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玄龙一出,威龙不孤!在人民空军76周岁生日当天,中国的“有人-无人”协同法作战体系正式亮相,标志着中国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空战正逐渐迈入无人时代!
![]()
11月11日,在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当天,官方发布了名为《梦远》的微电影,片尾中首次出现了攻击-11无人机与歼-20编队飞行的镜头,并且台词也透露出重要信息:“玄龙-08已达6号阵位;威龙1号收到,已与玄龙协同”。威龙是歼-20的官方命名,而电影中提到的玄龙,就是攻击-11无人机的官方名称了。
“玄”蕴含深邃、幽远的意思,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智慧、神秘,自带古典雅致感,而“玄龙”的寓意则代表深藏不露的神龙,兼具深邃智慧与非凡气魄,颇为符合攻击-11的定位:一款具有极强隐身能力的高端作战无人机,凭借着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与隐身化能力,攻击-11可以作为歼-20“威龙”的忠诚僚机,冲锋在最危险的一线。
![]()
攻击-11其实并不是新面孔了,早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攻击-11就首次亮相,凭借着极为科幻的无尾飞翼布局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后来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的节目中,又出现了歼-20与攻击-11组成编队作战的虚拟画面,进一步坐实了攻击-11是一款“忠诚僚机”的身份。而“忠诚僚机”这个概念是美国在10年前提出的,核心功能是将无人机作为有人战机的“哨兵”甚至是“猎犬”,在更危险的前方执行侦察、打击甚至是充当诱饵的任务,降低有人战机的损失率。虽然自海湾战争以来,美国牢牢掌握了每一场战争的制空权,凭借着电子干扰以及防区外制导弹药带来的优势,美国航空兵的损失率极低,几乎遇不到像样的抵抗。
可是美军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低损失率是建立在悬殊实力差距基础上的,无论是伊拉克、南联盟还是阿富汗,对手都没有像样的空军与防空部队,美国航空兵甚至从没有遭受过区域防空导弹与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攻击,打这种青铜局要是还不能全程碾压,那美国这世界霸主岂不是白当了。
而在2010年之后,中俄都开始试飞第五代战斗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装备S-400、红旗-9这类区域防空导弹,美国航空兵未来的生存环境将越来越恶劣,单纯依靠有人战斗机打头阵,很可能会付出比越南战争还惨重的损失。于是美军希望研发一种能够与有人战机集成协同的无人机,这种无人机不同于传统的察打一体化无人机,为了配合有人战机执行作战任务,因此必须拥有较高的飞行速度,最起码要能够跟得上大部分喷气式战斗机的巡航速度,飞行速度不能低于0.8或者0.9马赫,察打一体化无人机的动力系统无法满足“忠诚僚机”的要求,必须上涡喷或者涡扇发动机。
此外,忠诚僚机对于载弹量、机动性都有一定要求,为了防止早过的被发现进而遭到攻击,忠诚僚机还必须采用隐身外形,配合模块化载荷,通过高速双向数据链与有人战机共享战场信息,并接受有人战机的指挥,甚至要拥有一定的自主决策能力,降低有人战机的指挥压力。在构想中,一架有人战机负责指挥4-6架“忠诚僚机”,发现敌情后,无人机率先“迎战”,有人机则实施战场指挥,将空战模式从“有人长机-有人僚机”向“有人长机-无人僚机”过渡。
![]()
而且“忠诚僚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那就是要具备空战能力,不能像察打一体化无人机那样只能攻击地面或者水面目标。早在2002年,美国就尝试让无人机具备攻击空中目标的能力,当年美军一架MQ-1无人机携带了由“毒刺”改装的空对空导弹,试图攻击伊拉克的米格-25战斗机,但是失败了。
