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贝伦的COP30会场里,各国代表还在为减排目标唇枪舌剑,会场外的走廊里,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的外交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
明年COP31的主办权,成了这场气候峰会藏在台底下的重头戏。要是下周会议结束前还谈不拢,德国波恩就会自动接棒,澳土两边忙活半天,可能全给德国做了嫁衣。
澳大利亚2022年就开始筹备申办,拉上太平洋岛国当盟友,不光能借“生存议题”赚足好感,还能趁机强化和岛国的合作,巩固自己在大洋洲的区域地位。
太平洋岛国论坛18个国家都明确表态支持,帕劳总统更是急得直跺脚,公开喊话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赶紧去跟土耳其谈,这事儿太危急了!”
![]()
可土耳其偏要横插一杠,埃尔多安政府放话,要办就只能土耳其独办,联合主办想都别想。他们的理由听着也有点道理:“土耳其在 Mediterranean 中间,参会的人飞过来碳排放少;而且我们化石燃料产业规模比澳大利亚小,更有减排说服力。”
有外交官私下透露,土耳其早就想借气候峰会刷存在感,怎么可能让澳大利亚抢了风头。
澳大利亚一开始根本没把土耳其当回事。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基金会的人后来坦言:“起初大家都挺自满,觉得联合岛国的提案没人能反对,压根没好好准备谈判。”这种轻敌直接坑了自己,谈判关键期,阿尔巴尼斯和埃尔多安居然都没参加贝伦峰会的世界领导人会议,连个当面掰扯的机会都没有。阿尔巴尼斯之前倒是给埃尔多安写过信,可信里全是官话,根本没说到点子上,自然没什么用。
更让澳大利亚没底气的是自家的“黑历史”,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的人均碳排放量常年居高不下,虽喊出了2035年减排60%到72%的口号,可西北大陆架的天然气项目说延期就延期,明摆着在清洁能源和化石燃料利益之间摇摆。
申办预算更是捅了马蜂窝,预计要花10亿澳元,悉尼有家餐馆老板马克就吐槽:“与其花钱办会撑面子,不如把钱投到光伏电站上,干实事比啥都强。”
![]()
内部意见不统一更让澳方谈判没章法。气候变化与能源部长天天在会场为申办站台,可总理阿尔巴尼斯和外长黄英贤压根没表现出多大热情,
有知情人士说,阿尔巴尼斯担心申办失败影响选票,黄英贤则觉得没必要为这事儿跟土耳其闹僵,这种内部拉扯直接让谈判团队没了主心骨。
土耳其这边也不是铁板一块。国内环保组织公开反对独办,理由是“政府连本国的碳排放都没控制好,办峰会就是作秀”。
埃尔多安政府态度强硬,外交官在谈判桌上寸步不让,非要独办的名头不可。有记者问土耳其代表团“能不能让步联合主办”,对方直接甩了句“没什么好谈的”,场面一度很尴尬。
最淡定的要数德国。按照规则,要是主办国迟迟定不下来,之前多次承办过气候会议的德国波恩就会自动接手。德国代表团在贝伦峰会上压根没掺和澳土的争执,只是安安静静地提交自己的减排计划,一副“你们争你们的,我随时待命”的姿态。有外交观察员开玩笑:“这哪是争主办权,分明是澳土在给德国打工。”
萨洛蒙还在会场外等消息,他把希望全寄托在澳大利亚身上。“要是能在太平洋办会,全世界就都能看到我们的困境。”他不知道的是,澳土的谈判已经陷入死局,双方都不愿让步,留给他们的时间只剩一周。太平洋岛国论坛的代表们急得天天开会,可他们没话语权,只能眼睁睁看着局势僵持。
![]()
对澳大利亚来说,这事儿早不是办会那么简单。要是输了,不仅辜负了太平洋岛国的期待,之前苦心经营的区域领导力形象也会崩塌,
可要是硬跟土耳其耗下去,最后让德国捡了便宜,更得不偿失,土耳其也一样,要是没拿到主办权,在中东和欧洲的外交脸面也挂不住。
这场主办权之争,说到底是面子和里子,澳大利亚想借峰会巩固地位,土耳其想靠峰会刷存在感,只有太平洋岛国是真心想解决生存问题。
一周后见分晓,不管最后是澳土妥协还是德国接手,希望别让萨洛蒙这样的普通人空等一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