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默,收拾下东西吧。”
新上任的销售副总裁王浩将一份辞退通知书轻飘飘地放在我桌上,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那身剪裁得体的阿玛尼西装,和他此刻的表情一样,都透着一股高高在上的傲慢。
我甚至能闻到他身上昂贵的古龙水味,混合着胜利者的气息,刺鼻又熟悉。
在公司这场号称“优化升级”的大裁员中,我这个连续三年业绩“吊车尾”的销售总监,成了第一个被开刀祭旗的人。
办公室里,同情、鄙夷和幸灾乐祸的目光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我牢牢罩住。
然而第二天,当我那些前来“安慰”我的前同事还在我家高谈阔论时,
我们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天擎科技”的创始人竟亲自登门,
当着所有人的面递给我一份股权聘书:“‘鬼手’先生,现在可以请您出山了吗?”
01
拙劣的伪装,只为复仇
故事要从五年前说起。
那时候,我还不是现在这个死气沉沉、在办公室研究K线的“佛系”总监李默。
那时候,我是“启航科技”最锋利的一把尖刀,是销售部人人仰望的传奇。
我叫李默,二十八岁之前的人生,顺风顺水得像开了挂。名校毕业,进入当时业内最顶尖的“启航科技”,师从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也是销售界的泰斗——王浩。
王浩对我倾囊相授,我也争气,入职三年,就坐上了销售总监的位置,凭一己之力,为公司拿下了半壁江山。
我视他为恩师,为父兄,我以为我们是牢不可破的师徒,是能并肩作战的战友。
我把我所有不成熟的想法,所有对公司未来的构想,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其中,就包括一套我熬了三个月通宵,为公司量身打造的核心扩张战略——“深海计划”。
那份计划,是我所有心血的结晶,详细到未来三年每一个季度的市场布局和资源分配。
我激动地把计划书交给他,期待着我们师徒二人能携手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我等来的不是嘉奖,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背叛。
一周后,公司董事会上,王浩公开展示了我的“深海计划”,唯一的不同是,计划书的署名变成了他。
他凭借这份计划,一举晋升为公司副总裁。
而我,则被他反手扣上了一顶“泄露商业机密”的黑锅。他伪造了我与竞争对手的邮件往来,买通了我的一个下属做伪证,将我钉死在了背叛者的耻辱柱上。
董事会念在我过往的功劳,没有报警,但给出的惩罚是——即日开除,永不录用,并且动用所有行业资源,对我进行全面封杀。
我记得那天,我被保安架出公司大门,外面下着瓢泼大雨。王浩就站在总裁办公室的落地窗前,居高临下地看着我,手里端着一杯红酒,脸上挂着悲悯又得意的笑。
那一刻,雨水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在大雨中站了整整一个小时,直到浑身湿透,心也凉透。
从那天起,李默就死了。
活下来的,是一个只为复仇而存在的躯壳。
我知道,王浩最得意的是他的商业头脑和市场布局能力。那好,我就要用他最引以为傲的方式,把他彻底击败。
我要让他从云端跌落,尝一尝我当年所受的万分之一的痛苦。
接下来的两年,我从所有人的视线里消失了。
我没有去找工作,因为我知道,在王浩的封杀下,不会有任何一家公司敢要我。
我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没日没夜地研究全球所有顶尖的商业案例,分析每一个成功或失败的商业决策背后的逻辑。
我创建了一个线上虚拟身份——“鬼手”。
我从不露面,也从不和任何人私下联系。我只在各大商业论坛和专业社群里,匿名拆解和重构各种经典的、甚至正在发生中的商业案例。
我的分析,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核心;我的布局,总能天马行空又逻辑缜密,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破局之法。
