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河南郑州一位水电工王师傅的遭遇,看得人浑身冒火!
2024年3月,他带着工友给当地一家装修公司干水电活,总工程款17万,双方约定完工后结清。可等到工程验收合格,公司却开始耍赖,只结了14万,剩下3万多以“验收有瑕疵”为由拖着不付,一欠就是8个月。
王师傅每次上门讨薪,公司要么躲着不见,要么找各种借口推脱,甚至放话爱去哪告去哪告。
走投无路的他,想着网络曝光或许能有效果,就拍了条短视频,对着镜头哭诉自己的遭遇,曝光了公司名称和欠薪事实,视频里没有一句脏话,全是实打实的讨薪诉求。
没想到视频火了,播放量破百万,网友纷纷帮他声援,可还没等公司结钱,王师傅却收到了法院传票。
公司以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他,要求删除视频、公开道歉,还索赔7万元!
更让人窝火的是,公司在起诉状里玩起了文字游戏,把本应属于工资的3万余元,说成是工程款,声称工程款结算有争议很正常,王师傅公开曝光,导致公司订单流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截至11月12日,案件已经开庭审理,还没出最终判决,可王师傅却愁得睡不着觉:
我辛辛苦苦干活,拿不到工钱就算了,现在还要倒赔7万,这世上还有说理的地方吗?
他的遭遇被媒体报道后,瞬间引发全网热议,无数网友为他鸣不平。
![]()
的网友气得直拍桌子:这是什么逻辑,欠薪还有理了,17万结14万就叫良心?难道欠的3万不是人家应该赚的?”
有同样被欠薪过的网友爆料:
我之前被欠薪5万,讨了一年多才要回来,公司也是把工资写成工程款,仲裁都很难赢,这些无良公司就是钻法律空子!
更有人质疑公司索赔7万,自己欠薪在先,还敢起诉维权的工人,这是欺负老实人没文化、没背景吗?
必须支持王师傅反诉,让公司付出代价。
还有网友呼吁,恶意欠薪就该纳入刑法,看谁还敢欠工人工资。
可也有少数网友提出了不同看法,引发了更激烈的争论。
王师傅确实委屈,但拍视频曝光公司名称,可能真的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应该走法律途径维权,而不是私下曝光。
还有人说现在很多工程结算都有争议,公司结了80%以上,确实比很多欠薪公司强,王师傅应该先和公司协商,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冲动曝光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
但这些声音很快被反驳,协商有用还用曝光吗?劳动仲裁流程长、耗不起,工人讨薪难如登天,曝光是无奈的选择。
有网友反问,都是工人辛辛苦苦赚的钱,凭什么要分工资和工程款?公司就是故意玩文字游戏,把工资写成工程款,让工人讨薪无门。
立马有人附和,对,工资受劳动法保护,工程款属于合同纠纷,维权难度天差地别,这些公司就是利用这点坑工人。
![]()
王师傅的遭遇,不过是无数农民工讨薪难的一个缩影。
我差了一些资料。
2024年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受理的欠薪案件中,有37%的案件都存在工资变工程款的情况。
我们常说劳动最光荣,可现实中,多少工人辛辛苦苦干活,却拿不到血汗钱?
他们讨薪时,要面对公司的推诿、刁难,甚至威胁,走法律途径又要经历漫长的流程,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人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而那些无良公司,却靠着欠薪节省成本,赚得盆满钵满,就算被曝光,也只是轻飘飘地道歉、结一部分工资,根本不会受到实质性的惩罚,这也是欠薪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更让人寒心的是,工资和工程款分开的规定,本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却被一些公司当成了坑害工人的工具。
他们利用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薄弱的特点,在签订合同时玩文字游戏,把工资写成工程款,一旦发生纠纷,工人就会陷入维权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