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地藏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人生在世,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死亡。可是,死亡真的是最让人绝望的吗?
佛家有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人这一生,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看似漫长,实则不过几十年光景。生时执着于功名利禄,死时却什么也带不走。世人常说"人死如灯灭",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殊不知,死后的世界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
《地藏经》中记载:"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阳间的人们,活着的时候不明因果,不懂孝道,等到亲人离世,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偏偏去做,让亡者在阴间备受煎熬。那些勾魂的阴差,日日游走于阴阳两界,见惯了生离死别,也见惯了人心冷暖。他们说,亡者最绝望的时刻,不是魂魄被勾走的那一刻,而是看见阳间亲人的某些做法。
那究竟是哪些做法,能让亡者在阴间痛不欲生?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因果玄机?
![]()
说起阴差,世人多有误解,以为他们都是青面獠牙、凶神恶煞的模样。其实不然。
在很久以前,舍卫国有位长者,名叫目犍连。此人并非寻常百姓,而是世尊座下十大弟子之一,号称"神通第一"。他修行多年,证得阿罗汉果位,具足六神通,能够游走于天界、人间、地狱之间。
一日,目犍连尊者在禅定中,忽然心有所感。他睁开眼,对身边的阿难说:"我观见阴间有一桩奇事,需往一探。"
阿难好奇:"尊者要去阴间?"
目犍连点点头:"近日阴间来了一位新亡者,生前是位孝子,死后却在阴间痛哭流涕,比那些造恶业的人还要凄惨。我想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说罢,目犍连便运用神通,瞬间来到了阴间。
阴间与阳间不同,这里没有日月星辰,只有昏暗的天色。到处都是游魂野鬼,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哀嚎,有的在跪地求饶。目犍连见怪不怪,径直往阴司大堂走去。
阴司大堂外,站着几位阴差。这些阴差并非世人想象的恐怖模样,而是穿着灰色长袍,面容肃穆。见到目犍连,他们纷纷行礼:"见过尊者。"
目犍连还礼:"诸位辛苦了。我来此是想打听一位新来的亡者,他生前是个孝子,为何死后如此凄惨?"
一位年长的阴差叹了口气:"尊者说的可是那位姓张的亡者?"
目犍连点点头。
那阴差摇摇头:"唉,说来话长。尊者若想知道详情,不如随我来。"
目犍连跟着阴差往里走,穿过几道门,来到一处幽暗的房间。房间里坐着一个中年男子,正是那位张姓亡者。他双手抱头,低声啜泣,看上去痛苦不堪。
目犍连上前:"这位居士,你为何如此悲伤?"
那亡者抬起头,见是一位庄严的僧人,连忙起身行礼:"大师,我...我实在是太痛苦了!"
目犍连问:"你生前积善行德,为人孝顺,死后本该有好的去处。为何反而如此痛苦?"
那亡者眼泪流了下来:"大师有所不知,我死后魂魄回到家中,看见家人的所作所为,才知道什么叫绝望!"
目犍连来了兴致:"愿闻其详。"
那亡者擦了擦眼泪,缓缓说道:"我叫张福,生前是个商人。我从小就孝顺父母,对妻子儿女也是尽心尽力。我辛苦打拼多年,攒下了不少家业,本想着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谁知道,我出门做生意时遇到土匪,被杀害了。"
"死的那一刻,我并不觉得有多痛苦。我想着,这辈子虽然短暂,但也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家人。可当阴差勾我魂魄的时候,给了我七天时间回家看看。这一看,我才知道什么叫心寒!"
目犍连问:"你看到了什么?"
张福咬牙切齿:"我看到我那所谓的好兄弟,在我尸骨未寒时,就来分我的家产!我看到我的妻子,不但不为我守孝,反而跟别的男人眉来眼去!我看到我的儿子,拿着我留下的钱财花天酒地!我看到我的亲戚,在我灵前哭得撕心裂肺,转身就在背后议论我的是非!"
"大师,你说我能不绝望吗?我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局!"
目犍连听了,沉默良久。
那位阴差走过来,对目犍连说:"尊者,这样的事,我们见得太多了。很多亡者,最绝望的时刻不是被勾魂那一刻,而是回家看到亲人的所作所为。"
目犍连问:"那都有哪些做法,最让亡者绝望?"
