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第四届吉林省“最美退役军人”聂新宇: “戎装”变“工装” “军心”铸“匠心”

0
分享至

编者按:

曾经,他们是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今天,他们是吉林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脱下戎装,他们军魂永驻,扎根各行各业履职尽责;重新出发,他们不忘初心,继续谱写新的荣光。

为大力宣传吉林优秀退役军人事迹,以身边人身边事引领带动广大退役军人见贤思齐、奋勇争先、再立新功,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开展第四届吉林省“最美退役军人”宣传选树活动。本着“面向基层、事迹突出、荣誉过硬、示范引领作用好、覆盖行业地域广”的原则,经初审、复审、专家评审、共同协商、会议审议、集中公示等环节,评审产生20名第四届吉林省“最美退役军人”。

即日起,我们对第四届吉林省“最美退役军人”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图文并茂展示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在新时代征程中建功立业的退役军人风采。

期待通过讲述吉林省“最美退役军人”故事,展示吉林省“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在全社会营造致敬“最美”、学习“最美”、争当“最美”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在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再立新功。

他18岁投身军营,将青春热血洒在部队淬火砺能、戍边铸魂的征程上;退役后,他深耕汽车制造领域22载,将军人韧劲融于数控攻坚,拿下41项专利、突破“卡脖子”技术;扎根一汽车间,他化身匠心领路人,用技艺培育100余名技工、点亮技能传承之路。他就是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师聂新宇,一位用行动践行“军人本色永不改”的吉林省“最美退役军人” 。

兵心如磐 军营里的成长蜕变

1999年冬,18岁的聂新宇从长春奔赴部队,这颗参军的种子,早已被父亲的军旅故事悄悄种下。父亲五年的军旅生涯,那些战友重逢的热泪、戍边卫国的佳话,在他心里烙下深深印记:“部队是锻造男子汉的大熔炉,能让人长出担当的筋骨。”


聂新宇服役期间照片

初入军营,现实给了他一记“重拳”。体能训练时,别人轻松完成的科目,他拼尽全力仍落在后面。看着战友们挺拔的身姿,不服输的劲头在他胸腔里翻涌。他主动黏上班长和老兵问技巧,把动作要领抄在小本上反复琢磨。月光下的训练场,总能看见他加练的身影:俯卧撑一组接一组,五公里跑一圈又一圈,汗水浸透作训服,在寒冬里凝成白霜。

“年轻人就得比着干!”战友间的较劲成了最好的催化剂。短短三个月,聂新宇的体能成绩从“拖后腿”跃升至全优,和战友们从“互不服气”变成了“并肩作战”的兄弟。


聂新宇服役期间照片

后来,他转入通讯岗位,密密麻麻的线路、晦涩难懂的规程再次拦住去路。操作失误时的红警报、设备调试时的挫败感,让这个硬汉一度失眠。这时,一位老兵递来本磨得卷边的手册:“这是我攒了五年的‘宝贝’,藏着避坑的窍门。”手册里,易错点标着红圈,操作技巧配着草图,老兵还拉着他蹲在设备旁,手把手演示接线、调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老兵的口头禅,像颗种子在他心里发了芽。靠着这本“秘籍”和反复实操,聂新宇很快成了通讯业务的“活字典”。两年军旅生涯结束时,他不仅练就了过硬本领,更把“不服输、肯钻研、敢攻坚”的军人底色,深深融进了骨血。

匠心破局 车间里的技术突围

2002年末,聂新宇穿着工装站在一汽车间,看着数控机床高速旋转的主轴、精准走位的刀具,瞬间被这门高精尖技术勾住了魂。可他手里的工具,还是最基础的通用机床,“隔行如隔山”的落差,让他想起了军营里的体能训练——唯有拼,才能跟上。


工作岗位上的聂新宇

他成了设备服务人员的“影子”:师傅们去调试,他拎着工具包紧跟;午休时别人吃饭,他蹲在机床旁记参数;周末车间没人,他主动来帮忙打杂,就为了多学一点操作技术。白天的笔记记满密密麻麻的符号,晚上回家就翻书对照,常常伏在桌上直到深夜。

