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余年,衡阳市的乡村将呈现出怎样的风貌?是千村一面,还是各具特色?
11月12日,《衡阳市乡村风貌管控标准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公示稿发布,为衡阳乡村风貌的精准塑造和长效管理提供了系统性、可操作的“施工图”。
![]()
该规划旨在打造“雁城山水间、古韵唤新颜”的独特乡村意象,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规划范围明确,描绘全域美丽乡村蓝图据悉,本次《规划》的编制范围聚焦于衡阳市辖区(包括石鼓区、蒸湘区、雁峰区、珠晖区)位于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47个村庄。
同时,市辖区周边辐射区域内的乡镇村庄也可参照执行。规划年限为2021年至2035年,以“千万工程”为实践范例,致力于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品质,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塑造特色乡村空间。
![]()
构建精细化管控体系,告别“千村一面”针对当前乡村风貌可能存在的杂乱、失序、特色缺失等问题,《规划》创新性地构建了一套“全域覆盖、重点突出、分类指导”的风貌管控体系。该体系核心可概括为“六大要素、三大分区、三大界面、五大类型”,力求实现精细化、差异化的引导。
六大风貌要素:规划从农村住房建筑、公共设施、道路、开放空间、标识系统到山水田园景观等六个核心方面入手,对乡村风貌的“筋骨”与“血肉”进行全方位把控,并配以文字说明、意向图片和推荐做法,确保管控要求直观易懂。
三大风貌分区:依据衡阳市辖区独特的山水格局,将乡村地区划分为山地丘陵风貌区、城郊田园风貌区和滨水风貌区,对不同分区的村民住宅的建筑风格、色系、样式等提出具体指引,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大风貌界面:重点关注乡村地区的“门面”——面山、滨水、临路这三个重要线性界面,明确建筑退让距离和风貌引导要求,保障重要视觉廊道的通透性与美观度。
五大风貌类型:根据村庄不同的发展类型,为其“量身定制”差异化的风貌管控目标和路径,明确各类村庄中六大要素的管控重点和特色指引,确保每个村庄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避免同质化。
![]()
© THE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