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狂欢季,“限量定制”“联名爆款” 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抢购目标。但你以为的 “专属定制”商品,可能是未经品牌授权的假冒伪劣产品。日前,杨浦区检察院就办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揭开了网红定制球鞋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为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
网红店铺暗藏猫腻
定制球鞋竟是“改头换面”假货
2024年5月,消费者徐先生在网上花费1299元购入了一双名牌定制球鞋。收到货后,他发现鞋子做工粗糙,商标细节与正品差异明显,怀疑是假货后果断报警。
原来,自2024年2月起,郑某某作为多家公司的实际经营人,在未取得多家品牌授权的情况下,纠集龚某、曾某某等人,租用多处场地作为直播办公点和仓库,形成了一条“设计—生产—销售”的完整“定制”黑色产业链:龚某负责设计鞋样并对接生产,曾某某的工厂通过拆解正品名牌鞋、重新制作假冒商标鞋面的方式代工生产,黄某某管理仓库并负责发货,谢某某担任客服主管应对消费者咨询投诉,最终通过网店对外销售。
涉案1400万的黑色产业链
5人作案难逃法网
经过半年多的疯狂销售,该团伙的网络店铺销售额高达 1100 余万元,加上查获的 300 余万元待销售假冒球鞋,涉案总金额超1400万元。2024年8月,郑某某、曾某某等5人被抓获,现场查获假冒名牌运动鞋3000余双,以及大量假冒商标标识、生产工具和交易记录。
到案后,5名犯罪嫌疑人均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原来,这些所谓的“定制球鞋”,实则是“大改”后的假货。团伙将低价购入的正品名牌鞋拆解,保留鞋底后,用自行采购的原材料缝制新鞋面,再贴上非法制作的品牌商标,部分款式还虚构与其他品牌联名身份吸引消费者。为掩人耳目,他们还购买防伪扣,在客服回复时故意模糊“是否正品”的问题,让消费者误以为买到了官方定制款。
本案中,团伙虽以“二次创作”为借口进行辩解,但更换鞋面、伪造商标的行为已实质性侵犯品牌商标权,构成刑事犯罪。任何试图规避法律、制假售假的行为,终将受到法律严惩。
杨浦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5名犯罪嫌疑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结合各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认罪认罚态度及退赃意愿,杨浦区检察院依法对郑某某等5人提起公诉。
检察官普法
警惕“定制”陷阱 守住消费底线
![]()
消费者购物需擦亮双眼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官方旗舰店、授权经销商是首要选择,避免轻信网红小众店铺的“定制爆款”宣传。
仔细甄别商品信息。对标注 “联名定制”“限量独家”但价格与正品相差不大,或无法提供品牌授权证明的商品保持警惕。
收到货物及时核验。核对商标细节、做工质感、防伪标识等,发现疑似假货及时固定订单截图、快递记录等证据,向平台投诉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营者不可触碰法律红线
未经品牌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包括制作、销售带有假冒商标的商品,即使以 “定制”“改装”为名义也不例外。
电商平台应履行监管责任,加强对入驻店铺的资质审核和商品抽检,及时清理侵权假冒商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
双十一购物季,优惠虽诱人,但合法权益更重要。消费者要牢记“低价慎购、渠道为王、验真为要”,经营者要坚守“诚信经营、守法为本”,共同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防线,让购物狂欢季真正成为放心消费季。
来源 | 杨浦检察
编辑 | 钱家浩
责编 | 陆慧
上海法治声音
上海法治声音是一个政法人发声集结号。我们拥有一批熟识的政法条线工作者、基层干警、法官、检察官和法学教授。 从法治活动、大案要案,到市民关心的法治话题和民生信息,都可能写进我们给你的法治声音“集合帖”。 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报业集团联合出品。聚焦法治热点,关注法治人群,传播法治精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