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科协:“十五五”将谋划助力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新举措

0
分享至

七部门于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广大科技工作者如何为新时代科技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11月12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任海宏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6—2030年)》《中国科协“十五五”科普工作规划》,谋划助力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思路举措。

推动科技馆、重点实验室向中小学常态化开放

《意见》中提到了推动科技馆、重点实验室向中小学常态化开放。从顶层设计到资源建设,从后备人才培养到科普课堂,任海宏介绍了中国科协的相关工作,他表示,中国科协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体系化资源供给和科普阵地社会力量集成优势,将中小学科技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一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推动在新修订的《科普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在国务院部署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将青少年列为5大重点人群,明确要求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技教育水平。

据悉,目前全国科协系统管理的实体科技馆1150座,流动科技馆763套,科普大篷车1849辆,全年服务公众1.5亿人次。任海宏介绍,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支持的免费科技馆数量,从2021年的267座增加到2025年的448座。1274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遍布各地、社会各行业,成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重要阵地。全国相关学会结合各自优势,建设特色科普阵地服务中小学生,例如:中国物理学会建设近300所“蒲公英计划基地学校”,定向免费推送优质科技科教资源;中国气象学会建设129所“气象教育特色学校”,开展校园气象科学实践和气象科普活动;中国航空学会建设542所“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加强航空科技的普及。多样化阵地有效汇聚特色教育资源。

赛事方面,任海宏介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举办39届,历届参赛人次超过5亿。此外,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每年吸引近4000所学校、100万名学生参与。今年启动了“同心筑梦”西部项目,组织1万名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老少边”地区学生参加科普研学。

2022年以来,全国科技馆联动1.4万余所中小学,开展“科学之夜”“科技馆大讲堂”等场景式、体验式活动4.8万场次,今年共动员7359所中小学校、356家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参与,开展各类活动2万余场次。任海宏表示,今年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各地各部门共组织活动50余万场,其中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近20万场。4322家各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公益科普研学活动,线下参与超过2000万人次。

科技馆为青少年科技素养培育提供多维度支撑

对于下一步工作,任海宏表示,中国科协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学习借鉴各方面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化与教育部门的政策协同、工作联动、资源共享,努力为中小学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协力量。

作为“没有围墙的学校”,科技馆如何发挥作用?任海宏表示,科技馆可以在场景化的探究、前沿科技资源的转化、跨学科实践等方面,为青少年科技素养培育提供多维度的支撑。首先是创新科学方法教育,培育实践能力。科技馆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引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推出科学方法特训营,引导青少年围绕能源收集、环境控制生物保护等真实问题,与科学家、工程师共同设计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观察、实验、推理、创新等科学方法,并转化为可迁移的关键能力,为培育未来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科技馆可以弘扬科学精神,搭建价值引领的场景化桥梁。任海宏表示,通过前沿科技成果呈现、科研历程的叙事,实现从知识传播到价值引领的升华,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中国科协通过科技馆创建“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展教研一体化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多方力量,共同建立10余个“科普实验室”,协同推动前沿科技成果的科普转化,2025年共转化展品35件(套)。打造“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通过科技馆里的思政课、科学家故事戏剧等特色活动,生动阐释和弘扬科学家精神。

三是构建家校社协同体系,推动科技教育无界融合。任海宏认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中,科技馆扮演着资源整合与需求衔接的关键枢纽角色,推动科技教育打破边界,构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生态。打造“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形成以学校与科技馆为核心,联动高校、科研院所、科学家与家庭的“四方合力”教研模式,推动科普资源与课后服务的有机衔接,实现科技教育的共建共享。

此外,科技馆还可以发挥体系化阵地平台作用。任海宏介绍,今年,全国科普月期间,中国科协动员114家科普场馆共同开展“科学一千零一夜”活动,升级科学文化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推广地市级科技馆作为区域性科学教育中心的模式,在资源开发、师资培训等方面辐射引领,为构建全域科技教育生态提供坚实的保障。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京报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547557文章数 25054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