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淄博市张店区的一间工作室里,工具与零件堆积如山,李鲁的一天,又一次在拆阅快递的窸窣声中拉开了序幕。每天,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包裹不计其数,里面装着的,是无数个等待“救治”的童年。
![]()
![]()
工作台上,是一只格外陈旧的毛绒熊猫。在李鲁眼中,这是今天最珍贵的“病号”。这只熊猫,购买于1997年,最初属于一位妈妈,是她童年的宝贝;如今,它又被交到了她孩子的手中,直到再次破损,才被寄到这里。它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份跨越了两代人的情感信物。“像这样的‘传二代’玩具,我修复过很多。”李鲁一边仔细地修理着熊猫,一边说道,“触摸它们,就像触摸了两代人的童年。修复它们,感觉是在为一个家庭续写温暖的故事。”
![]()
![]()
他的工作室,就像一间专为童年设立的“时光诊所”。货架上,待修的玩偶、缺轮的小车、失声的机器人排着长队。修复过程是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更需要一颗体察情感的心。当被问及为何投身玩具维修时,李鲁的回答简单而纯粹:“玩具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份热爱,最终从爱好变成了生活的主旋律。他坦言,今年发布的维修玩具短视频吸引了很多粉丝,粉丝们纷纷发私信询问能否维修。就这样,一股来自天南海北的送修潮,将他推上了全职玩具维修师的位置。
![]()
![]()
当传统的维修方法无法满足需求时,他自学的三维建模和3D打印技术便派上了用场。工作台一角的3D打印机正在嗡嗡作响,为一个20年前的玩具“打印”着早已停产的履带零件。在他手中,没有“修不好”的概念,只有时间、工序和成本的考量。先进的数字技术,在这里成为了唤醒旧日记忆的“时光机”。
每天,不计其数的玩具从四面八方涌来,每一个都带着一个故事,一份期盼。李鲁深知,自己修复的不仅是塑料、金属和绒毛,更是记忆的纽带,是许多人不愿因破损而中断的情感连接。
![]()
![]()
在这个崇尚新潮与速朽的时代,从菏泽来淄安家立业的李鲁,选择成为一名“时光的修补匠”。他在这方小天地里,用匠心,对抗着遗忘,默默守护着那些被一代代人珍视的温暖记忆。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姜涛 伊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