阴差想了想:"依我这么多年的见闻,大概有五种。"
"第一种,便是争夺遗产。"阴差叹道,"人还没凉透,家里就开始争抢财产。兄弟反目,妻子改嫁,子女不孝。这些都是最常见的。"
张福在旁边听了,又开始抽泣:"正是如此!我死后第三天,我那几个兄弟就上门来要分家产。我妻子本来就软弱,被他们几句话就吓住了,把我辛苦攒下的产业分了一大半出去。我那儿子还小,根本护不住家业。"
阴差继续说:"第二种,是对亡者不敬。有的人,生前对父母孝顺,死后却草草下葬,连个像样的棺材都舍不得买。有的人,在亡者灵前做出种种不敬的事,说些不该说的话。"
这时,又有一个亡者从旁边走过来,哭诉道:"我就是这样!我生前对儿女那么好,含辛茹苦把他们拉扯大。可我死后,他们嫌买好棺材太贵,就随便买了个便宜货。下葬那天,他们也是匆匆了事,连个像样的法事都没做。"
"更让我寒心的是,在我灵前,我那大儿媳妇还说,'老太婆终于死了,以后不用伺候她了'。我听了这话,心都碎了!"
阴差摇头:"这样的事,太常见了。人活着的时候,儿女表面孝顺,背地里都盼着老人早点死,好继承遗产。等老人真死了,孝顺的样子也不装了。"
目犍连听了,心中悲悯:"那第三种呢?"
![]()
阴差说:"第三种,是不做善事超度。佛家讲究超度亡灵,为亡者做功德。可有些家人,要么是不信,要么是舍不得花钱,根本不为亡者做任何法事。亡者在阴间受苦,阳间又得不到功德回向,那真是苦上加苦。"
张福接过话:"我妻子虽然为我请了僧人念经,但那是我生前就交代好的,钱也是我提前留下的。如果不是我自己安排,她根本不会主动去做。"
"我死后第五天,家里来了个道士,说能超度亡魂。我妻子问要多少钱,那道士说要一百两银子。我妻子当场就拒绝了,说太贵。可她转身就给我那几个兄弟分了上千两银子!"
"我在旁边看着,心如刀割。原来在她心里,一百两银子的法事都舍不得给我做,却能把上千两银子分给外人!"
目犍连听了,又问:"那第四种呢?"
阴差神色更加凝重:"第四种,是在亡者生前就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死后却假惺惺地哭丧。这种虚伪,最让亡者心寒。"
这时,又有一位女性亡者走过来,她眼眶红肿,显然哭了很久。
"大师,我就是这样的!"她哽咽道,"我生前是个妻子,对丈夫百般照顾。可我不知道,他背着我养了外室,还有了私生子。我病重的时候,他表面上对我嘘寒问暖,背地里却去见那个女人。"
"我死后,魂魄回到家中,看见他在我灵前哭得撕心裂肺,我还以为他是真心难过。可第七天头七那晚,我看见他把那个女人带进了我们的家,睡在我们的床上!"
"我当时恨不得化作厉鬼,把他们都杀了!可我没有那个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心如刀割!"
目犍连叹息一声,又问:"那第五种呢?"
阴差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第五种,是最让亡者绝望的——那就是看到自己在世时信任的人,在自己死后露出真面目。"
"有的是最好的朋友,在亡者生前信誓旦旦要照顾他的家人,死后却觊觎他的妻子;有的是最亲的兄弟,在亡者生前情同手足,死后却霸占他的财产;有的是最孝顺的儿女,在亡者生前孝顺无比,死后却对他的遗愿置之不理。"
张福再次开口:"我就是这样!我生前有个好兄弟,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我临死前还托他照顾我的妻儿。可我死后看到,他竟然对我妻子起了歹心,还想霸占我的家产!"
"那一刻,我才明白什么叫'人心隔肚皮'。我信任了他几十年,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目犍连听完这五种情况,心中感慨万千。他问那位阴差:"这些事,在阴间很常见吗?"
阴差点点头:"太常见了。每天都有新来的亡者,因为看到阳间亲人的所作所为而痛哭流涕。有的甚至比那些造了大恶业的人还要痛苦。"
"造恶业的人,虽然要受刑罚,但那是肉体上的痛苦;可看到亲人背叛,那是心灵上的痛苦,更加难以忍受。"
目犍连问:"那这些亡者,该如何解脱?"
阴差摇摇头:"很难。除非他们能放下执念,看破世情。否则,这份痛苦会一直折磨着他们,直到他们投胎转世。"
目犍连听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事。他看向那位阴差,问道:"那如果阳间亲人能做到某些事,是否能减轻亡者的痛苦?"
