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听起来像句老话,但背后却是一场事关公平的大讨论,郑功成这次发声,不是简单说说,而是在提醒我们:养老金这件事到底是为了谁?
是为那些已经过得不错的人多添一份保障,还是为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撑起最后的防线?
当下的养老金制度,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的保护越来越薄。问题不再是“有没有”,而是“给谁才合理”。
![]()
养老金原本是“兜底线”的,可现实却有点走样,高收入群体不仅工资高、年金全,还有更多办法享受各种税收优惠,而收入本就不高的普通职工,甚至农民、灵活就业者,交得多、拿得少,有的根本进不去这个体系。
郑功成一句“不是为高收入者锦上添花,是为低收入者雪中送炭”,其实正好点破了制度设计的根本问题,公平性失衡。
这里的问题并不少,机关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超过70%,而企业职工可能连40%都达不到,有些人退休了还能安稳生活,有些人退休后却连医疗都成问题。
![]()
“双轨制”虽然在2015年改革取消了,但待遇差距还在延续,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依然远远领先普通工人。
城乡居民养老金更是低得可怜,很多农村老人每月拿几百块,别说养老了,连生病都发愁。
中国城乡居民养老金月均水平仅为180元,是不少中低收入家庭的“心理安慰”,远谈不上保障,问题是为什么最需要养老金的人,反而得得最少?
更荒唐的是政策还在鼓励高收入群体买个人养老金、享受税收减免,你说这是“补充制度”?可现实是它正在给富人更多利益,让穷人继续苦撑。
郑功成提出的核心逻辑很清晰,养老金是公共制度,不是理财产品,它的本质是“再分配”,不是谁交得多、谁就多拿,而是要解决“谁更需要”这个问题,可现实中,政策越来越像是在搞“养老金市场化”。
现在碎片化管理,导致待遇不统一,养老金制度分成好几种,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有机关事业单位的特殊安排,各搞一套,标准不一,财政支持也不一样。
![]()
比如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公务员,退休后每月拿上万元,而一个在农村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人,每月只能拿几百元,这不是“公平”,这是制度给出的“区别对待”。
郑功成强调要“全国统筹”,意思是不能再各地为政、各管一摊,养老金制度要有统一标准、统一资金池,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按需分配”。
养老金制度不是一个部门能办成的事,它背后是财政的长期承诺,可现在很多地方财政紧张,养老金发放靠“借钱维持”,如今中国多个省市的养老金账户出现“资金吃紧”的迹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养老金缺口扩大。
![]()
这就更凸显出一个问题,政府要不要为低收入群体兜底?郑功成提出财政必须对城乡居民、农民承担更明确的缴费责任,不能让他们自己扛全部负担,这不是“施舍”,是制度应有的担当。
现在很多政策在鼓励发展个人养老金,说是“多层次体系”,但问题是个人养老金的好处,基本都被高收入群体拿走了,税收优惠、投资回报,对普通劳动者根本没用,因为他们压根没多余的钱去买。
这就出现一个悖论,真正需要养老金的人享受不到制度红利,不需要的人却成了最大受益者。
![]()
郑功成警告得很清楚,不能把基本养老金变成一个“收益导向”的理财平台,它的定位必须明确,是兜底,不是增值,如果方向错了,养老金制度将彻底变味。
谁都知道人口老龄化是绕不过去的大山,国家统计局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突破2.5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7.8%,这不是“老龄化初始阶段”,这是已经逼近“深度老龄化”的边缘。
这意味着每年新增退休者数量将持续上升,养老金支出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现在不动手,未来将无法收场。
![]()
郑功成提出的三大改革方向,给了我们清晰的路线图,养老金制度不能再“地方自扫门前雪”,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待遇调整机制,中央财政要承担起更多责任,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养老金不是“地方福利”,是国家制度。
无论你是工人、公务员还是农民,退休后都应该有一个“体面”的生活,这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底线思维,政策要向弱者倾斜,比如对灵活就业人员减轻缴费压力、对农村老人提高基础养老金。
郑功成的建议很有指导性,基本养老保险必须兜底,补充养老保险要有针对性,个人养老金要遵循市场规则,不能混在一起,更不能让补充制度反客为主。
![]()
比如个人养老金可以发展,但不能用国家的钱搞“税收补贴”去喂养高收入群体,这不叫“多层次”,这叫资源错配。
郑功成的话,不只是提醒,更像是一次敲钟,他在2024年提出修订《社会保险法》,就是想让养老金制度从“碎片化”走向“整体化”,从“身份决定待遇”走向“公平为先”,这不是学术建议,这是现实呼声。
我们不能再用“慢慢来”当借口,养老金不只是老年人的事,它关系到所有人的未来,现在不改,等到我们老了,谁来为我们“雪中送炭”?
![]()
打破既得利益、推动制度调整、强化财政责任,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是方向,郑功成已经给出了方向,接下来要看我们愿不愿意动手。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养老金制度还算站得住脚,但要真正成为一个“可持续、公平、可靠”的制度体系,还差一大步,我们不能等到问题爆发,才去修补制度漏洞。
![]()
郑功成的这番话,是一次制度的提醒,是一次公平的提醒,养老金不能成为高收入者的“红利池”,它应该是弱者最后的依靠。
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让富人更富,而是如何不让穷人在老去时陷入绝望,这不仅是制度的选择,更是社会的底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