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运会在大湾区举办,要知道作为开场的传递火炬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次全运会,香港的3大家族都来参加了。
霍家的儿媳妇郭晶晶也作为火炬手出席了全运会,可是在这么重要的场合里,唯独缺了李嘉诚家族,看来没了爱国心,再有钱也不行。
![]()
商界顶流集体亮相
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的火炬传递香港站,被视作兼具体育意义与区域融合象征的重要活动。作为国家级赛事首次在大湾区联合举办,这次传递不仅是体育精神的传播,更承载着展现香港与内地、澳门协同发展的深层意义,其规格与影响力不言而喻。
对于扎根香港的商业家族而言,这样的场合既是公开表达对区域发展支持的窗口,也是彰显家族在香港商界地位的重要契机。
![]()
活动当天的现场氛围印证了其重要性。香港几大传统商业家族均派出核心成员参与,新鸿基郭氏家族的第三代接班人郭基辉身着统一火炬传递纪念服装亮相,作为家族未来的掌舵者,他的出席被解读为郭氏家族对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明确表态。
新世界郑氏家族的郑志要全程参与火炬传递相关的公益互动环节,与现场市民亲切交流;恒基兆业李兆基家族则由次子李家诚代表,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家族将加大在大湾区科创领域的投资力度。澳门何氏家族也派出重要代表到场,与香港商界人士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
据现场参与的媒体统计,此次亮相的商业家族涵盖了香港房地产、金融、零售等核心产业的领军者,掌控的资产规模占据香港商界总规模的半数以上,堪称香港商界“半壁江山”齐聚。各大家族的积极参与,让这场火炬传递活动的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升,也成为展现大湾区商业力量凝聚力的重要场景。
缺席的“超人”家族
在这场星光熠熠的活动中,李嘉诚家族的“隐身”显得格外突出。作为香港商界曾经的“带头大哥”,李嘉诚凭借精准的商业判断在房地产、港口、能源等领域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其家族在香港商界的影响力曾持续数十年。过去类似的重要公共活动中,李嘉诚本人或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往往会作为核心人物出席,成为媒体聚焦的焦点。
![]()
此次缺席并非简单的个人行程冲突。从活动筹备阶段开始,主办方就通过多种渠道与香港主要商业家族沟通,邀请相关代表参与。
据知情人士透露,长江和记实业(李嘉诚家族核心企业)的公关部门在收到邀请后,仅以“家族成员近期有海外商务行程”为由婉拒,未提供具体的缺席成员姓名及行程安排。活动当天,长江和记实业也未像其他家族企业那样,通过官方社交媒体发布对活动的祝贺内容,与其他家族的积极互动形成鲜明对比。
![]()
这种反常的低调迅速引发外界热议。在香港本地的商业论坛上,有资深评论人士指出,即便家族核心成员确有行程冲突,安排家族其他重要成员或企业高管出席,也是商界常见的礼仪性做法,李嘉诚家族的完全缺席实属罕见。
更有分析认为,在大湾区协同发展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的背景下,商业家族对这类活动的参与度,往往与家族在区域内的发展布局紧密相关,李嘉诚家族的缺席难免让人产生联想。
![]()
缺席背后
李嘉诚家族的此次缺席,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家族一系列商业决策与社会形象变化的延续。最受关注的争议源于今年年初的一笔全球码头业务交易——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集团计划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全球码头资产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
这笔交易的核心资产,包括位于巴拿马运河两岸的战略深水港群,这些港口扼守全球航运的关键节点,对国际物流通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
交易消息披露后,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此事时,明确表示“关键基础设施的交易应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因素”,强调企业家在商业决策中需兼顾商业利益与国家利益。随后,港澳办转载的评论文章进一步指出,涉及跨境关键基础设施的交易,需符合区域发展整体战略,审慎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多方关注下,这笔交易一度暂停,长江和记集团的市值在短期内蒸发12%。最终,家族调整交易方案,引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作为合作伙伴,交易才得以部分推进。
![]()
商业决策引发的争议之外,李嘉诚家族在香港政治咨询层面的地位也出现微妙变化。去年香港特首顾问团组建时,长子李泽钜作为四大商业家族中唯一代表入选,彼时被认为是家族政治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但
在今年7月新一届顾问团组建时,李泽钜未再出现在名单中,而新鸿基、新世界、恒基兆业等家族的代表均顺利入选。这一调整被外界解读为香港商界影响力格局变化的重要信号,李嘉诚家族的话语权较以往明显下降。
![]()
家族的社会形象也在近年发生转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嘉诚凭借在房地产、慈善领域的投入,被香港市民冠以“超人”称号,其商业故事被写入教材,慈善基金会在教育、医疗领域的捐赠也收获广泛认可。
但随着香港社会结构变化,家族主导的房地产企业因房价调控等问题逐渐引发争议。火炬传递活动前一天,有男子在长江集团中心外墙泼洒红漆并要求见李嘉诚,虽为孤立事件,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家族社会形象的分化。
![]()
时代变迁
李嘉诚家族的缺席与其他家族的积极参与,背后是香港商界格局随时代发展的深层转变。过去数十年,香港经济长期由少数几大商业家族主导,房地产与金融产业占据核心地位,这种“财团独大”的模式在香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推动作用。
但随着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推进,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传统房地产导向的商业模式面临转型压力。
![]()
各大商业家族对这种转型的应对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新鸿基郭氏家族近年陆续投入超200亿港元,在大湾区布局科创园区,吸引内地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新世界郑氏家族则聚焦旧区改造与文化产业融合,在广州、深圳等地打造多个文旅综合体。
李兆基家族通过旗下基金会设立大湾区青年创业基金,扶持初创企业发展。这些布局与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也让这些家族在区域发展中的话语权得以巩固。
![]()
相比之下,李嘉诚家族的投资布局更偏向传统领域与海外市场。数据显示,近年长江和记集团在海外能源、电信领域的投资占比超过60%,而在大湾区科创、新兴产业的投入占比不足5%。
这种投资策略与当前国家推动的区域产业升级方向存在偏差,也使得家族在大湾区发展中的参与度逐渐降低。有商业分析机构指出,传统商业家族若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方向,适应区域发展的新需求,其影响力下降将成为必然趋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