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5 日,扬州老年大学综合楼报告厅座无虚席,《轧筝历史与演奏》专题讲座在此温情开讲。本次讲座由扬州老年大学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龙凤乐器创始人田步高老师受邀担任主讲,田老师也是扬州老年大学古筝班首位任教者。这次讲座旨在弘扬古老轧筝艺术,为中老年学员打开了解传统乐器的新窗口。
![]()
讲座中,田步高老师首先梳理了轧筝的起源与历史脉络。他介绍,轧筝是我国唐代本土发明的最早拉弦乐器,初以竹片高粱秆沾水擦弦发音,后历经木杆擦松香、马尾弓擦钢绳弦的演变,在唐《乐书》中便有 “唐有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 的记载。不同于唐代外来的奚琴(后发展为二胡),轧筝曾进入宫廷、流行民间,唐诗人刘禹锡 “满座无言听轧筝”、杜牧 “风蝉认轧筝” 的诗句,生动印证了其在古代的受欢迎程度。历经宋、元、明、清的传承,轧筝在元代称 “蓁”、清代增至十弦,虽清末式微,但其繁衍乐器在我国部分地区及韩国得以保存,足见其文化价值。
![]()
随后,田步高老师分享了轧筝的复原与推广成果。作为近代扬州 “第一筝”“第一琴” 的研制者,他近年来专注轧筝复原创新,研发的中音 11 弦小轧筝不仅获国家专利,还荣获轻工部 “创新消费品奖”。为让更多人便捷学习轧筝,他编著《轧筝自学入门指导》一书,收录 25 首民歌名曲并保留歌词,适配中老年自拉自唱、合奏合唱的需求。同时,他还将中音大号轧筝缩为 80 厘米便携式小轧筝,搭配双肩背木框内胆筝包,方便学员携带上课与外出演奏。
![]()
在谈及学习轧筝的意义时,田步高老师结合科学研究指出,音乐是 “心灵的按摩师”,乐器是中老年 “终身伴侣”。学习轧筝既能通过手脑联动激活脑部、缓解记忆衰退,又能借助演奏分泌多巴胺、降低老年痴呆风险,为中老年生活增添乐趣与健康。讲座现场还设置了演奏教学环节,田步高老师详细讲解 11 弦中音轧筝的定弦、握弓、运弓及触弦点技巧,指导学员从基础练习入手掌握演奏方法。
![]()
互动环节更是点燃全场氛围,学员踊跃举手上台试奏,亲身感受轧筝的独特魅力;田步高老师亲自指导,现场演奏教材中的经典曲目,此外,他还鼓励学员以 “听轧筝讲座” 为题创作诗歌,在后续培训班中分享交流。
![]()
![]()
讲座最后,田步高老师对比了中国本土乐器与外来乐器的发展,强调轧筝作为传统乐器瑰宝,需进一步推广普及。此次讲座不仅让中老年学员深入了解了轧筝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更激发了大家学习传统乐器的热情,为古老轧筝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