“鬼手”的名声,像病毒一样在圈内迅速传开。
无数公司高管和投资人,都想找到这个传说中的神秘高人,但都无功而返。他们不知道,“鬼手”只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走投无路,靠着仇恨支撑的失败者。
两年后,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
王浩凭借我的“深海计划”,在“启航科技”站稳了脚跟,甚至开始以“战略大师”的身份自居,在外面开班授课,风光无两。
而我,则开始执行我复仇计划的第二步。
我需要一个舞台,一个能近距离观察王浩,并亲手将他拉下马的舞台。
我选择了“领航智能”。
“领航智能”是“启航科技”多年的死对头,两家公司在业务上高度重合,斗得你死我活。
最重要的是,“领航智能”的行事风格和企业文化,与“启航科技”截然不同。他们的老板张总,是个技术狂人,对市场和销售的理解相对薄弱,这正是我需要的突破口。
我抹去了过去所有的履历,伪造了一份平平无奇的简历。我改变了自己的形象,戴上黑框眼镜,穿上最普通的格子衫,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木讷、不善言辞,但有几年销售经验的老实人。
面试的时候,我刻意表现得有些紧张,回答问题中规中矩,没有任何亮点。
或许是我的“老实”和“听话”打动了面试官,我竟然真的被录用了,职位是销售经理。
从那天起,我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漫长而煎熬的伪装。
02
废柴的人设,致命的诱饵
在“领航智能”的三年,我将“废柴”这个人设,扮演到了极致。
我成了全公司最没有存在感的人。
我的销售业绩,每个月都精准地卡在及格线上,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既不会因为太差被开除,也绝不会因为太好而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部门开会,我是永远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的那个。当同事们为了一个方案争得面红耳赤时,我总是在低头转笔,或者看着窗外发呆。
王总监,你有什么想法?
偶尔被点到名,我也只是扶一扶眼镜,用最平淡的语气说:“我觉得……大家说的都挺有道理的,我再学习学习。”
久而久之,再也没有人问我的意见了。
在同事们眼里,我就是个靠着老资格混日子的“薪水小偷”,一个没有任何上进心的庸才。
我最大的爱好,是在办公室里研究“K线玄学”。
我买了一堆关于股票、基金的书,每天上班时间,就对着电脑屏幕上红红绿绿的K线图出神。
“李总监又在研究怎么发财了?”
“别吵,打扰了李总监悟道,下个季度的奖金你给发啊?”
“哈哈哈哈,他要是能靠这个发财,猪都能上树了。”
这些嘲讽和笑话,我听了三年。我从不反驳,有时甚至会配合地笑一笑,然后继续“钻研”我的K线图。
他们不知道,我研究的根本不是股票,而是整个宏观经济的走向,是资本市场的流动逻辑,是每一个产业风口背后的驱动力。这些,都是我为“鬼手”的身份提供弹药的来源。
我的办公桌,永远是全公司最乱的。上面堆满了各种看似不相关的书籍,从《周易》到《孙子兵法》,从《天体物理学》到《消费心理学》。
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个不务正业、思想混乱的怪人。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用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构建我的底层逻辑框架。商业的本质是相通的,它关乎人性,关乎博弈,关乎对未来的预判。
这三年,我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一切。
现实中的李默越是平庸无能,网络上的“鬼手”就越是光芒万丈。
我享受着这种极致的反差,这是一种近乎变态的快感,也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唯一动力。
转机,发生在我进入“领航智能”的第三年。
