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华:预计到2030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实现小批量装车应用
今天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开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的一个判断挺值得关注——预计2030年前后,全固态电池能完成中试验证,实现小批量装车。作为车主,这消息听着挺振奋,但咱得先搞懂一个关键问题:全固态电池到底牛在哪?
![]()
说人话就是俩核心优势:安全和续航。传统锂电池里有液态电解液,高温或碰撞时容易起火,全固态电池把电解液换成了固态材料,从根上解决了这个风险。能量密度也大幅提升,以后电动车续航破千公里可能真不是噱头,而且充电速度还有望提升,这可是咱车主最关心的痛点。
![]()
能敢说这个时间表,背后是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底气。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会上放了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卖了近7000万台,中国就占了4500万台;前三季度中国动力电池销量786吉瓦时,出口129吉瓦时,同比都涨了不少。这么大的市场体量,正是技术迭代的最强支撑。
而且不是光喊口号,国内车企和电池厂已经动起来了。国轩高科的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良品率都到90%了,正在设计量产线;孚能科技的硫化物路线中试线年底就建成,计划2026年小批量装车;宁德时代更直接,组了千余人的研发团队专攻这个方向,样品都在试制了。
![]()
不过得客观看,全球竞争挺激烈的。日本丰田手握1300多项专利,暂时领跑,但咱们追赶速度不慢——近5年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速20.8%,去年下半年更是日本的三倍。清华和天大的团队还刚突破了快充和寿命的难题,给电池穿了层“塑性铠甲”,低温下也能稳定循环,这都是好信号。
![]()
当然瓶颈也没解决。业内专家说现在有三道坎:成本比传统电池高不少,循环寿命还不如液态电池,高温稳定性也得再提升。这也是为啥要到2030年才小批量装车,中间得把这些问题逐个攻克。
其实对咱们普通车主来说,不用等到2030年。张进华也提到,2030年之前固液混合电池会先市场化,这东西兼顾了固态电池的安全和液态电池的成本优势,算是过渡阶段的好选择。万钢也说要“双线并行”,一边挖液态电池潜力,一边攻固态电池技术,挺稳妥的思路。
![]()
这次大会在宜宾开也挺有说道,这里动力电池产值连续两年超千亿,成了除白酒外的第二支柱,能看出产业集群的力量。相信有市场托底、企业攻坚、科研突破,全固态电池的落地不会太远。以后选电动车,可能真就不用再在安全和续航之间纠结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