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印度人还在为“全球通行”而沾沾自喜。
可如今风向骤变,从欧美到东南亚多国对印度签证一路亮红灯。
当拒签成为常态,印度人这才停下吹嘘,皱起眉头开始反思。
只是这次反思,怎么让人越听越后怕了呢……
![]()
拒签潮不是突发,是积怨爆发
别以为这波拒签是各国针对印度,真不是凭空想象。
就拿美国来说,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2024财年报告,印度公民非移民签证逾期滞留率虽未公开精确到13%。
但长期位列主要申请国前列,尤其旅游签持有者“黑下来”打黑工的情况频发,移民局专项清查中多次出现印度籍非法劳工聚集的案例。
![]()
而大洋彼岸的澳洲,面临的问题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澳洲的问题同样突出,澳大利亚内政部2024年数据显示,印度留学生的签证违规率(含旷课、转校未报备等)在所有国际学生中占比超35%,是违规率最高的群体。
不少人以语言学校为跳板,签证获批后便退学从事餐饮、建筑等体力工作,部分雇主反映。
但个别印度员工会利用签证状态不稳定的特殊性索要额外报酬。
![]()
就连以包容著称的东南亚,也渐渐对这种情况失去了耐心。
然而东南亚国家的措施更有针对性,比如新加坡2025年起对印度旅游签申请者加强资产审核。
就连马来西亚则提高了印度商务签的材料核验标准。
这源于此前大量印度人借道东南亚前往欧美,有案例显示部分人在泰国落地签入境后。
他们通过非法渠道更换证件前往第三国,给当地移民管理带来极大压力。
![]()
因此各国的反应都有理有据,可印度人对此的看法,却让人始料未及。
而且这些情况都有各国移民部门的公开通报支撑。
不管换作任何一个国家,面对持续的签证违规问题,都难免收紧措施。
这根本不是歧视,而是维护移民秩序的必要举措。
![]()
而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印度人终于开启了“反思模式”。
但他们的反思内容,却让人啼笑皆非……
印度人的反思
拒签潮一闹,印度社交媒体上总算不吹“赶超中国”了,开始反思。
可点开那些高赞评论,网友们差点气笑了。
![]()
因为他们的矛头根本没对准问题本身,反而指向了一堆无关的方向。
有个获赞几十万的帖子说:“都是欧美搞双重标准,他们当年殖民印度,现在却不让我们去讨生活,这是历史欠账。”
这话居然还有一堆人附和,合着殖民历史成了非法滞留的理由?
更离谱的是,还有人把锅甩给了毫无关联的中国。
![]()
还有人把锅甩给中国:“肯定是中国在背后搞鬼,说服周边国家孤立印度。”
但是东南亚国家忙着赚钱,谁有空听别人挑唆?
明明是自己人坏了规矩,倒成了别人的错。
有一些少数理性点的人,会提一句“是不是我们的人太爱钻空子”,立马就被喷“崇洋媚外”。
也有个印度博主做说“应该遵守他国法律”,评论区全是“你怎么不替印度人说话”的骂声。
但这种颠倒黑白的“反思”,远比不反思要危险得多。
![]()
不但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外界,反而自己一点错没有,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因为这种心态只会催生更极端的“应对办法”,让事情彻底跑偏。
可怕的不是不反思,是“歪路反思”
为啥说他们反思后更可怕?
因为他们没想着改规矩,而是想着怎么“更聪明地钻规矩”。
这些人从不关心怎么合法申请,反而追着问“有没有漏洞”“能不能做假材料”。
![]()
有个人直接说:“之前的人太笨,被抓了就怪运气不好,我们得学聪明点。”
然而个人的歪心思还不算啥,市面上甚至出现了成体系的“违规指南”。
更离谱的是,印度市面上还出现了“签证避坑指南”,教人选冷门国家做跳板,怎么伪造工作证明。
甚至教孩子背虚假的家庭背景,应付签证官的提问。
![]()
这些东西居然卖得很火,没人觉得不对,反而当成“生存智慧”。
连政府层面的操作,都没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他们不仅不约束国民行为,反而跑去跟各国谈判,还要求“放宽签证门槛”。
理由竟然是“印度是大国,国民应该有更多出行自由”。
完全不提自己人破坏规则的事,这态度谁能接受?
![]()
然而这种变本加厉的做法,只会把印度人的国际信誉越耗越低。
以前是蛮干,现在是有策略地违规,以后各国的防范只会更严,印度人的处境只会更糟。
其实破局的办法并不复杂,印度自己就有成功案例……
破局的关键
其实印度不是没能力解决问题,就是不愿直面。
![]()
看看他们的IT行业,虽然部分从业者通过多公司递交申请的方式提高H1B签证中签率。
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IT人才凭借专业能力,在全球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合规申请的IT从业者签证通过率确实较高,这说明守规矩就能获得认可。
关键就在于,印度是否愿意从根上做出改变。
![]()
真要反思,该反思的是国民教育。
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钻空子”是本事?
为什么不把聪明才智用在正途上?
政府也该拿出硬措施,比如把签证违规和个人信用挂钩,让违规者在国内都寸步难行。
![]()
毕竟,投机取巧换不来尊重,诚信才是通行世界的硬通货。
如今,已经有少数印度人摸到了正确的方向,只是这条路并不好走。
现在有些印度人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在社交媒体上呼吁“用诚信赢回信任”。
虽然声音还很小,但总算是个好开头,就怕这些理性的声音,被狂热的民族情绪淹没。
![]()
结语
拒签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提醒。
印度人要是能把反思的方向转过来,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未来肯定能被世界接纳。
可要是一直抱着“错在别人”的想法钻空子,只会把路越走越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