公司当时正在全力争取一个关键的海外大客户——“诺亚集团”。
“诺亚集团”是欧洲最大的智能家居经销商,拿下他们,就等于打开了整个欧洲市场的大门。
为了这个客户,公司上下忙了小半年,方案改了十几稿,老板张总亲自带队飞去欧洲好几次,但对方始终态度暧`昧,不肯松口。
整个销售部都愁云惨淡,所有人都觉得这事儿要黄了。
在一次高层闭门会议上,张总发了火,把所有的方案都摔在了地上,说全是“隔靴搔痒,不着要点”。
会议的内容,很快就传遍了公司。
那天晚上,我回到我那间只有十平米的出租屋,打开了电脑。
我登录了“鬼手”的账号。
我没有睡觉,花了一整个晚上,调取了“诺亚集团”近十年的所有公开财报、高管访谈、市场策略报告,甚至分析了他们CEO的个人社交媒体发言。
第二天清晨,一篇名为《“诺亚”的黄昏:传统巨头的破局之路》的匿名分析文章,出现在了业内最知名的商业论坛上。
文章从“诺亚集团”僵化的供应链体系、保守的市场策略和家族继承人危机三个角度切入,精准地剖析了他们光鲜外表下的巨大隐忧。
更重要的是,文章最后,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极具针对性的市场渗透方案。
这套方案,没有谈产品,没有谈价格,而是提出了一个“生态共建”的全新合作模式。建议“领航智能”不只做供应商,而是作为技术伙伴,帮助“诺亚集团”完成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并以此为筹码,深度绑定双方的利益。
方案甚至细致到了第一步应该接触“诺亚”内部哪个派系,用什么样的话术,来撬动他们摇摇欲坠的内部平衡。
这篇文章,就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在业内引起了滔天巨浪。
无数人转发、讨论,惊叹于作者对“诺亚集团”内部情况的洞察之深,和商业手法的狠辣老道。
这篇文章,自然也传到了我们老板张总的桌上。
我听说,张总看完后,在办公室里枯坐了两个小时,然后立刻召集所有高管,宣布推翻之前的所有方案,完全按照“鬼手”的思路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领航智能”靠着这份方案,一举击败了包括“启航科技”在内的所有竞争对手,成功拿下了“诺亚集团”的独家合作协议。
整个公司都沸腾了。
庆功宴上,所有人都喝得酩酊大醉,只有我,依然坐在角落,默默地吃着菜。
没有人注意到我。
但他们不知道,我比任何人都要激动。因为我知道,鱼儿,已经开始闻到诱饵的香味了。
庆功宴后的第二天,我意外地被张总的秘书叫到了办公室。
这是我进公司三年来,第一次单独面对这位公司的最高领导。
张总的办公室很大,装修得很有科技感。他没有坐在老板椅上,而是站在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
“李默,”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如鹰,“你来公司三年了。”
“是的,张总。”我低下头,做出恭敬的样子。
他沉默了片刻,突然问:“你对‘鬼手’这个人,怎么看?”
我的心,猛地一跳。
但我脸上依旧平静:“听说了,是个高人。那份‘诺亚’的方案,写得确实精彩。”
张总紧紧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想从我脸上看出些什么。
“是啊,非常精彩。”他缓缓踱步到我面前,“尤其里面提到了一个‘数据孤岛效应’的逻辑切入点,很有意思。”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我记得,上个季度的某一份周报里,好像也有人提到过类似的概念。不过写得很随意,就一句废话,说什么‘数据不流动,就是一潭死水’。”
我的后背,瞬间渗出了一层冷汗。
那份周报,是我写的。
是我在某次研究K线图时,随手写下的一句感想。
我没想到,全公司几百份周报,张总竟然会注意到我那份最不起眼的报告里,一句毫不起眼的废话。
他开始怀疑我了。
![]()
03
旧敌的空降,完美的圈套
张总的试探,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
我知道,我的伪装已经出现了裂缝。一个在公司里扮演了三年“废柴”的人,怎么会和那个在网络上指点江山的神秘“鬼手”产生交集?
