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夫妻2.8亿购入清代状元府,下雨后花坛发出异香,挖开后傻眼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有没有闻到什么味道?像是…… 陈年木料混着檀香的香气?”

凌晨三点,林女士裹着毛毯站在状元府的雕花回廊下,雨水顺着青灰色的瓦檐滴落,在庭院的青石板上砸出细碎的声响。

身旁的丈夫陈先生皱着眉抽了抽鼻子,这股若有似无的异香确实古怪 —— 三天前他们刚花 2.8 亿买下这座清代状元故居,此前无论晴雨,从未有过这样的气味。

雨势渐小后,两人循着香气源头找到西侧花坛,湿润的泥土里似乎藏着什么秘密。

陈先生找来铁锹小心翼翼地挖掘,当铁铲触到硬物发出 “铛” 的轻响时,夫妻俩的心跳骤然加快。

随着表层泥土被开,一件覆盖着铜绿的物件逐渐显露轮廓,可当看清那物件的形状和上面刻着的纹路时,两人却瞬间僵在原地,手里的工具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

这状元府的花坛底下,怎么会埋着这样东西?



2023年盛夏,广东商人陈志远与妻子林淑芬豪掷2.8亿元,购入了一座承载着两百余年历史的清代状元府四合院。

这座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的古宅,飞檐斗拱,气势磅礴。每一块砖石都铭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处庭院都散发着往昔的荣耀。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过后,西院花坛竟弥漫起阵阵奇异的芬芳。

这香气独特非凡,好似能穿越时空,勾起人们心底最深处的回忆。

当陈志远夫妇决定掘开花坛一探究竟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瞬间呆若木鸡。

那深埋于泥土之下的秘密,不仅改写了这座古宅的历史,更揭开了一个被遗忘两百多年的惊天谜团。

2023年7月15日,广东的夏天酷热难耐,但广州这座城市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陈志远站在刚购入的清代四合院正门前,内心百感交集。

这座四合院位于广州老城区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近一万平方米,是目前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状元府建筑群之一。

自乾隆年间建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老陈,你真的下定决心要买下这里?”

林淑芬轻轻拉了拉丈夫的衣袖,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2.8个亿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陈志远深吸一口气,望着眼前这座古色古香的宅院。

红墙青瓦,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曾经的辉煌。

“淑芬,你看这建筑的工艺,看这砖雕的精美程度,这可是无价之宝啊。”

“可是……”

林淑芬欲言又止。

“没有可是。”

陈志远坚定地说道,“我做房地产这么多年,什么样的房子没见过?

但像这样的古宅,一旦错过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陈志远今年50岁,是广东有名的房地产大亨。

从一个小开发商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奋斗,如今已拥有上百亿的资产。

他对古建筑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家中收藏了众多明清时期的古董文物。

这份热爱源于他的少年时代。

小时候,陈志远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工匠,专门从事古建筑的修缮工作。

每到假期,父亲总会带着他走街串巷,修复那些破旧的古屋。

那些精美的砖雕、古朴的青砖、斑驳的墙面,在年幼的陈志远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父亲说过,每一座古建筑都有着自己的灵魂。”

陈志远回忆道,“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前人的智慧。

能够拥有这样一座宅子,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当这座清代四合院出现在拍卖会上时,陈志远一眼就被深深吸引。

尽管2.8亿的价格让许多买家望而却步,但陈志远还是毫不犹豫地举牌竞拍。

那天的拍卖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除了陈志远,还有好几个买家对这座四合院虎视眈眈。

其中一位来自上海的地产大亨,一开场就表现出势在必得的架势。

“起拍价1.8亿。”

拍卖师的话音刚落,上海地产大亨就举牌:“1.9亿。”

陈志远紧紧握着手中的号牌,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激烈的角逐。

“2亿。”

陈志远果断举牌。

“2.1亿。”

上海地产大亨毫不退缩。

“2.3亿。”

陈志远的声音坚定有力。

拍卖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在等待下一个出价。

上海地产大亨犹豫了片刻,最终摇了摇头。

“2.5亿。”

就在拍卖师准备落锤的时候,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

说话的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坐在拍卖厅的角落里。

陈志远回头看了一眼,心中涌起一股不甘。

他咬咬牙,再次举起了手中的号牌:“2.8亿。”

