频发,后来达成“280匹上限”的君子协定,虽然后来解除了,但也靠监管遏制了乱象。现在咱们电动车的性能竞赛,和当时真有点像。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性能和能力不匹配”。咱们给了普通人超跑的动力,却没配套超跑的驾驶培训和驾照分级。澳大利亚开法拉利要“超级驾照”,意大利新手不能开7秒内破百的车,这些都值得借鉴。小米之前尝试OTA限制SU7 Ultra马力,结果因为没提前沟通被车主反对,也说明单靠车企不行,得有统一标准。
![]()
说到底,速度本身不是原罪,盲目崇拜才是。5秒破百日常用完全够了,高速超车也有富余,真要追求刺激,去赛道放开跑没人管。公共道路上,安全永远该放在性能前面。新规不是给电动车“降速”,而是给行业的“速度崇拜”踩踩刹车,这步棋我觉得走对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