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画榆林
德国总理默茨上任已满六个月,这位在五月接替朔尔茨的保守派领导人,正面临其政治生涯中的严峻考验。
尽管他在就任时承诺重振德国经济、遏制非法移民并建设欧洲最强军队,但现实进展远未达预期。最新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已跌至25%,成为德国历史上同期最不受欢迎的总理之一。
![]()
前言
2025 年 11 月,德国老牌民调机构福萨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引发政坛震动,现任总理默茨的支持率已跌至 25%,成为战后德国同期最不受欢迎的总理。
这一数据较其 5 月上任时的 38% 大幅下滑,而负面评价率则攀升至 62%,较此前调查增长 3 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默茨领导的联盟党(基民盟 / 基社盟)支持率同步跌至 26%,较 2 月大选时的 28.6% 持续走低,其执政伙伴社民党的支持率更是仅为 13%,处于 2020 年以来的最差水平。
![]()
民调结果背后是德国民众对执政表现的普遍失望。调查显示,63% 的受访者对基民盟与社民党组成的 “大联盟” 政府表示不满意,这一比例创下该联盟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仅有 23% 的受访者对内阁工作给予肯定。
不同年龄段和群体的不满情绪呈现蔓延态势,其中年轻选民的失望尤为明显,25% 的德国民众甚至表示希望卸任四年的前总理默克尔重返政坛,这一比例在二十出头的年轻群体中更为突出。
德国《每日镜报》分析指出,默茨竞选阶段承诺 “今夏前提振国内情绪”,并推出 “70 天行动纲领”,但实际施政成效与民众预期差距较大,导致信任赤字持续扩大。
![]()
默茨的执政风格也加剧了民众不满。其 “重整体、轻细节” 的行事方式与默克尔的稳健、朔尔茨的缜密形成鲜明对比,被党内批评为 “缺乏总理应有的专业水平”。
在联邦议院的首次一般性辩论中,面对反对党领袖的连番追问,默茨一度仅以 “是的” 简单回应;6 月的州长会议上,其未遵守流程的举动也引发争议。
基民盟内部多位高层表示,默茨倾向于用企业管理思维驾驭政府,“尽量少介入、少承诺、快拍板”,这种风格与基民盟传统的 “合议 — 平衡” 机制产生冲突,例如未经党内磋商便削减电力用户补贴,导致补贴水平低于选前承诺,引发党内哗然。
![]()
经济停滞、移民内耗与外交摇摆
经济持续低迷是默茨支持率暴跌的核心诱因。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 GDP 下降 0.3%,2024 年降幅扩大至 0.6%,2025 年三季度增速仅 0.1%,经济几乎陷入停滞。
作为德国经济支柱的化工行业遭遇重创,德国化学工业协会 10 月报告显示,行业产量同比下降 12%,降至 1995 年以来最低水平,巴斯夫、拜耳等巨头纷纷缩减本土产能。
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工厂作为欧洲最大化工基地,今年已关闭 3 条生产线,裁员 2000 人,核心原因是 “能源成本是中国工厂的好几倍,政策支持缺位”。
![]()
为挽救经济,默茨政府推出的 “债务刺激计划” 未能收获预期效果。联邦财政部预算显示,2026 年将新增 1743 亿欧元债务,到 2029 年总债务将达 8510 亿欧元,较朔尔茨时期翻了 1.5 倍。
但大规模举债并未带来实质性改革,德国工业联合会 11 月座谈会上,多位企业高管抱怨税收减免、能源价格封顶、行政审批简化等关键诉求均未落地,“申请环保审批需要等 6 个月,而中国同行只需要 2 周”。
企业信心不足导致投资意愿低迷,进一步拖累经济复苏步伐,形成恶性循环。
![]()
移民政策的混乱与内耗让执政联盟裂痕加深。2014 年至 2024 年,德国难民数量从 75 万增至 330 万,2024 年移民就业率仅 69.6%,比本土公民低 10.3%,经合组织报告将其列为 “欧洲移民融入最差国家” 之一。