这一次,那个中年男子没有再跟价。

陈志远成功拍下了这座梦寐以求的四合院。

“先生,您真是独具慧眼。”

房产中介小李满脸笑容地走了过来,“这座四合院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据说当年住在这里的是乾隆皇帝钦点的状元。”

陈志远点点头,他早就对这座宅子的来历有所了解。

据史料记载,这里原本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位状元的府邸。

后来几经易主,民国时期成为了军阀的官邸,解放后成为了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直到最近才重新对外出售。

“走,我们进去仔细瞧瞧。”

陈志远迫不及待地推开了厚重的朱红色大门。

一踏进门,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正院是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中央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花园,四周环绕着高大的古建筑。

北房是主屋,东西两厢是配房,南面是倒座房。

每一栋建筑都有着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斗拱雕刻精美,门窗上的花纹栩栩如生。

“这里的布局完全按照清朝状元的府邸规制建造。”

陈志远一边走一边介绍,“你看这主屋的高度,这配房的规模,都严格按照等级制度设计。”

林淑芬虽然对古建筑不如丈夫那么精通,但也能感受到这座宅院的不凡。

“确实很有气势,就是感觉有些……神秘。”

“神秘?”

陈志远笑了笑,“这是古宅特有的氛围,住久了就习惯了。”

小李在一旁介绍着各个建筑的用途:“这座四合院总共有房间99间,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进。

前院主要是接待客人,中院是主人居住,后院是花园和仓库。”

他们一行人从前院走到中院,再从中院走到后院。

陈志远对每一个细节都观察得十分仔细,不时用手触摸着那些古老的砖雕和木刻。

在主屋的正厅里,陈志远发现了一幅巨大的仕女图。

画面上佳人如云,风姿绰约,笔法细腻入微,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这幅画应该是原来就有的。”

小李介绍道,“听说是当年状元的收藏品。”

陈志远仔细端详着这幅画,发现画的右下角有一个很小的印章,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隐约能够看出是“弘”字。

“弘?”

陈志远心中一动,“这会不会是指乾隆的某个儿子?”

他在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个细节,准备回去后查阅相关资料。

“这些砖雕的工艺真是精湛。”

陈志远指着门楣上的一组花鸟图案,“你看这孔雀的羽毛,这牡丹的花瓣,每一刀都恰到好处。”

在西厢房里,陈志远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地方。

房间的一面墙上有一个暗格,里面放着几本古籍。

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破损,但内容还算完整。

“这些书也是原来的吗?”

陈志远问道。

“应该是的。”

小李点头,“这里的很多东西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陈志远小心地翻开其中一本书,发现是一本记录清朝科举制度的典籍。

书页上还有一些批注,字迹刚劲有力,显然是当年的主人留下的。

走到后院时,陈志远被西侧的一个花坛吸引了。

这个花坛呈圆形,中央种着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周围种植着各种花草。

不过由于长期无人打理,花坛里杂草丛生,显得有些荒凉。

“这个花坛的设计很特别啊。”

陈志远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花坛的构造。

花坛的边缘是用汉白玉砌成的,石头上雕刻着精美的云纹。

陈志远发现,这些云纹不是随意雕刻的,而是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律排列。

“听说这是按照风水布局设计的。”

小李解释道,“当年的主人很讲究这些。”

陈志远围着花坛走了一圈,发现花坛的周围有八块特殊的石头。

这些石头的形状都不相同,似乎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这些石头是什么意思?”

林淑芬好奇地问道。

“应该是按照八卦的方位摆放的。”

陈志远分析道,“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一个方位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林淑芬在一旁看着丈夫专注的样子,心中的担忧稍微减少了一些。

她知道,一旦陈志远看上了什么东西,就很难改变主意了。

“老陈,如果你真的决定买下这里,我们就要搬过来住吗?”

林淑芬问道。

“当然。”

陈志远站起身来,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这么好的宅子,不住进来怎么行?

我们可以把它改造成一个古典风格的家,既保持原有的建筑特色,又增加现代生活的便利设施。”

在参观的过程中,陈志远还注意到了一些奇怪的细节。

比如,有些房间的墙壁上有一些不太明显的痕迹,看起来像是曾经挂过什么东西。

还有一些地方的地砖似乎被人动过,与周围的砖有些不太一样。

“这些痕迹是怎么回事?”

