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任磊磊
11月12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科技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6—2028年)》等4个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发布会上,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介绍了我省构建了“2+17”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工作体系的具体情况,以及省科技厅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的部署和取得的成效。
![]()
孙海生表示,“2+17”工作体系,其中,“2”指的是,去年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的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2个指导性文件;“17”指的是,科技厅会同相关部门印发的人工智能、工业母机、低空经济等17个重点产业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在推进落实过程中,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夯实深度融合基础
让科技攻关更精准。我省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发射升空;世界在建工程最大直径盾构机“山河号”下线;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出港运行;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降低原油消耗70%;“十四五”以来已获批1类新药9个、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
让平台支撑更有力。平台布局阶段突出产业“契合度”,17个重点产业领域的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数量,超过我省平台总数的70%,重大创新平台与产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
人才评价更科学。坚持“谁用谁评价、干什么评什么”,探索“小同行”评价、代表作评价、产业贡献评价、社会认可度评价,选择了20家单位开展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全省17个重点产业的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82人,占全省总数的一半,泰山人才达到1334人,占全省科技领域泰山人才总数的85%。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牢融合发展关键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今年重大科技攻关指南建议75%来自企业,90%以上的省重大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承担,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8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建强“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助力1900余家企业获“无担保、无抵押”融资超103亿元,有效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目前,全省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家、居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3.5万家、居全国第四。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业比重达到55.31%。较去年提高1.99个百分点,超出“十四五”规划目标5.31个百分点。
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畅通融合发展路径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出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16条“硬措施”,指导22家试点高校院所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赋权改革、“先使用后付费”等方面先行先试,持续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布局建设6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40家中试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已促成科技成果交易近1600项,成交额突破15亿元。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