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永定,寒风渐起,永定区龙潭镇蝴蝶兰智能温室里却暖意流淌,春色满园。娇艳欲滴的蝴蝶兰层层叠叠,宛如一群群振翅欲飞的彩蝶。工人们笑语盈盈,指尖翻飞,精心侍弄着这些“兰花仙子”。满载鲜花的冷链车缓缓驶出,将这份山乡的美丽与希望送往全国各地。眼前这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永定区龙潭镇打造共富花场的生动缩影。
![]()
“我们这里固定的就业人员有90多人,平时季节比较忙的时候还有季节工,一年大概有五六百个工左右,他们的平均工资一年下来大概有五万元左右。” 永定区龙潭镇万花园林总经理谢凡生说。
![]()
距万花园林不足500米处,占地11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已拔地而起。这是龙潭镇投入1350万元新建的广龙共富花场核心项目,项目采用“广州技术+龙潭资源”协同模式,从广州引进人才团队发展“红掌”培育种植和销售,龙潭镇整合场地、劳动力资源,实现双方互惠共赢。
“广龙共富花场将在11月中下旬进驻,进驻后能够解决我们龙潭超过30位村民就业,也让更多的村民能够参与多元花卉种植,延伸产业链条。”永定区龙潭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赖其筠说。
![]()
近年来,永定区龙潭镇立足蝴蝶兰小镇的优势,创新“跨村联建+村企共建”模式,让昔日的废弃矿山,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村民们把林地、资金入股万花园林公司,家门口上班领工资,年底还能拿分红增收,“资源整合+就业驱动+利益共享”的模式,稳稳托起了2000多名乡亲的幸福生活。小小的蝴蝶兰,如今已成为撬动龙潭镇共同富裕的“金钥匙”。年产1000万株优质种苗,年产值达1.5亿元,这家全国最大的蝴蝶兰鲜切花基地,不仅香飘四海,更催生了美丽的“蝴蝶效应”。节假日温室大棚内游客盈门,成了热门的生态打卡地,实现“园区变景区”的愿景;花香富裕了村集体,参与联建的8个村,有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20万元大关,生态修复与农民增收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双向奔赴”。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立足龙潭蝴蝶兰小镇,我们更要让蝴蝶兰催生出农旅融合的‘美丽经济’,把园区变景区,让生态修复与农民增收‘双赢’。深耕‘矿业+’转型,延伸加工链、融合文旅链,把这个家门口的‘金饭碗’端得更牢,让万花园林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共富花场’。”永定区龙潭镇党委书记张正锋说。
![]()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编辑:胡美东 通讯员:熊 川 汤胜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