陈志远指着墙上的印记问道。

“可能是以前挂画或者摆放家具留下的。”

小李解释道,“毕竟这房子这么多年了,经过了很多任主人。”

陈志远点点头,但心中隐隐觉得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接下来的几天里,陈志远和林淑芬又来了好几次,每次都要待上大半天。

陈志远请来了古建筑专家,对整座四合院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评估。

专家团队由五个人组成,分别负责建筑结构、文物鉴定、风水布局、历史考证和修复方案。

他们用了整整四天时间,对四合院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从建筑结构来看,这座四合院保存得相当完好。”

建筑专家老赵说道,“主要的承重结构都没有问题,只是一些细节部分需要修缮。”

文物专家小孙对院子里的一些古董和字画进行了鉴定:“这里有几件东西很有价值,特别是那幅仕女图和几件玉器,都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精品。”

风水专家吴师傅对花坛的布局特别感兴趣:“这个圆形花坛的设计很有讲究,按照传统风水理论,这样的布局有招财和纳福的作用。”

历史专家钱教授通过查阅大量史料,确认了这座四合院的历史:“根据我的研究,这里确实是乾隆皇帝钦点的状元林文轩的府邸。

林文轩在乾隆朝备受恩宠,但后来因为得罪权贵,被贬谪到边疆。”

专家的结论让陈志远更加坚定了购买的决心:这座四合院不仅建筑工艺精湛,保存状态也相当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7月22日,购房合同正式签署。

陈志远成为了这座清代四合院的新主人。

“恭喜您,陈先生。”

小李满脸笑容地递过房产证,“希望您在这里住得愉快。”

陈志远接过房产证,心情激动不已。

从小就对古建筑情有独钟的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古宅。

当天晚上,陈志远夫妇就住进了四合院。

他们选择了中院的主屋作为卧室,这里宽敞明亮,布置得古色古香。

“感觉怎么样?”

陈志远躺在床上,望着屋顶精美的彩绘。

“还可以,就是晚上有点安静。”

林淑芬说道,“不过空气确实比我们之前住的地方好很多。”

第一个晚上,陈志远几乎没有睡着。

不是因为不习惯新环境,而是因为太兴奋了。

他在心中规划着改造方案,想象着这座古宅未来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陈志远就开始着手改造工作。

他请来了专业的古建筑修复团队,制定了详细的修缮计划。

“我们的原则是修旧如旧。”

项目负责人老郑是个经验丰富的古建筑师,“尽量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痕迹,只对损坏严重的部分进行修复。”

老郑带来的团队都是业内的顶尖高手。

有专门修复砖雕的师傅,有专门处理古建筑彩绘的画师,还有专门制作传统建材的工匠。

修缮工作进展得很顺利。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每一个角落,修补着破损的砖雕和木刻。

陈志远每天都要到现场监督,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要求。

在清理工作中,工人们又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在主屋的一根梁柱里,他们找到了一些古代的文件,虽然已经有些破损,但大部分内容还能看清。

“这些文件记录的是什么?”

陈志远问道。

“看起来像是一些诗词文章和书信往来。”

老郑仔细研究了一下,“应该是当年状元和他的朋友们的作品。”

在西厢房的地板下面,工人们还发现了一个小木箱。

箱子里装着一些古代的印章和一把折扇。

“这些东西很有价值。”

文物专家小孙鉴定后说道,“特别是这把折扇,上面的字画都是名家所为,应该是状元用来送人的礼品。”

这些发现让陈志远更加确信,这座四合院确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他决定将这些文物妥善保管,作为这座古宅历史的见证。

两个月后,整座四合院焕然一新。

红墙重新粉刷过,屋瓦重新铺设,所有的木制构件都经过了防腐处理。

同时,陈志远还安装了现代化的水电设施和安防系统,让古宅在保持历史韵味的同时,也具备了现代生活的便利性。

“现在这里真的像一座状元府了。”

林淑芬站在院子里,满意地点点头。

陈志远也很满意这次的改造效果。

白天,阳光透过古老的窗棂洒进房间,形成斑驳的光影;

晚上,月光照在汉白玉板上,整个院子都笼罩在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中。

然而,真正的惊喜还在后面等着他们。

9月的一个傍晚,广州突然下起了暴雨。

雨势猛烈,持续了整整一夜。

陈志远和林淑芬坐在屋里喝茶,听着雨滴打在屋瓦上的声音,感觉格外惬意。

“这古宅就是有味道。”

