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秋日午后,青山村后山果园里一片丰收景象。
村民代表赵建平带着十几个人气势汹汹上山,手里挥舞着一纸"协议"。
"陈志远,这果园今年收入至少60万,按约定你得分给村里50万!"
面对村民们的叫嚣,承包户陈志远却异常平静。
他缓缓转身,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我等的就是这天!"
这句话让所有人愣住了,谁也没想到事情会有如此意外的发展。
![]()
01
2024年10月15日,秋高气爽。
青山村后山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树枝。
陈志远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正在指挥十几个工人采摘苹果。
他四十二岁,中等身材,皮肤被山风和阳光晒得黝黑,双手布满老茧。
工人们动作娴熟,将一个个鲜红的苹果小心翼翼地放进竹筐里。
"小心点,别碰伤了果皮。"陈志远不时提醒着。
这些苹果个头均匀,色泽鲜艳,散发着诱人的果香。
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格,每斤能卖到八块钱,比普通苹果贵了一倍多。
陈志远心里算着账,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要好,纯收入至少能达到60万。
正当他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山路上传来了嘈杂的脚步声。
赵建平领着十几个村民气势汹汹地走了上来。
赵建平五十多岁,是村里的"能人",平时爱管闲事,嗓门特别大。
他手里拿着一份泛黄的纸张,上面还盖着几个红手印。
"陈志远!你给我站住!"赵建平老远就开始喊。
陈志远抬起头,神色平静地看着这群人。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什么事?"陈志远擦了擦手上的泥土。
赵建平快步走到他面前,将那份纸张高高举起。
"这是什么?你自己看看!"
陈志远接过纸张,仔细看了一遍。
上面写着一些条款,大意是如果果园年收入超过50万,需要与村民分成。
纸张下方有几个歪歪扭扭的签名和红手印。
"这是什么时候的东西?我怎么没见过?"陈志远皱起眉头。
赵建平得意地笑了:"这是当年承包时的补充协议!"
"当时村支书刘永生说过,如果你的果园真能赚大钱,要分给村里一半!"
其他村民纷纷点头附和。
"对对对,我们都听见了!"
"当时就是这么说的!"
"现在你发财了,不能忘了乡亲们!"
陈志远仔细打量着这份所谓的"协议"。
纸张确实有些年头了,但字迹很新,明显是后来添加的。
而且当年签合同时,他记得很清楚,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这份协议我从来没见过,也没签过。"陈志远摇摇头。
赵建平脸色一沉:"你这是想赖账?"
"我们十几个人都能作证,当年就是这么约定的!"
工人们停下了手里的活,紧张地看着这边的争执。
陈志远环视了一下在场的村民,心里已经明白了他们的心思。
十年前签合同时,这些人都觉得这块地不值钱。
现在看到他发财了,就想分一杯羹。
"赵建平,当年签合同的时候,条款写得很清楚。"
"承包期内所有收益归承包方,这个你应该记得。"
赵建平不依不饶:"那是纸面上的条款!"
"口头约定同样有效!"
"你今年收入至少60万,按照协议,得分给村里50万!"
听到50万这个数字,其他村民的眼睛都亮了。
村里一共八十多户,平均每户能分到六千多块钱。
这对于年收入只有两三万的农民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就是!不能让他一个人独吞!"
"这果园用的还是村里的水电呢!"
"我们也出了力的!"
村民们越说越激动,有人甚至拿起了地上的农具。
![]()
陈志远面对这群愤怒的村民,神色依然平静。
他缓缓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
然后转过身,看着漫山遍野的果树,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十年了。"他轻声说道。
"我等的就是这天!"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赵建平瞪大眼睛:"你什么意思?"
陈志远转过身,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我的意思是,你们终于露出真面目了。"
"十年前你们嫌这块地不值钱,现在眼红了就想分一杯羹?"
"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赵建平被说得脸红脖子粗:"你少在这里阴阳怪气!"
"不管怎么说,这50万你必须拿出来!"