这不合逻辑。
但我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只是憨厚地笑了笑:“是吗?张总您记性真好。我可能就是平时看那些杂七杂八的书看多了,胡乱写的,没什么水平。”
张总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再继续追问。
他只是摆了摆手,说:“行了,你出去吧。好好干。”
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我感到一阵后怕。张总的眼神,像一把手术刀,仿佛能剖开我所有的伪装。
我必须更加小心。
然而,我还没来得及想好下一步该如何应对,两个重磅消息,就在公司内部引爆了。
第一个消息,是公司要进行大规模裁员。
理由是虽然拿下了“诺亚集团”的大单,但公司前几年的扩张过于激进,整体利润率不达标,面临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为了“优化组织架构,提升人效”,必须裁掉一批“性价比低”的员工。
一时间,公司里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猜测,裁员的刀会落在谁的头上。
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看向我。
毕竟,我这个“业绩吊车尾”的销售总监,常年占据着“最可能被开除员工”排行榜的榜首。
而第二个消息,则让我如遭雷击。
我的死敌,王浩,要从“启航科技”跳槽过来了。
而且,是以“业界大神”的身份,被我们老板张总亲自高薪挖角,空降担任销售副总裁,主管整个销售体系。
他成了我的顶头上司。
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销售部都炸了锅。
“天呐!王浩要来我们公司?就是那个‘启航’的副总裁?”
“可不是嘛!听说张总亲自去请了三次,花了血本才挖过来的!这可是业内的真神啊!”
“我们公司这是要起飞了啊!”
同事们兴奋地讨论着,看向我的眼神,却充满了怜悯和同情。
谁都知道,一个以“狼性”和“战功”著称的副总裁,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我这种没有业绩的“废柴”。
我的好日子,到头了。
果然,王浩上任的第一天,就召集了所有销售部的总监开会。
五年了。
五年后,我再次见到了这个化成灰我都认识的男人。
他比五年前更显发福,头发也稀疏了一些,但那股子高高在上的傲慢,却丝毫未减。
他坐在会议室的主位,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最后,落在了我的身上。
他的眼神里,没有惊讶,只有一丝毫不掩饰的鄙夷和轻蔑。
显然,他早就知道我在这里。或许,在他眼里,我不过是一个被他踩在脚下后,只能在泥潭里苟延残喘的可怜虫。
“我们做销售的,一切靠业绩说话。”王浩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公司不养闲人,更不养废人。”
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我。
会议结束时,他宣布了他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末位淘汰制。
每个季度,业绩排名最后的总监,直接走人。
所有人都知道,这把火,就是冲着我烧的。
王浩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列在了裁员名单的首位。他甚至懒得找一个更体面的理由,辞退通知书上,白纸黑字地写着:“业绩常年不达标,缺乏进取心,不符合公司价值观。”
这个理由,无可辩驳。
因为过去三年,我就是这么演的。
我成了这场裁员风暴中,第一个被公开处刑的人。
人力资源部的同事拿着通知书找到我时,王浩就站在不远处,和几个新下属谈笑风生,仿佛只是在处理一件微不足道的垃圾。
我平静地签了字。
那一刻,我没有愤怒,没有不甘,内心甚至有一丝诡异的平静。
我知道,我等了五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就在我被宣布开除的当天下午,我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是老板张总的私人号码。
“李默,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从地下车库的专属电梯上来,别让任何人看到。”
电话里的声音,冷静而严肃。
我心中一动,立刻按照他的指示,来到了顶楼的总裁办公室。
这一次,办公室里没有别人,只有张总一个人。
他给我倒了一杯茶,开门见山。
“‘鬼手’先生,这场戏,演得还满意吗?”
我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
我抬起头,迎上他锐利的目光。我没有再伪装,只是淡淡地问:“张总,您什么时候知道的?”
“从你那份‘诺`亚’的方案开始,我就在怀疑。”张总说,“但我不敢确定。直到王浩的出现。”
“王浩?”
“对。”张总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你以为,王浩是我请来的吗?”
我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不,”张总缓缓摇头,“他是自己送上门来的。更准确地说,他是‘天擎科技’派来的。”
“天擎科技”!
