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国际顶刊《自然》刊登了一篇名为DNA逻辑电路和神经网络中的热充电计算”的论文。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那位“12年踩着4任丈夫晋升”的钱璐璐。
![]()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从2011年开始,钱璐璐就已经陆续在《科学》《自然》这些顶刊上发表系列论文,一步步夯实了自己在DNA计算机领域的地位。
但比起学术成果,更让网友热议的还是她那段“步步为营”的人生。
![]()
有人说她是“学术邓文迪”,有人赞她是“目标明确的强者”。
那么,为什么在一个人身上,能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究竟哪一种评价才是真实的?
![]()
四段极具争议的婚姻
从本科与同学结婚,到研究生阶段与师兄结合,再到博士期间与学术新星联姻,最终嫁给加州理工教授埃里克・温弗里。
这四段婚姻非常巧合的对应了她的学术晋升的关键节点。
![]()
钱璐璐的第一段婚姻,就在东南大学的校园里。
2000年南京铁道医学院和原东南大学等院校进行合并,原本就读二本南京铁道医学院的她意外的成为了985院校的学生,也在这里遇到了第一任丈夫。
![]()
据说当时,这位学长被她的美貌与活力吸引,毕业后两人结婚,家里的家务全由丈夫包揽,他还在外赚钱供钱璐璐专心备考,最终钱璐璐以优异成绩考上上海交大研究生。
但两人的认知和异地的分居,让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而此时的钱璐璐,已经顺利迈入了更高的学术平台。
![]()
来到上海交大的钱璐璐,很快因为容貌出众成了校园里的焦点,还被评为“校花”,于是她的第二段婚姻也随即到来。
对方是一位“校草”博士,为了和钱璐璐在一起,这位博士甚至和相恋了多年的未婚妻分了手。
![]()
不仅如此,在学业上,他直接成了钱璐璐的“私人导师”,不仅逐字逐句地帮她修改论文,还手把手指导实验操作。
哪怕钱璐璐一时兴起想参与2010年《红楼梦》林黛玉的选角,他也全力支持,但是这段婚姻也在她读博期间画上了句号。
![]()
在解决了学业基础问题后,博士阶段的钱璐璐开始寻找新的研究方向,而第三任丈夫,一位上海交大DNA计算领域的学术新星,恰好成了她的“领域领路人”。
两人婚后后一度被称为学界“学霸夫妻”。
在丈夫的引领下,钱璐璐快速切入DNA计算这个交叉学科,短短几个月就掌握了核心技术,还发表了DNA组装相关的关键论文。
![]()
更重要的是,她还获得了接待国际顶尖学者的宝贵机会,而正是这次接待,让她结识了加州理工的大牛埃里克・温弗里,为后来赴美铺路。
2007年的这次接待,让温弗里记住了这个兼具美貌与学识的中国女孩,他随即发出邀请,全额资助她赴美访问,钱璐璐的第三段婚姻也彻底结束。
![]()
2010年结束第三段婚姻后,她便与温弗里同居结婚,2011年领证时顺利拿到美国绿卡。
到了2013年,为了帮她争取加州理工的助理教授职位,温弗里甚至以离职相胁向校方施压,最终成功帮她拿下了终身教职的入场券。
到了2019年,钱璐璐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而上次获得这个荣誉的还是钱学森。
![]()
也正是因为这四段婚姻都精准踩在了学术进阶的关键节点上,于是“学术妲己”这个标签就按在了钱璐璐。
不仅如此,历任丈夫其实都没有一手遮天的行政权力,而且每次离婚后,对方也从没站出来指控她学术不端。
其实,钱璐璐真正能够在学术界站稳脚跟的,就是她实打实的学术硬功。
![]()
比婚姻更关键的逆袭密码
钱璐璐的学术逆袭,还得从1980年开始说起。
打小钱璐璐就有个“科学家梦”,所以理科一直都是她的强项,作业本上的红对勾比旁人多一大截。
可偏偏高考时栽在了语文上,发挥失常的她没能挤进理想的名校,最终去了二本的南京铁道医学院。
![]()
换作别人,或许会消沉好一阵子,可钱璐璐没这样:她听着父亲“进了学校好好努力,机会有的是”的宽慰,很快就稳住了心神。
没有沉溺于失利的沮丧,她反而借着这个契机,认认真真规划起了自己的长期职业路径。她知道二本院校的平台有限,要实现儿时的科学家梦想,必须提前铺路。
![]()
从大一开始,她就给自己列了详细的学习清单,不仅吃透专业课,还主动找老师要拓展资料,甚至利用课余时间补学高数难点。
这份清晰的规划,其实已经悄悄展现了她极强的资源整合意识,哪怕眼下资源有限,也要把能抓的都抓在手里。
更关键的是,入学没多久就撞上了改变命运的机遇。
![]()
2000年4月,正好赶上教育部的高校合并改革,南京铁道医学院和原东南大学等院校合并,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就这么着,钱璐璐从二本学子一跃成了985名校的学生,这从天而降的平台,简直是为她的规划添了把火。
但她很清楚,“名校标签”只是敲门砖,自己和原本就在东南大学的学生还有差距。
![]()
所以合并后她更拼了,把“资源整合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东南大学的图书馆藏书更丰富,她就泡在里面啃前沿文献;实验室设备更先进,她主动找导师申请参与课题,哪怕一开始只是打杂。
![]()
遇到厉害的学长学姐,就带着问题去请教,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那段时间,她白天泡实验室做研究,晚上晚自习写课题论文,连吃饭都在琢磨实验数据,完全是“榨干自己潜力”的状态。
这份韧性也延续到了后续的学术道路上。
![]()
2013年,她成了加州理工的助理教授,更重要的是,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
这下她更是如鱼得水,四年时间里一口气发表了8篇国际知名期刊论文,还拿下了两个分量极重的奖项。
DNA计算领域的罗森堡郁金香奖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前瞻协会费曼奖。
要知道,罗森堡郁金香奖是为纪念自然计算领域奠基人设立的荣誉,每年只评一位杰出科学家,含金量可想而知。
![]()
![]()
说到底,钱璐璐的逆袭从来不是单一因素促成的,而是三个关键转折点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院校合并带来的985平台给了她起跳的基础,让她能接触到更优质的资源和人脉;另一方面,历任丈夫提供的学术指导、资源倾斜和人脉引荐,确实帮她少走了不少弯路,但更核心的是她自身明确的目标感。
![]()
从考研到读博,从选方向到建实验室,每一步都踩得又准又稳,即便有外部助力,若没有自己的天赋和日复一日的付出,再好的机会也抓不住。
如今的钱璐璐,在学术上依旧保持着高强度的产出。
![]()
她的实验室就像个“成果孵化器”,不仅持续发表多篇高影响因子SCI论文,还培养出了不少青年才俊,其中几位已经成了领域内的骨干力量。
更让人期待的是,她主导的DNA计算技术一旦落地,未来有可能把癌症早筛成本降低90%,这意味着更多普通家庭能负担得起早期筛查,大大提高癌症治愈率。
这样的临床价值,也让她的学术贡献得到了国际学界的一致认可。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