"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其他村民也跟着起哄,场面变得越来越紧张。
工人们担心出事,悄悄往后退了几步。
陈志远却毫不畏惧,他知道这些人只是虚张声势。
而且,他手里还有一张更大的底牌。
一张让这些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底牌。
02
时间倒回到2014年的春天。
那时的青山村还很穷,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
村后山有片果园,原来的承包户因为经营不善,欠了一屁股债跑路了。
果园荒废了两年多,杂草丛生,满目疮痍。
村支书刘永生为了处理这块"烫手山芋",愁得睡不着觉。
村集体账上只有三千多块钱,连办公费用都不够。
如果能把果园重新承包出去,至少能缓解一下财政压力。
刘永生在村里贴了告示,果园对外承包,承包费要求一次性付清。
可是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人感兴趣。
村民们都知道那块地的情况,土质贫瘠,位置偏僻,根本不可能赚钱。
就在刘永生准备降低承包费时,陈志远出现了。
那时的陈志远三十二岁,在县城做些小生意,勉强能养家糊口。
他听说家乡有果园要承包,专门回来实地考察了一番。
看着这片荒凉的土地,其他人都摇头叹息。
陈志远却在山上转了整整一天,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
"志远,你不会真想承包这块地吧?"刘永生试探着问。
陈志远点点头:"我有这个想法。"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前面那个老板亏了几十万跑了。"
"我知道风险很大,但我觉得可以试试。"
刘永生心里暗喜,但表面上还是要劝几句。
"这块地荒了这么久,重新整理需要很大投入。"
"而且山上没有水源,浇水都是个大问题。"
陈志远沉思了一会儿:"承包费是多少?"
"八万块,十年期限。"刘永生报出了底价。
这个价格已经比预期低了很多,但对于农村来说仍然不是小数目。
陈志远没有讨价还价:"可以,什么时候签合同?"
刘永生有些意外,没想到他答应得这么痛快。
"你真的想好了?这钱可不是小数目。
"想好了,就这么定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都觉得陈志远疯了。
赵建平当时就说:"这小子肯定是脑子进水了。
"八万块承包那破地,十年也赚不回来。
签约那天下着蒙蒙细雨,村委会办公室里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
陈志远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的西装,显得格格不入。
他从包里拿出厚厚一沓现金,整整八万块。
刘永生接过钱时,手都在微微颤抖。
这是村里近年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收入。
合同条款很简单:承包期十年,期内所有收益归承包方,期满后果树归村集体。
"承包期内,村里不参与任何分成,这个没问题吧?"刘永生确认道。
"没问题。 "陈志远干脆地回答。
赵建平在一旁冷笑:"分成?这破地能有什么收成?"
"能不赔钱就算烧高香了。
其他村民也纷纷议论。
"这小子肯定是在城里犯了什么事,回来避风头的。"
"要不然怎么会花八万块买这块破地?"
"可怜他老婆孩子,跟着他要受罪了。"
陈志远听着这些议论,面无表情地在合同上签了字。
从那一刻起,这片荒芜的果园就属于他了。
签完合同,村民们陆续散去。
陈志远独自站在果园里,看着满目的荒凉。
别人都觉得他是疯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决定并非冲动。
他有自己的考虑,有自己的计划。
而且,他还有一个秘密,一个当时谁都不知道的秘密。
合同签完的第二天,陈志远就开始了他的果园改造计划。
他花钱雇了村里的几个闲汉,开始清理果园里的杂草和枯枝。
原来的果树大部分已经死了,需要全部砍掉重新种植。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光是清理工作就用了两个多月。
陈志远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天黑才回家。
他亲自参与每一项工作,从不偷懒。
![]()
清理完毕后,他又花钱买来优质苗木,准备重新栽种。
村民们看着他忙忙碌碌,都觉得他在做无用功。
"这地土质这么差,种什么都长不好。"
"他这是在糟蹋钱啊。"
"八万块承包费已经够亏的了,还要往里砸钱。"
陈志远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专心做着自己的事。
第一年种下的苗木,成活率确实不高。
遇上干旱,一大半都枯死了。
村民们开始同情他,觉得他确实倒霉。
陈志远却没有气馁,第二年继续补种。
他开始钻研果树种植技术,经常跑到县农技站请教专家。
买了一大堆关于果树栽培的书籍,晚上在灯下认真研读。
渐渐地,他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这片土地的种植方法。
03
第三年,苗木的成活率明显提高了。
但要想有收成,还需要再等几年。