10 月底,默茨公开宣布 “叙利亚内战已结束”,要求启动大规模遣返,并邀请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访德协商,这一政策引发连锁反应。
执政联盟内部率先分裂,外长瓦德富尔此前曾表示 “叙利亚当地城市被毁 70%,不具备安置条件”,遭到保守派猛烈抨击后被迫改口。
![]()
中左翼社民党则明确反对强制遣返,称其 “违背人道主义”。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数据显示,目前在德叙利亚人超 95 万,仅 920 人收到驱逐令,实际遣返难度极大,政策最终沦为 “纸上谈兵”。
外交领域的反复摇摆进一步削弱了默茨的执政基础。对华政策的 “左右互博” 最为典型,10 月 26 日,外长瓦德富尔突然取消原定访华行程,理由是 “需协调国内立场”,引发德国企业界强烈不满;仅过 9 天,瓦德富尔又紧急请求与中国外长电话沟通,态度 180 度转变。
![]()
矛盾的是,其在寻求对话的同时,仍延续 “价值观外交”,公开指责中国 “稀土管控影响德国芯片产业”,甚至在台湾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
而德国企业界的行动与政府论调严重脱节,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 2025 年报告显示,92% 的在华德企计划 “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宝马集团宣布投资 100 亿欧元在沈阳建电池工厂,大众集团将中国研发中心人员扩充 50%,企业界的务实选择反衬出政府外交政策的脱离实际。
![]()
借势扩张,瞄准明年州选夺权
默茨政府的一系列困境,为极右翼德国另类选择党(AfD)提供了扩张契机。福萨民调显示,AfD 支持率已反超默茨所在的联盟党,升至 26%,创历史新高。
该党在东部地区的支持率更为突出,萨克森州最新民调中,AfD 支持率达 32%,领先基民盟 10 个百分点,在勃兰登堡等多个东部州的支持率也超过 30%。目前,AfD 党员人数已突破 7 万,成为联邦议院第二大党,打破了德国长久以来的政治平衡。
![]()
AfD 将明年 3 月的萨克森、勃兰登堡等五个州选举定为 “夺权关键战”,并制定了明确的夺权策略。该党以 “反移民、反欧盟” 为核心口号,借机宣传 “主流政党只会内耗”,精准收割对现状不满的选民。
在移民问题上,AfD 猛烈抨击默茨政府的政策混乱,主张采取更严厉的边境管控;经济议题上,指责主流政党的债务刺激计划加重民众负担,承诺为中小企业减税、降低能源成本。
![]()
分析人士指出,若 AfD 在州选中赢得议会席位,可能获得州长职位或关键部长岗位,直接影响联邦政局,甚至打破德国政坛长期以来对极右翼的 “防火墙” 原则。
AfD 的崛起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欧洲 “右转” 浪潮的缩影。欧洲议会数据显示,2019 年至 2024 年,极右翼政党席位从 7% 增至 13%,意大利兄弟党、瑞典民主党等已成功进入政府。
![]()
复旦大学丁纯教授分析认为,逆全球化趋势导致民众不满情绪积累,主流政党施政不力让极右翼有机可乘,而部分主流政党为自保跟风右转,进一步助长了极右翼的声势,形成恶性循环。
结语
默茨政府的应对更显被动,为争夺保守派选票,其在 “限制移民” 等议题上与 AfD 达成部分共识,此举被批评为 “纵容极右翼”,反而进一步削弱了自身支持基础。
![]()
面对极右翼的步步紧逼,德国主流政党内部出现严重分裂。基民盟内部就如何应对 AfD 形成两大阵营,部分成员呼吁坚守 “防火墙” 原则,坚决不与极右翼合作;另一部分则主张 “有限合作”,以争夺选票。
![]()
社民党、绿党等执政伙伴也对默茨的政策调整表示不满,绿党联席主席费利克斯・巴纳扎克批评政府 “在多条战线出现政策倒退”,抬高入籍门槛、暂停家庭团聚等举措 “在国家内部制造了新的裂痕”。这种内部分裂让主流政党难以形成合力,进一步为 AfD 的扩张创造了空间。
参考信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