“别傻拼了,工人学再多也成不了工程师!”面对同事的劝说,聂新宇想起父亲的话:“部队教会你的,就是啃硬骨头的勇气。”2003年起,他一头扎进夜大和自考的课堂,白天在油污里摸设备,晚上啃课本。课间十分钟,他总围着老师追问“机床切削振动怎么解决”“编程误差怎么修正”,五年时间硬生生啃下“数控技术”专科和“机电一体化”本科文凭。

技艺在淬火中精进,硬仗也随之而来。2017年,车间引进国外双主轴前轴加工中心,要试制一类前轴。国外厂家开口就要30万服务费,还得等两个月。“核心技术不能攥在别人手里!”聂新宇拍案请缨,带着工作室成员扎进车间。没有数据,就扛着卡尺现场测绘;参数不对,就逐项调试——16项位置信息、27项尺寸数据、63项加工参数、41项系统设置,他带领团队像排雷般逐一攻克。

五天五夜,车间的灯没熄过。当第一批100%合格的产品下线时,聂新宇和同事们欢呼着。他趁热打铁写下《操作调整手册》,把“卡脖子”技术变成了企业的“传家宝”。


聂新宇(中)在工作室内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技术人员共同学习技术

这股拼劲,在数智化转型中愈发炽烈。面对3D机器视觉技术这一新领域,他从零学起:两个月啃完1800多页资料,看完80G教学录像,家里的书桌堆成了“书山”。妻子调侃他:“这架势比考清华还拼!”他只是苦笑,转身又对着电脑调试代码。如今,他主导的电机装配线视觉调试、立体库分拣工作站均已落地,158页的操作手册更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以后再也不用看外人脸色!”说出这句话时,他的语气里满是军人般的豪迈。

薪火赓续 行业里的担当传承

“是企业和部队培养了我,我要做点亮别人的火种。”聂新宇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2年来,他不仅自己攀技术高峰,更把一身本领毫无保留地传下去,让军魂与匠心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他的“课堂”无处不在。车间里,他握着徒弟的手调整刀架,把一个个解决技术难题诀窍掰开揉碎;教室里,他开发23门精品课程,从《数控编程》到《3D机器视觉技术》,把前沿技术送进课堂。900学时的培训、700人次的授课,像春雨般滋润着年轻技工的成长。获得授权专利软著4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3篇,中文核心刊物1篇。如今32人技能晋升、9人成技师、7人成高级技师——这份成绩单,是他最骄傲的“军功章”。


奋战在一汽车间的聂新宇

师徒传承里,藏着他的用心。他因材施教,给沉稳的徒弟派攻关任务,给机灵的徒弟教创新思路。徒弟们在“振兴杯”等赛事中摘金夺银,有人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时,他比自己获奖还激动:“这比攻克十个技术难题还痛快!”

为了让知识传播得更远,他盯上了“微课”。把复杂的加工技巧拍成短视频,把易错的参数设置做成动画,31门微课成了工人的“口袋教材”,其中两部还拿下全国、集团大奖。2020年,他牵头编撰数控铣工题库;2021年,带领团队完成41万字的技能认定课程。有人中途退出,他就鼓劲:“这是技能传承的长征,咱当兵的不能掉链子!”最终,工作室还承接实操考评,省下大量费用。

他的担当,早已走出车间。作为高校外聘讲师,他把工厂经验搬进课堂;作为行业考评员,他执裁技能竞赛时一丝不苟;闲暇之余,他穿上“志愿红”,在社区做志愿者,居民们说:“这老兵做事,我们放心!”2025年,他又扛起解放公司职工技术协会数控专委会的担子,要带着三地四厂的同行一起攻坚。

从军营到车间,从战士到工匠,聂新宇用22年时光证明:军装可以脱下,但军魂永远滚烫;岗位可以变换,但初心始终如磐。这颗吉林大地上的“匠心火种”,正用坚守与传承,照亮着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来源: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4784文章数 2007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