这期间,陈志远几乎把所有积蓄都投入了果园。
生活变得非常节俭,一家三口挤在村里的老房子里。
妻子李秀芳有时候会抱怨:"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别人家都在城里买房了,我们还在这山沟沟里受罪。
陈志远总是安慰她:"再坚持几年,一定会有回报的。
他心里清楚,自己走的这条路注定充满艰辛。
但他也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第四年,果树终于开始挂果了。
虽然产量不高,质量也一般,但总算看到了希望。
陈志远兴奋得几乎一夜没睡,在果园里转了一夜。
第五年,产量有了明显提升。
陈志远开始学习果品分级和包装技术。
他发现,同样的苹果,包装精美的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于是他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青山红",走精品路线。
第六年,果园的收入终于超过了支出。
虽然利润微薄,但至少不再是纯投入了。
村民们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从嘲笑到同情,再到一种复杂的观望。
第七年,陈志远引进了有机种植技术。
他坚决不使用化学农药,全部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这样种出来的苹果品质更好,价格也更高。
第八年,果园迎来了真正的丰收。
产量和质量都达到了理想水平。
纯收入第一次突破了20万。
村民们开始议论:"没想到他真的成功了。"
第九年,收入达到了30万。
陈志远买了一辆小货车,专门用来运输苹果。
看着他开着新车从村里经过,村民们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第十年,也就是今年,果园迎来了最好的收成。
预计纯收入能达到60万,甚至更多。
十年来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可是,正当陈志远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出现。
有人开始质疑当年合同的公平性。
有人提出果园的成功离不开村里的支持。
还有人暗示,既然大家都是乡亲,应该共同分享成果。
这些声音起初很微弱,但随着收获季节的临近,变得越来越强烈。
陈志远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今年春天,几个果品收购商直接找到了青山村。
他们听说这里有个果园产出的苹果品质特别好,专门来洽谈收购事宜。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民们开始打听苹果的收购价格,算起了陈志远能赚多少钱的账。
"听说今年苹果收购价特别高,一斤能卖到八块钱。"
"陈志远那果园少说也有一万斤产量,一算就是八万块。"
![]()
"不对,应该不止一万斤,我看至少得有八万斤。"
"八万斤乘以八块钱,那就是六十四万!"
当"六十多万"这个数字在村里传开时,很多人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六十多万,对于年收入只有两三万的农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赵建平第一个坐不住了。
他找到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村民,开始商量对策。
"陈志远一个人就赚六十万,咱们却还在这里受穷,这公平吗?"
"当年承包的时候,咱们是不是太便宜他了?"
"村里的水电他都用过,这些难道不算成本?"
有人附和:"就是,他用村里的资源赚钱,总得给村里分点吧。
"当年签合同的时候,条款确实简单了些。
"现在看来,确实有些不合理。
赵建平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主意。
"我记得当年签合同的时候,刘书记好像说过一句话。
"他说如果果园真能赚大钱,要考虑给村里分成。"
"这话我记得很清楚!"
其他人一开始还有些疑虑,但在赵建平的反复强调下,也开始"回忆"起来。
"对对,好像确实说过这话。"
"我也有印象,当时刘书记确实提到过分成的事。"
"虽然没写在合同里,但口头约定同样有效啊。"
赵建平越说越兴奋:"我们得找刘书记确认一下。"
"如果真有这个约定,陈志远就得按约分钱。"
几个人找到了已经退休的老支书刘永生。
刘永生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太好,对十年前的事情也记得不太清楚。
在赵建平的暗示下,他模糊地表示可能确实说过类似的话。
"具体的我记不太清了,但当时确实考虑过分成的问题。"
"毕竟是村里的地,如果真能赚大钱,村民们分点也是应该的。"
有了刘永生这句话,赵建平如获至宝。
他连夜召集了十几个村民,商量如何向陈志远提出分成要求。
"咱们不能狮子大开口,要合理一些。"
"陈志远赚六十万,咱们要个五十万不过分吧。"
"村里八十多户,平均每户能分六千多,这个数目大家都满意。"
"关键是怎么让他同意。"
有人提议:"先礼后兵,好好跟他商量。"
"如果他不同意,我们就拿出法律武器。"
赵建平点头赞同:"对,我们要师出有名。"
