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李世奇)11月12日上午,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门头沟专场了解到,近年来,门头沟区紧密对接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部署,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多维发力,取得显著成效。
![]()
筑牢保护根基,守护京西文脉“根与魂”
目前,门头沟区有不可移动文物563项,通过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258处,各级非遗项目增至145项,较“十三五”末期实现大幅增长。文化遗产价值实现新突破,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例;“京西古道”获评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东胡林人遗址列入北京市首批考古遗址公园名录。
一批如京西石刻博物馆、琉璃渠琉璃艺术馆等微型、类博物馆相继开放,为“博物馆之城”建设注入新活力。妙峰山庙会、千军台庄户幡会等特色民俗活动成功举办,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精心打造“京西物语”文物品牌,实施京西太平鼓等数字化项目,创新推出非遗数字人IP“鼓小仙”。非遗传承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作为北京首例,入选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的有效衔接。
完善服务体系,绘就文化惠民“新图景”
门头沟区积极构建“1+13+N+M”文化空间矩阵,并在全市率先实现13个镇街文化中心100%社会化运营。目前,全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156.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3.93平方米,位居全市前列。
“京西文化大篷车”流动配送品牌有效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京西民间艺术家”培育计划深入实施,挖掘基层文艺骨干330人,培育精品文艺团队1073支。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配送资源库的建立,实现了文化服务的精准高效供给。
当前,门头沟区年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公益性演出超3500场,惠及群众逾40万人次。推出了《永定河史话》文化书籍、“小院里的将军们”、“老单游京西”专题片等一批文艺精品,持续讲好门头沟故事。
![]()
多维赋能产业,跑出文旅发展“加速度”
依托“生态+文化+区位”独特优势,门头沟区明确了提升文旅产业承载力、吸引力、影响力、带动力的发展路径,系统谋划构建“一岸两带两环”发展格局,推进集中建设三个文旅集散中心、打造“两超四强”文旅目的地、实现“两个突破”等具体任务,产业总体布局基本形成。
“十四五”期间,全区旅游人次和消费额较“十三五”分别增长45.8%和40.6%。2024年,入区旅游总人数达374.6万人,旅游总收入41.3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57%和88%,增速位列全市前茅。乡村旅游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总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全市第一,成为增收致富新引擎。服务品质广受好评,景区和酒店好评率分别达96.4%和93.7%。
聚焦“三地”品牌和“京西福地门头沟”区域品牌建设,门头沟区成功举办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环门头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国际级活动赛事。“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形成以3家全国甲级民宿为龙头、涵盖162家民宿的体系。消费场景不断焕新,拥有等级景区20家,打造了檀谷、上岸等活力商圈以及谷山村、白瀑云景等市级网红打卡地。潭柘休闲旅游度假区、檀谷旅游街区分别获评北京市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休闲街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