我瞳孔骤缩。那是“启航科技”背后真正的母公司,也是这个行业里真正的巨无霸。
“王浩,是‘天擎’安插在‘启航’的棋子,现在,他又被派来瓦解我们‘领航’。”张总的声音里透着一丝寒意,“我早就察觉公司内部有间谍,一直在暗中调查,但对方藏得很深。直到王浩主动接触我,我才确定了他们的目标。”
我瞬间明白了。
“所以,您将计就计,把他招了进来?”
“没错。”张总点了点头,“我不但要把他招进来,还要给他最高的权限,让他以为自己已经掌控了全局。只有这样,他才会露出马脚,我才能拿到他背后‘天擎科技’的证据。”
“那我呢?”我看着他,“这次裁员……”
“裁员是真的,公司的确需要优化。但把你第一个裁掉,是演给王浩看的。”张总的目光变得灼热,“这是一个为你量身定做的‘金蝉脱壳’之计。”
“你被开除,在王浩看来,是拔掉了他最碍眼的一颗钉子,他会彻底放松警惕。而你,李默,或者说‘鬼手’,将从一个被束缚在公司内部的‘废柴’,变成一个谁也无法掌控的自由人。”
张总站起身,走到我面前,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是一个邀请。”
“一个邀请你,从暗处走到牌桌上,和我一起,掀翻‘天擎’这张桌子的终极圈套。”
04
摊牌的时刻,震惊的众人
我抱着一个装着我全部“家当”的纸箱,走出了“领航智能”的大门。
纸箱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几本研究K线的书,一个用久了的保温杯,还有一盆被我养得半死不活的绿萝。
我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栋我待了三年的写字楼。
办公室的玻璃窗后面,我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正聚焦在我身上。有同情,有惋惜,但更多的是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
在他们眼里,我这个公司的“吉祥物”,终于还是被无情地清理了。
王浩没有下来送我,他甚至没有出现在窗口。对他而言,我这只蝼蚁的离去,不值得他浪费一秒钟的关注。
我打车回到了我租住的那间老旧公寓。
一切,都在按照我和张总的剧本,分毫不差地进行着。
第二天上午,门铃响了。
我透过猫眼一看,不出所料,是几个销售部的前同事。领头的是跟我平级的另一个总监,老刘。
这几个人,平时在公司没少拿我开涮,此刻却提着水果篮,一脸“悲痛”地站在门口。
“哎呀,李默,我们来看看你。”
“别太难过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就是,王浩也太不是东西了,刚来就拿你开刀,杀鸡儆猴嘛!”
我把他们让进屋。
我那狭小又杂乱的客厅,让他们脸上的同情之色更浓了。
他们假惺惺地安慰着我,言语间却充满了虚伪的同情和暗藏不住的打探。他们想看的,无非是我失魂落魄、怨天尤人的样子,好回去当成办公室最新的谈资。
“李默,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啊?要不要兄弟们帮你介绍介绍工作?”老刘一屁股坐在我那吱呀作响的沙发上,翘着二郎腿,语气里带着一丝施舍般的优越感。
“是啊,虽然你业绩……咳咳,但人还是老实的,找个小公司做个销售员,安安稳稳的也挺好。”另一个同事附和道。
我只是笑了笑,给他们倒着茶,没有说话。
我越是平静,他们眼中的幸灾乐祸就越是藏不住。
就在他们高谈阔论,指点着我的人生,几乎要把我贬得一文不值的时候,门铃,又响了。
清脆而急促。
“谁啊?”老刘不耐烦地问了一句。
“估计是送外卖的吧。”我平静地说着,起身去开门。
我知道,正戏,要开场了。
我打开门。
门口站着的,是一个看起来五十岁左右的男人。他穿着一身低调的深色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沉静,却自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强大气场。
他身后,还跟着两个穿着黑色西装,神情肃穆的助理。
客厅里,老刘他们几个看到门口这阵仗,瞬间安静了下来,好奇地伸长了脖子。
门口的男人,完全无视了我身后的其他人。
他的目光锁定在我的脸上,仔仔细细地打量了片刻。
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客厅里所有人眼珠子都快掉出来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