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开门见山,初中成绩一般学生,到了高中是真的难。如果得定性一下什么叫“一般”,我觉得是中考水平在600分以下,甚至宽一点三梯度以下,都不容易。要在高考逆袭,需要克服不少困难。
大家看惯了名校高考喜报,很少会留意那些普普通通的高中的高考成绩。一来是学校可能觉得不太拿得出手,二来发出来了也不太受大家关注。
今天就放几所录取分数线在第三梯度以下的高中今年的网传高考喜报。我能找到的喜报不多,普通的公办和民办学校很多喜报都是只报校内头部学生和最好的班级,我认为参考价值不大。下面放三所数据比较齐全的学校出来:
大龙中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624分,25参加高考人数共448人,术科生29人。纯文理特控上线35人,特控率8.1%,本科上线319人,本科率73.84%,加上术科上线共330人。
新塘中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590分,25高考纯文理特控上线44人,本科上线416人,本科率70%(倒推纯文理考生约594人,当年招生计划700个)。
永和中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545分, 25高考纯文理特控上线31人,特控率12%(倒推 纯文理考生约258人,当年招生计划300个 ),600分以上同学3人,本科上线188人,本科率73.4%。
![]()
特别想说的是,希望大家不要嘲笑和讽刺这些看起来没有亮点的数据。恰恰相反,区老师非常敬佩这些学校,他们的生源水平有目共睹,兢兢业业三年培养,大大方方公布数据,并且是包含了考试人数的整体数据,这在如今是很难得的。
谁说只有教牛蛙才是教育,谁说只有培养清北才是培养,这些扎根在底层的学校和教师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甚至,让一群可能缺乏信心,没有目标甚至是迷途的孩子找到自己的路,某种程度上比让一个牛蛙保持优秀更为难得。
上述三所学校,特控率在10%附近。据我了解,一些第三梯度线的学校特控率也就是这个级别,高的话能到15%~20%,并且来源主要是重点班的学生,其中又以当初留下的相对高分的子弟兵为主。
本科率方面,纯文化本科率在70%~75%,指的是达到本科线,即多数上本科线的学生最终也只能读民办本科,或者上线本科而选择专科。
我另外了解到的是,一些普高线的民办,纯文化科本科率仅在50%左右。是的,录取分数线在普高线的民办,尽管其公费班可能相当出色,但公费班以外的其余班级,不会比上述三所公办学校更好。
![]()
上述数据大致可以反映中考600分以下孩子,如果不改赛道(艺体高考或出国),最终高考出口的整体大致情况。这里说的是三年后的,宏观的整体情况,三年后的结果是三年里的的每一天积累而成的。具体到每一天而言,这些孩子究竟难在哪儿?
同样开门见山地总结,主要难在三点:
听不懂课(尤其理科);
无法应付排山倒海的繁重学习任务;
心态调整不过来;
有些家长不解孩子初中成绩虽不算理想,好歹还有个七八十,到了高中怎么会全科断崖式下滑,尤其是理科。
因为初中理科简单,尽管有很难的题目,但更多是非常基础的,考点单一直接的,或者只需要记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因此一个如果你是一个很懒的初中学生,但只要稍微有点小聪明,或者考前冲一波,及格往上一些还是能达到的。又或者你技能点就没点在理科上,很多东西都转不过来,但只要死命刷基础,点对点地记住公式定理现象,你可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础分还是能拿到。
但是很遗憾,高中不能。
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说一道最难的题目难度是10分的话,那么初中考题难度是:1、1、2、2、3、3、4、5、5、6、6、7、7、8、8、9、10;而高中则是:3、4、5、6、6、6、7、7、7、8、8、8、9、9、10、10。
知识多了,难度大了,学习时间压缩了(两年学完),直接导致的是初中阶段你可以有很多从不会到逐渐学会,再到大量习题和复习课让你去熟练的过程,但高中没有。高中几乎天天都是新课,老师课堂不会有机械性的练习,以思路为主,推导和运算过程较少甚至部分知识不讲,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知道,高一学生要学习的可是九科。哪怕你说轻微放一放不打算选的三门,也有六门学科,知识量比初中更多,难度比初中更大。一个初中都不太应付得过来的学生,到了高中其吃力程度可想而知。
心态,则是另外一个大难题。
这里的心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没有做好准备,沿用自己以往的那套学习态度和习惯,初中勉强凑合,高中注定行不通,这种常见于有点小聪明,学习态度不佳自控能力不强的同学。
其二,则是遇到困难后的逃避或者崩溃,表现在考试成绩断崖式下滑,积累下来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无法排解家长、老师、同学甚至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有时候是无形的压力,并不一定是指责)。
惯例,只说问题没有建议不是我的风格,所以有两个建议。
![]()
一个初中成绩一般般的学生,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想要高中发展得好,关键还是应该想想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然后针对性地做一些工作。
比如,本就信心不足,相对内向的学生择校要慎重,做了“凤尾”更容易心态崩。反之,神经大条,遇强则强的学生,不妨试着往更好的学校里面去。
比如,在学习方法上打好预防针,高中无法做到完美主义,每天的学习任务完不成不奇怪,学会抓重点,讲效率,利用假期再补回来。
当然,一个高中生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习惯,要是这么容易改变就不会有这么多焦虑的家长了。道理都懂,孩子就是改不了咋办?我的意见是,家长改……
调低你的预期!别总是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别总是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成绩好不是常态,成绩差才是。成绩好你都不在现在这所学校啦,过去九年都好不起来,去了挑战更大的高中,没有脱胎换骨的改善凭什么就好得起来?所以补课有没有用?有,但不是根源,不能起死回生。
另外可以考虑换赛道的可能,甚至在中考之前就应该考虑清楚普高是不是最合适的出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