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新能源MPV自燃的视频吸引了车主们的高度关注,之后该品牌召回1万余辆该车型的举动,更让大家对新能源车冷却液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零配件”产生了兴趣。
![]()
根据该MPV厂家回应,此次起火事故存在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的隐患,在特定条件下,冷却液会腐蚀冷却回路中的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铝板,导致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冷却液把铝板锈穿了,让电池着火了,这还真不是小事儿。
![]()
该厂家处理办法是,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及前电机控制器,总计成本约十余万元,如果召回达到1万辆,那就是数十亿的成本,对于一个新能源车企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当然了,该厂家可以向冷却液供应商索赔,从而抵消掉一部分召回的成本压力。
![]()
首先,记者必须对该厂家的这项行为点一个大大的赞,能大大方方召回,不计成本消除隐患,这本身就是对车主们的负责,大家都在比“彩电冰箱大沙发”,拼配置、比续航、搞舒适的大环境下,汽车厂家能够在安全方面做出良心举动,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展现了一个实力车企应有的担当。
![]()
其次,不得不说的是,在新能源大举进攻市场,重营销的大环境下,能够在安全方面着力的车企并不多,甚至有些新车在未经过充分测试的情况下,就匆忙推向市场,用消费者的车来充当“试验品”,收集反馈进而改进。有些车企在明知道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迫于消费者压力不得不召回,确实不应该,这方面还是应该学习一下传统燃油车企的严谨态度,造一辆车是一辆车,从产品质量到售后服务,都可靠安心才行。
![]()
最后就是关于新能源车“冷却液”的问题。冷却液能够用于一辆新能源车上的多个零部件,从动力电池到电机,均采用的是同一款冷却液。在行业惯例中,冷却液并不由动力电池企业提供,也不由车企自研,而是车企从外部第三方供应商采购所得,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对冷却液的要求更高,原本是最不容易产生问题的一个零部件,此时在安全方面却出现纰漏,着实不应该,这也提醒广大新能源车企,在推出新能源车型时要严格测试,避免疏漏。
总的来说,新能源车是迭代速度很快,市场变化非常多的一种产品,理应有着更高的安全可靠性,激烈竞争带来的不仅是要抓紧站稳脚跟,还要靠安全争得人心,出厂时做足够时长的安全测试,出现问题及时召回,才是树立品牌美誉度的关键。
(半岛全媒体记者 贺鑫一)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