阴差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尊者此言正是关键!确实有几件事,若阳间亲人能做到,不但能减轻亡者痛苦,还能为他们积累功德,改变来世的命运。"
"这几件事,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需要真心诚意。若能做到,亡者在阴间便能得到庇佑,甚至能够..."
阴差说到这里,却停了下来,目光深邃地看向目犍连。
那些正在旁边哭泣的亡者们,也都停下了哀声,竖起耳朵想听下文。这阴差口中的方法,究竟是什么?
阴差看了看周围那些满怀期待的亡者,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若阳间亲人能做到这几件事,亡者不但能在阴间得到庇佑,甚至能够提前转世投胎,或者往生善道。"
目犍连追问:"请明示。"
![]()
阴差伸出一只手,一根根手指数过来:"第一件事,真心为亡者做功德。不是为了面子,不是为了做样子,而是真心实意地为亡者超度。可以请僧人念经,可以布施贫困,可以放生行善,这些功德都会回向给亡者。"
张福听了,眼中露出渴望:"可我妻子不肯为我做啊!"
阴差说:"你妻子虽然不肯,但你生前积累的善业还在。你生前乐善好施,帮助过很多人。那些人若能在你死后为你做点善事,也算是功德。"
"我见过有的亡者,生前默默行善,从不张扬。他死后,那些受过他恩惠的人自发为他做功德,超度亡魂。这样的亡者,在阴间受到的待遇就完全不同,很快就能投胎转世。"
目犍连点点头:"所以,生前积善,死后自有回报。"
阴差继续说:"第二件事,守好亡者的遗愿。很多人临死前都有遗愿,有的是希望子女好好读书,有的是希望家人和睦相处,有的是希望某件事能够完成。若家人能遵守这些遗愿,亡者在阴间就能安心。"
那位女性亡者说:"我临死前最大的遗愿,就是希望我女儿能嫁个好人家。可我丈夫为了贪图彩礼,把我女儿嫁给了一个老头子!我在阴间看着,心如刀割!"
阴差叹息:"这样的事太多了。很多人根本不把亡者的遗愿当回事,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殊不知,亡者虽然死了,但魂魄还在,看得清清楚楚。"
"第三件事,"阴差继续说,"不要在亡者灵前做恶事、说恶言。很多人以为人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在灵前肆无忌惮。其实,亡者的魂魄就在旁边,一切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
"我见过有的家人,在亡者灵前争吵打骂,说些难听的话。亡者在旁边看着,既生气又无奈,只能默默流泪。这种行为,不但伤害亡者,也会给自己带来恶业。"
目犍连问:"那如果已经做了这些事,还能补救吗?"
阴差点点头:"可以。只要真心忏悔,真心改过,为亡者多做善事,还是能弥补的。佛家讲究忏悔,只要诚心忏悔,重罪都能减轻,何况这些?"
"第四件事,"阴差说到这里,神色更加严肃,"要为亡者守孝。这个'守孝'不是形式上的披麻戴孝,而是真心守住孝道。在亡者去世的头七、二七、三七期间,最好能吃素念佛,为亡者祈福。"
"很多人不知道,亡者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会经历多次审判。每隔七天,就有一次判决。若阳间亲人能在这期间为他做功德,就能减轻他的罪业,改变他的去处。"
张福听到这里,急切地问:"那现在我已经过了四十九天,还有救吗?"
阴差说:"过了四十九天,亡者的去处基本就定了。不过,若阳间亲人能在一周年、三周年时为他做功德,还是能为他积累福报,影响下一世的命运。"
"第五件事,"阴差最后说道,"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要活出亡者希望看到的样子。"
众人都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阴差解释道:"每个人死前,都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好好活着。做父母的,希望子女成才;做子女的,希望父母安享晚年;做夫妻的,希望对方幸福。若家人能按照亡者的期望好好生活,亡者在阴间就能安心。"
"我见过有的亡者,看到自己的儿子因为悲伤过度而一蹶不振,在阴间痛哭不已。他死了,但不希望儿子也毁了。若儿子能振作起来,好好生活,那才是对亡者最大的慰藉。"
那位女性亡者听了,忽然问:"那如果看到亲人过得太好,会不会也不舒服?"
阴差摇头:"不会。真正爱你的人,希望你过得好。只有那些虚伪的人,才会见不得别人好。若你生前真心爱你的家人,死后只会希望他们幸福,不会嫉妒。"
目犍连听完这五件事,问道:"那如果阳间家人一件都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