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癌症是否具有“遗传性”的担忧在门诊中屡见不鲜,很多人都为此忧心忡忡。生活里,不少朋友将癌症等同于“基因决定”,认为既然父母得了癌,自己再健康也难逃宿命。
但事实却不能这么简单的概括。依据专业医师的观点,癌症大多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在其中并不特别突出。虽然确有部分癌症存在“家族聚集性”,但通过科学筛查和生活管理,依然可以有效防控。了解相关信息,才能在抗癌路上走得更稳健。
一、遗传与癌症的关系
![]()
目前已知,约5%~10%的癌症与明确的遗传基因突变有关。这意味着大多数癌症与后天生活方式、环境暴露密切相关。即便存在家族史,并不等于一定会患病,而是说明携带某些“易感基因”,在特定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触发癌变链条。
例如携带BRCA1/BRCA2突变的女性患乳腺癌、卵巢癌的概率更高,但并不绝对。而大部分癌症患者并无家族史。这也告诉我们,家中有无对应癌症病人并不能成为主要判断依据,综合评估才能更为准确。
二、潜在明确遗传倾向的类别
1.乳腺癌
若自身母亲、姐妹等血缘关系较为接近的女性在50岁前确诊乳腺癌,则后代女性的患病风险也明显升高。从医学分析看,BRCA1/BRCA2突变与乳腺癌高度相关,携带者患癌风险达50%-80%。男性携带者也可能增加前列腺癌风险。
2.结直肠癌
![]()
存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综合征等遗传病的人,较一般人更早、更频繁出现肠道癌变。若一级亲属在60岁前患结直肠癌,应提前10年做肠镜筛查。
3.卵巢癌
BRCA突变同样与卵巢癌高度相关。卵巢癌家族史中的女性,若合并乳腺癌家族病史,遗传风险更高。该类人群建议35岁后进行基因检测和定期妇科影像检查。
4.胃癌
虽然多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饮食习惯相关,但也存在“遗传性弥漫型胃癌”这一特殊类别。若家族中多人患胃癌,且自身也有早期相关的胃部不适病症,需警惕遗传性背景。
5.肝癌
![]()
乙肝病毒感染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为乙肝携带者或因肝癌去世,后代感染乙肝并发展为肝癌的风险显著提升。定期体检、疫苗接种和病毒监测这防控“三件套”尤为关键。
三、如何防范家族癌症
1.基因筛查与遗传咨询
家族中若多人罹患同类癌症,建议做专业基因检测,结合家族谱分析风险等级,采取个性化防控策略。如乳腺癌提前做B超+钼靶检查,结直肠癌定期做肠镜,肝癌每年查AFP和肝脏彩超。
2.生活模式与日常习惯
不吸烟、不酗酒、规律运动、膳食均衡的生活习惯,维持一颗平常心,往往能够降低诱发癌变的外部风险,减少遗传易感基因被激活的可能性。相反,过度担心反而可能诱发心理压力、内分泌紊乱,保持理性认知与科学行动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
总之,癌症虽有遗传倾向,但不是天注定。真正决定健康与否的,仍旧是日常的生活习惯与就医策略,切莫为之太过担忧。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木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