2019年,美国研发出了XQ-58A“女武神”验证机,并进行了首飞。同年,美国宣布与澳大利亚合作研发“空中力量编队系统”,用来打造一款与澳大利亚空军战机协同作战的“忠诚僚机”,说白了美国这次是准备借鸡下蛋,2020年到2022年,MQ-28A无人机在澳大利亚进行了地面滑跑与试飞测试。2022年8月24日,美国空军宣布未来可能会装备MQ-28A无人机,并列入六代机计划内。同时,F-22与F-35也在推进相应的改装计划,为整合“忠诚僚机”做准备。
![]()
可是,美国的“忠诚僚机”计划却进行的非常不顺利,归根结底是单座战斗机既要空战又要指挥无人机,已经完全超过了飞行员的能力范围,美国改装F-22的计划竟然是为飞行员配备“平板电脑”,让飞行员自己在平板电脑上控制“忠诚僚机”,在飞行员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飞行员只能向“忠诚僚机”发送最基本的作战指令,除非这些无人机的人工智能程度足够高,否则“忠诚僚机”实际能够发挥的作用很有限。而且在强电磁作战环境下,如何确保“忠诚僚机”不变成无头苍蝇,也是各个军事强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除了美国之外,法国和俄罗斯还在积极研发自己的“忠诚僚机”,法国于2006年就启动了“神经元”无人作战飞机项目,并牵头建立了欧洲防务工业界小组,“神经元”无人机已进行试验试飞170余架次,成功验证了隐身性、自主飞行、内置武器舱及C4I环境集成。在今年5月的巴黎航展上,法国达索公司宣布正在与阵风F5并行研发大型隐身作战无人机(UCAV),而UCAV正是利用了“神经元”项目的研发成果。
俄罗斯则研发“猎人”无人机,将部分Su-57的技术融入其中,并配备人工智能系统。不过电子设备一直是俄罗斯的弱项,“猎人”无人机实际的作战能力存疑,在乌克兰战场上就出现过“猎人”无人机失控的情况,迫使苏-57战斗机不得不“处决”了失控的“猎人”无人机。
![]()
从目前看来,中国的“忠诚僚机”问世时间较短,但是却早早装备部队了,从2019年公开亮相到2025年官方首次确认制空型无人机装备部队,再到“威龙与玄龙”组成协同编队,中国赶在了美国之前服役了“忠诚无人机”。根据此前媒体透露的信息,攻击-11的长度在10-11米左右,翼展14米,机高2.7米,其最大起飞重量约为20.2吨。最大航程可达4000千米,作战半径与歼-20相当,最大飞行速度0.9马赫,内置弹仓能够携带多种精确制导武器。由于歼-20有双座型号,将来双座型的歼-20S将由后座驾驶员扮演无人机操作官的角色,执行更加复杂的指挥任务。在中国的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后,配合更先进的指挥平台,中国的“忠诚僚机”计划反而走在了美国前面。
![]()
而且中国也不是简单模仿美国的“忠诚僚机”计划,在歼-20与攻击-11的编队中,还出现了歼-16D电子战机的影子,让编队的攻击手段更丰富,攻击-11在前面吸引火力并侦察敌情,歼-20则凭借着强大的火力与突防能力清除高价值目标,歼-16D则作为编队的电子盾牌,进一步提高隐身飞机的生存能力,同时压制敌方的防空指挥与通讯系统。
这种编队组合就形成了“三威胁”能力,熟悉篮球的都知道“三威胁”就是球员在接到球后具备投篮、突破、传球三种进攻威胁能力,这样的球员才是真正让人防不胜防的,离他近了容易被一步过,离得远了就防不了投篮,夹击他的话人家就把球传到更有威胁的位置。
而歼-20、歼-16D与攻击-11也能够形成“三威胁”,既能够利用电子战手段瘫痪对手,又能够利用无人机突击的手段强攻对手的关键节点,又能利用高速隐身突防来回撕扯敌人的防线,对手离得远了打不过歼-20,离得近了又容易被攻击-11偷袭,想监视的话又会被歼-16D变成“瞎子”。
伴随着攻击-11的正式“入伙”,中国的空战体系已经越来越完善,所有飞机都告别了单打独斗,转而以1+1+1>3的方式对敌人形成降维打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