陈志远端起茶杯,深深吸了一口气,“你听这雨声,多有韵味。”

林淑芬笑了笑:“你现在越来越像个古人了。”

雨停后,陈志远习惯性地到院子里查看有没有积水需要清理。

当他走到后院的时候,突然闻到了一股奇特的香味。

这香味很淡,但非常特别,似乎是某种花香,但又不像任何他认识的花朵。

香味中还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古朴气息,让人闻了之后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陈志远四处寻找香味的来源,最后发现似乎是从西侧的圆形花坛传来的。

“淑芬,你过来闻闻这个。”

陈志远叫来了妻子。

林淑芬走到花坛边,也闻到了那股奇特的香味。

“确实很香,但是这个味道我从来没有闻过。

这香味好特别,有种……神秘的感觉。”

他们仔细观察了花坛里的植物,除了中央的那棵银杏树,周围只有一些普通的花草,而且现在也不是银杏树开花的季节。

“会不会是雨水把某种植物的香味激发出来了?”

林淑芬猜测道。

“有可能。”

陈志远点点头,但心中总觉得有些蹊跷,“但是我们住在这里这么久了,为什么以前从来没有闻到过?”

接下来的几天里,那股香味时有时无。

有时候很浓,有时候又完全闻不到。

陈志远尝试着在不同的时间去花坛边观察,试图找出规律。

他发现,这香味似乎只在雨后才会出现,而且香味最浓的时候是在傍晚时分。

更奇怪的是,香味出现的时候,花坛周围的温度似乎比其他地方要低一些,大概低2-3摄氏度。

“这太奇怪了。”

陈志远对林淑芬说道,“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房地产,见过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遇到。”

林淑芬也觉得很不解:“要不我们请专家来看看?”

“好主意。”

陈志远同意了妻子的建议。

第二天,陈志远联系了一位植物学专家。

这位专家姓周,是本地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专门研究华南地区的植物。

周教授来到四合院后,对花坛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他检查了每一株植物,甚至用仪器测试了土壤的成分。

“从现有的植物来看,没有任何一种能够产生您描述的那种香味。”

周教授得出了结论,“而且,银杏树要到特定季节才会散发气味,现在不可能有这种香味。”

“那这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呢?”

陈志远不解地问道。

周教授摇摇头:“这确实很奇怪。

我检测了土壤的成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除非……”

“除非什么?”

林淑芬急切地问道。

“除非土壤里埋藏着某种特殊的物质。”

周教授说道,“有些植物的根系或者种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释放出香味。

如果这花坛下面埋藏着这样的东西,雨水渗透后可能会激发香味的产生。”

陈志远听了,心中一动:“您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挖开花坛看看?”

“如果您想搞清楚原因的话,这可能是唯一的办法。”

周教授说道,“不过,考虑到这是古迹,建议您还是请专业的考古队来进行发掘。”

陈志远和林淑芬商量了一下,决定挖开花坛一探究竟。

不过,考虑到这是古迹,他们决定请专业的考古队来进行发掘。

通过朋友的介绍,陈志远联系上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所长。

李所长听了情况介绍后,也觉得很有意思,同意派遣一个小队来进行勘探。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现象。”

李所长在电话里说道,“如果花坛下面真的埋藏着什么东西,那可能会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

9月28日,考古队来到了四合院。

队长是一个叫张宇的年轻考古学家,带着三个助手和一套专业设备。

张宇今年33岁,是考古学博士,专门研究清代历史。

他听说了这个案例后,特别感兴趣,主动请缨担任队长。

“陈先生,我们先用探地雷达检测一下,看看地下有没有异常。”张宇说道。

探地雷达是一种先进的考古设备,能够探测地下几米深的物体。

操作员小吴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在花坛周围来回扫描。

探地雷达的检测结果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花坛下面大约一米五深的地方,确实有异常的回波信号。

“从信号特征来看,下面埋藏着某种比较规整的物体。”张宇分析道,“可能是箱子,也可能是其他容器。而且,从信号的强度来看,这个物体的密度比较大,可能是金属或者木质的。”

陈志远和林淑芬听了,心情既兴奋又紧张。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四合院里竟然真的藏着秘密。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挖掘吗?”陈志远问道。