"我已经准备了一份补充协议,上面写明了分成条款。"
"只要他签字同意,这事就成了。"
为了增加说服力,赵建平还特意找了几个当年在场的村民做证人。
04
在他的反复劝说下,这些人都表示愿意为"当年的口头约定"作证。
计划制定完毕,就等着陈志远收果的时候摊牌了。
这段时间,村里的气氛变得很微妙。
村民们看陈志远的眼神开始发生变化,从羡慕变成了期待。
期待着能从他的成功中分得一杯羹。
陈志远当然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但他选择了沉默。
他加强了果园的安保,雇了几个保安轮流值班。
有人看到他经常在深夜打电话,但不知道在和谁联系。
果园的工人们开始担心工资问题,陈志远安抚他们说不用担心。
"该给你们的一分都不会少。"
"把果子好好摘完,其他的事我会处理。"
收获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村里的紧张气氛也越来越浓。
赵建平每天都要到果园附近转一圈,观察着苹果的成熟情况。
他知道,摊牌的日子就要到了。
而陈志远,似乎也在等待着什么。
他的神情越来越平静,仿佛胸有成竹。
只是偶尔,会有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在他嘴角闪过。
10月15日,苹果完全成熟了。
陈志远一大早就带着工人上山开始采摘。
果园里一片忙碌的景象,红彤彤的苹果装满了一筐又一筐。
上午十点左右,赵建平带着十几个村民出现在了果园里。
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某种决绝的表情,显然是有备而来。
陈志远看到他们,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
他知道,这一刻终于到了。
"陈志远,我们有话要跟你说。 "赵建平开门见山。
"什么话?"陈志远放下手中的苹果。
赵建平从怀里掏出那份"补充协议",高高举起。
"这是当年承包时的补充协议!"
"上面明确写着,如果果园年收入超过50万,要与村民分成!"
![]()
陈志远接过纸张,仔细看了一遍。
纸张确实有些年头,但上面的字迹明显是后加的。
而且他记得很清楚,当年签合同时根本没有这个东西。
"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赵建平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当时的口头约定!"
"虽然没写在正式合同里,但在场的人都听到了!"
"刘书记当时明确说过,如果你真能赚大钱,要分给村里一半!"
其他村民纷纷附和。
"对,我们都听见了!"
"当时就是这么约定的!"
"口头协议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陈志远冷静地听完,然后摇了摇头。
"我记得很清楚,当年签合同时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合同条款写得明明白白,承包期内所有收益归承包方。"
赵建平脸色一沉:"你这是想赖账?"
"十年前你答应得好好的,现在发财了就想独吞?"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陈志远环视了一下在场的村民,心里已经完全明白了。
十年前这些人嫌这块地不值钱,巴不得有人接手。
现在看到他成功了,就想分一杯羹。
"赵建平,你们这样做,不觉得脸红吗?"
"十年前你们怎么说的,心里没数?"
赵建平被说得有些恼羞成怒:"少废话!"
"今天你必须表个态,这50万是给还是不给?"
"如果不给,我们就去法院告你!"
其他村民也跟着起哄。
"就是,不能让他一个人独吞!"
"这钱本来就有我们的份!"
"大不了鱼死网破!"
场面变得越来越紧张,有人甚至拿起了地上的农具。
工人们吓得往后退,担心会发生冲突。
陈志远面对这群愤怒的村民,反而显得异常平静。
他缓缓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
然后转过身,看着漫山遍野的果树。
这些果树是他十年心血的结晶,每一棵都倾注了他无数的汗水。
"十年了。"他轻声说道。
声音不大,但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等的就是这天!"
05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赵建平瞪大眼睛,完全没想到陈志远会说出这样的话。
"你什么意思?"
陈志远转过身,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我的意思是,你们终于露出真面目了。"
"十年前你们嫌这块地不值钱,现在眼红了就想分一杯羹?"
"赵建平,你当年是怎么说的,要不要我提醒你?"
赵建平脸色有些发白,但仍然嘴硬:"我管当年怎么说!"
"现在有协议,有证人,你必须按约分钱!"
陈志远摇摇头:"协议?证人?"
"你们这是在演戏吗?"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物品,缓缓举起。
看到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赵建平的脸刷一下变得惨白,手中的"协议"哗啦一声掉在了地上。