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场“送戏下乡”,32场广场演出,超千人次参加广场舞培训;近1.8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1300多名舞蹈爱好者掌握了特色舞蹈技能……
作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第一批自治区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区),2025年,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文化舞台格外璀璨:从婉转悠扬的戏曲春晚到热闹非凡的秧歌社火,从动感十足的广场舞大赛到惠民暖心的“送戏下乡”,一场场文化盛宴接续上演,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本土文化魅力,让大武口区的文旅名片愈发闪亮。
2025年新年伊始,大武口区的文化氛围迅速“升温”:“自在大武口·戏韵贺新春”蛇年戏曲春晚率先登场,秦腔、眉户经典唱段轮番上演,戏迷们听得津津有味、掌声不断;紧随其后的“金蛇献瑞迎新春”秧歌社火展演,24支表演团队身着盛装,带着工业城市的豪迈与乡村田园的质朴,在红柱子街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倾情展演,鼓点铿锵、彩绸翻飞,为市民送上最鲜活的新春祝福,现场挤满了驻足观看的群众。新春的热闹尚未散去,“舞动大武口·欢跃新时代”大武口区2025年广场舞大赛再掀热潮,17支队伍、300余名舞者从社区广场走上赛场,将日常锻炼的活力与热情尽情释放,展现出大武口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年无休的文化惠民活动,让暖流持续涌动:“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化身流动的舞台,足迹遍布城乡角落,近1.8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在龙泉村等文旅融合示范村演出40场,让乡土气息与艺术魅力交融;进社区20场、进校园14场演出,精准对接不同群体文化需求;进景区7场演出,让游客在观光之余感受本土文化底蕴,为全域旅游注入人文活力;为企业、军营送去5场定制演出,让文化关怀覆盖各行各业。4月至10月,以劳动广场为主会场,6个分会场联动,23家单位协同参与,完成32场演出,吸引约1.5万名群众观看,合唱、非遗展演等多元节目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期待。《来到大武口》群众自乐班(广场舞)培训更是让1300多名爱好者掌握了特色舞蹈技能,让群众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创造者”,真正实现“文化惠民、全民共享”。
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孕育出丰硕的竞技成果:在“金蛇献瑞”2025年石嘴山市民间民俗秧歌社火大赛中,大武口区代表队凭借深厚群众基础和精心编排脱颖而出,斩获民间民俗评选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2名及优秀组织奖1个,秧歌社火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和优秀组织奖1个,让本土民俗文化在全市舞台上大放异彩;广场舞领域同样捷报频传,在石嘴山市第十二届“幸福舞步”广场舞大赛、“燃情盛夏·舞动全城”全民广场舞集训展演中屡获佳绩,更在“舞动新宁夏·欢跃新时代”宁夏广场舞大赛中斩获锦绣组二等奖,让广场舞成为地域文化名片的鲜活注脚。
热闹的文体盛宴之外,主题文化活动成为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七一”前夕,“七一和声映初心,红色旋律颂党恩”活动温情上演,13支参赛队伍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经典曲目,带领现场观众重温百年党史,红色基因在歌声中代代相传;青少年文化培育同样亮眼,首届“筑梦青春·语绘未来”主题演讲比赛中,选手们围绕乡村振兴等题材展开演讲,经过3场初赛角逐,20名选手晋级决赛,用青春之声讲述大武口故事、展现新时代青年担当。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2025年的大武口,文化活动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到城乡每个角落,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以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凝聚发展合力,为大武口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来源:石嘴山学习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