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到节假日,小王叔叔家里就热闹起来。亲戚朋友每次聚餐,总会有人拿出柜子里那瓶十几年前的“珍藏老酒”,边倒边自豪:“酒啊,越放越香,越久越值钱!绝对不会坏。”
可就在上周,老友们正满怀期待地举杯,却发现陈年老酒变得浑浊发臭,还有人喝了一口直呼头晕恶心。小王叔叔不解地问:“难道,酒真的会过期?”
这一幕,不就是很多家庭的缩影吗?难道我们从小听到大的“酒放得越久越好”,其实只是一个误区?超过八成人没搞明白,保质期到了的酒,到底还能不能喝?
![]()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看似人人懂却又极易搞错的健康谜题:酒,真的越放越好吗?过了保质期还能喝吗?90%的人可能都低估了过期酒的隐患,尤其是你家酒柜里的这几种“老酒”,最容易被忽视。结果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酒越陈越香”?专家划重点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酒就像普洱茶、老陈醋,越存放越佳。可是,这一说法真的成立吗?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国家标准规定,不同种类的酒,其保质期和性质相差很大。
白酒:高度白酒(一般53%vol以上)因酒精浓度高,能较长时间抑制细菌和微生物繁殖,理论上的确可以存放多年,甚至几十年,但前提是密封良好、环境适宜,否则也会风味损失、变质。
![]()
低度白酒、黄酒、果酒、葡萄酒等,普遍设有2-5年不等的保质期。酒精度低、糖分高、还含有氨基酸、酯类物质,在存放过程中极易发生氧化、败坏,甚至滋生微生物。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分析,葡萄酒、黄酒、啤酒类饮品,超保质期存放达半年,检出杂菌风险升高高达68%。
2023年《中国食品健康安全报告》随机检测了市面上流通的百瓶“陈年果酒”,有27%样本的微生物超标、乙醛等有毒副产物升高,饮用后可能出现腹泻、头晕呕吐等急性反应,严重的甚至损伤肝肾功能。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酒都经得起“时光的考验”。尤其是保质期外的低度酒和复合型酒,隐藏的健康风险要远高于传统观念的“越久越香”。
有人觉得,喝点过期酒难不成有多大问题?其实,过期酒的危害比你想的多。坚持饮用过期酒,三种常见的身体反应最容易悄然而至:
急性胃肠道刺激:中国CDC数据显示,在2018-2022年接诊的酒后不适案例中,“过期酒导致的急腹痛、呕吐、腹泻”比例高达32%。这些通常是因酒中杂菌污染、二次发酵导致。
![]()
头晕头痛,甚至加重慢病:失去本味的陈年酒,易产生更多乙醛和杂醇油,摄入后与大脑乙醛脱氢酶反应,加重头晕头痛、加剧高血压波动,对中老年尤为危险。
潜在的肝肾伤害:协和医院研究证实,长期饮用变质酒,诱发肝脏损伤风险提升12.4%,尤其是本身有肝炎、肾功能障碍的人,更易出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酒放得再久,内部已悄然发生化学变化。特别是在温度高、密封不严、日晒等情况下,本应愉悦的“老酒”,很可能变成“毒酒”。
有人说,那我家几十年前的“老茅台”、“老黄酒”还能不能喝?答案并不简单。只要做到这三点,喝酒安全有保障:
关注酒的类型:高度白酒(>53%vol且未开封、阴凉),保存得当可酌情品鉴,但即便如此,出现变色、浑浊、异味坚决别喝!而果酒、低度酒、黄酒、露酒等,超过保质期都建议尽快处理。
![]()
核查瓶盖与密封性:开封过、密封不严的酒,哪怕剩余量多,也不建议长期存放,酒精易挥发、空气里的微生物入侵,变质速度加倍。
看、闻、尝三步辨别:先观察是否澄清、有无沉淀异物,再闻有无异味,最后小尝一口,若出现苦辣、臭酸等非原酒本味须立即倒掉。
专家提醒,即便是未超期的酒,也不宜长期大量饮用,更不能抱着“老酒如药”的想法自行进补。一旦饮用过期酒出现持续不适,务必及时就医,切勿盲目“扛一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