“先等等。”张宇说道,“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如果发现可能的文物埋藏点,需要先向上级部门报告,获得批准后才能进行正式的发掘。”

接下来的几天里,考古队向省文物局提交了发掘申请。

同时,他们也对四合院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

通过查阅史料,张宇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信息。

这座四合院的原主人确实是乾隆年间的一位状元,名叫林文轩。

林文轩在乾隆年间备受宠爱,但后来因为得罪了朝中权贵和珅,被陷害贬谪到边疆。

“林文轩被贬谪之前,曾经在这座府邸居住了十几年。”张宇对陈志远夫妇说道,“如果花坛下面真的埋藏着什么东西,很可能与他有关。”

张宇还发现,林文轩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不仅诗词文章出众,还喜欢收藏古董和书画。

在被贬谪之前,他可能将一些贵重物品埋藏起来,希望将来有机会回来取用。

“可惜,林文轩再也没有回来过。”张宇说道,“他在边疆待了十多年,最终在那里去世了。”

10 月 5 日,省文物局批准了发掘申请。

考古队开始了正式的挖掘工作。

挖掘工作进行得很小心,每一铲土都要仔细筛选,确保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物品。

陈志远和林淑芬全程在旁边观看,心情忐忑不安。

为了保护花坛的整体结构,考古队选择了一个比较小的发掘范围,大约 1.5 米乘 1.5 米的正方形区域。

他们用绳子和木桩将发掘区域标记出来,然后开始小心地挖掘。

随着挖掘的深入,那股奇特的香味变得越来越浓烈。

到了第二天上午,当挖掘深度达到一米四的时候,铁锹突然碰到了硬物。

“有东西!”一个考古队员兴奋地喊道。

张宇立即停止了机械挖掘,改用小刷子小心地清理着泥土。

很快,一个深褐色的铜质箱子露了出来。

这个箱子大约有八十厘米长,四十厘米宽,高度约为二十五厘米。

箱子表面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图案,虽然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岁月,但保存状态出人意料地好。

“这应该是青铜制作的。”张宇判断道,“青铜有天然的防腐性能,所以能够保存这么久。”

更令人惊讶的是,那股奇特的香味正是从这个箱子里散发出来的。

“这香味太特别了。”林淑芬深深吸了一口气,“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

陈志远也点点头:“这绝对不是普通的香味,里面一定藏着什么特殊的东西。”

张宇小心翼翼地将箱子从土里取出,然后运到了一个临时搭建的工作棚里。

在那里,他们将对箱子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开启。

工作棚是考古队专门搭建的,里面有各种专业设备和工具。

棚子四周用塑料布围起来,既能防风防雨,又能保持相对密闭的环境。

“根据初步观察,这个箱子有一个复杂的锁具,应该是靠机关封闭的。”张宇说道,“不过为了保护箱子和里面可能的文物,我们需要非常小心地开启。”

陈志远夫妇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考古队员们的操作。

他们知道,马上就要揭开这个埋藏了两百多年的秘密了。

张宇用专业工具小心地探测着箱子的结构,寻找开启的方法。

他敏锐地察觉到,箱子的四个角落各自分布着一个小巧的孔洞,那些孔洞隐隐透着股神秘的气息,显然是某个精妙机关的组成部分。

他俯下身,全神贯注地研究起来,时间在专注中悄然流逝,半个多小时后,他的眼神突然一亮,嘴角勾起一抹兴奋的弧度,一个隐匿的机关被他成功识破。

“找到了!”张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喊道,“瞧这儿,有个暗扣,十有八九就是开启的开关。”话音刚落,他轻轻按下暗扣,伴随着一声细微而清脆的“咔哒”声,箱子的盖子微微晃动,似是松动了。

张宇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随后,他动作缓慢而谨慎地掀开了盖子。

刹那间,一股浓郁且奇异的香气如汹涌的潮水般扑面而来,瞬间在整个工作棚内弥漫开来。这股香气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箱子内部。

箱子里的景象,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将在场所有人都炸得目瞪口呆,震惊得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张宇的双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他颤抖着伸出手,缓缓从箱子里取出一件物品,眼睛紧紧地盯着,仿佛要将其看穿。

张宇的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揪住了喉咙,脸色也在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

“这……这怎么可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